進入冬季後,空曠的鄉村顯得有些蕭瑟。而在蒙城縣立倉鎮赤塘村,每天都會有一個滿面笑容、身穿警服、騎著電動車的身影穿梭在村子的各個角落,和村民們打著招呼。她便是赤塘村輔警王芳,而她暖心的笑容和真誠的問候,早已成為村裡每個人最熟悉的風景。
王芳幫助留守老人整理床鋪
只要有空,王芳都會到村民家中走訪
將警察職業視為信仰
2004年因機構改革,王芳從立倉文化站下崗,後來通過考試成為立倉派出所的一名輔警,現擔任立倉鎮赤塘村一村一輔警。「我從小就有個警察夢,能有機會穿上這身警服,覺得特別幸福。」王芳說,在她心中警察不僅是個職業,更是一種信仰。
「大媽,最近怎麼樣,家裡的菜吃完了嗎?儲備的藥有需要補充的嗎?」11月20日一大早,騎著電動車的王芳就來到了村裡朱繼芳老人家中,準備趁著陽光充足,給老人晾曬棉被。
看到王芳到來,正坐在門口曬暖的朱繼芳,臉上馬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拄著拐杖快步蹣跚著向王芳走去,拉住她的手,向屋裡走去。一邊走一邊絮叨著日常的生活,如同見到了自家孩子一樣。
朱繼芳和老伴兒張繼超都已經年近八旬,兩人除了腿腳不便外,張繼超還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由於孩子都在外打工,一直都是兩位老人相互照顧。「有一次下村走訪時,看到老人孤零零地坐在門口,看著很心疼人。」王芳說,詢問了解情況後,她就和兩位老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只要有空,就會到老人家中做些家務,嘮嘮家常,給老人帶去溫暖。
時間久了,只要王芳隔幾天不去,老人心裡都會空落落的,在他們心中,王芳早已成為家中的一員。
在赤塘村,把王芳當成家人的還有很多。
以笑容加深警民感情
農村的警情,鮮少有驚心動魄的大事件,更多的是村鄰之間雞毛蒜皮的瑣事。王芳一直用認真的態度,最大限度地維護農村地區社會治安穩定,用微笑加深警民感情。
「其實農村人很樸實,對身穿警服的人很尊敬,這也讓我更加為身穿警服驕傲。」王芳說,除了輔警的身份外,她還是一名有著15年黨齡的黨員。紮根基層,把村民當家人,真心實意地為大家解決問題,是她身為黨員的責任和義務。
「相處久了,村民們喜歡和我聊天溝通,我也會想著他們。」王芳說,村裡有個村民張鳳,因情感糾紛得了精神病。婆家直接將她送回娘家,不管不問,給張鳳造成了更大的精神壓力,病情加重。雪上加霜的是,張鳳的父親剛因癌症去世,為了治病家中一貧如洗。
得知情況後,王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每天都會到其家中,幫忙照顧精神不正常的張鳳,直到聯繫到好的醫院,進行長期治療。隨後,王芳又幫忙準備資料,幫助他們辦理貧困戶手續,解決了張鳳看病用錢的大難題。後來,還申請了危房改造款,將家中破舊的危房,變成三間敞亮的大瓦房。
在村裡調解糾紛時,王芳總是耐心和雙方溝通,等雙方表達完各自觀點後,再著手進行調解。雖然鄰里矛盾大多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對於村民來說卻是心結,因此即便面對再小的問題,王芳都會當作大事去處理。時間久了,只要碰到村鄰矛盾,村幹部們第一時間都會想到讓面帶笑容的王芳來「主持公道」。
用腳步踩出平安鄉村
對於王芳來說,一村一輔警的工作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只要有空,她都會騎著電動車挨家挨戶了解情況。自開展入戶走訪以來,兩年時間裡王芳的腳步遍布村裡的各個角落,對全村1265戶走訪了兩遍,收集治安信息80餘條,自己化解及協助村兩委化解糾紛40餘件,宣傳法律法規50餘次。
「之前我們進行DNA血樣採集,繪製家系圖譜工作,因大部分群眾外出務工,留在家裡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和婦女,DNA血樣一直沒有完成。」王芳說,她就趁著過年的時間,挨家挨戶地登門採集。看著村民家吃著團圓飯喜氣洋洋的場景,自己卻獨自冒雪工作,家人都心疼不已。
「我知道DNA採集有多重要,有了這個圖譜留檔,有人走失或遇到問題,可以迅速比對解決,那樣更能保護萬家團圓吧。」王芳說,走訪遇到村民有問題時,她會儘量現場解決或提供解決方法,減少村民走冤枉路。不忙時,會到村鄰家串個門,徵集大家的意見和問題。
比起英雄人物,王芳更願意一朵「解語花」,用女性獨有的柔情和細心,給每個村民傳遞溫暖,詮釋一名人民警察的職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wEupnEBiuFnsJQVhFk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