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社交災難:交淺言深

2019-08-27     有書共讀

你是否也遇到過以下不愉快的經歷?

小區里交情較淺的鄰居一見面就問:「買房子了嗎?買車了嗎?」

家裡不常走動的親戚一開口就問你:「怎麼還不結婚啊?怎麼還不要小孩啊?」

只能算是萍水之交的人,卻總問:「在哪工作?工資多少錢一個月?」

為人的教養、情商的高低,往往就體現在人際交往的分寸感上。

蘇軾如是說:「交淺言深,君子所戒。」

交淺,但不言深,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交淺言深,乃社交大忌

《圍爐夜話》里說:「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意思是,讓別人在與自己初次相交時就產生好感,不如讓別人與自己長期相處後都不會產生厭惡情緒。

很多人,因為急於要和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就犯下「交淺言深」的錯誤。

想營造出「相談甚歡」的氣氛,就迎合對方,不敢發表不同的意見;因為想成為別人眼裡「健談」的人,就費力裝出不屬於自己的性格;希望對方認為自己可靠、沒有城府,便把隱私毫無遮掩地如數分享。

然而,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不僅沒有讓彼此更靠近,反而惹得對方提防起來了。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我費心地想要建立關係,別人卻並不領情?

真正的原因,就在於操之過急,別人一眼就看穿意圖,因而築起了心防。

交淺言深,不是通往良好關係的捷徑,而是自欺欺人的偏方。

古人說得沒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牢固的感情,都是用時間經營出來的,而絕非靠第一次見面就掏心掏肺的舉動就可鑄成。

即使一些套路能暫時獲得人心,真正持久的感情,也肯定是用真誠與時間熬出來的。

真的不用太急,有幾分情分,就做幾分情分的事。

用心地交往、謹言慎行,人的感情自然會按照它自身的規律發展。

關係不熟,別掏心掏肺

《後漢書》中講到:「駰聞,交淺而言深者,愚也」。

連對方人品都不清楚,就掏心掏肺,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朋友小張在一家公司做業務經理,有一回,他去參加一場商業聚會,晚宴上和另一家公司的業務經理相談甚歡。在交談之中他覺得彼此很投緣,話也越說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在耳熱酒酣之後,小張就跟對方探討起了最近公司即將要開展的業務,還為交到一位好朋友而開心。過了一段時間,當小張的公司把新的業務投入實際運作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客戶告知別的公司已經在做了,並簽了合同。小張作為與老闆共同知道計劃機密的人,最後被炒了魷魚,就這樣失去一份好的工作。

正是:「逢人但說三分話,遇事勿拋一片心。」

交情越淺,就越要謹慎地說話,越要重視對隱私的保護。

有人覺得在與人交往時,心裡打著算盤,是圓滑世故的表現;

但,萬一對方人品不好呢?

不讓自己承受冒著如此大的風險,而是去加深對對方的了解後再做定奪,才是對自己負責的行為。

作家勞倫·奧利弗也說:

「完全看錯一個人多麼容易,只看見他們的一小部分就誤解為全部,一想到這就發抖。」

交淺不言深,體現的是為人處世的一份謹慎,是成熟、是明智,是懂得保護自己的表現。

《薔薇園》里有句話:

「話不像話,不如不說;話不投機,不如沉默。」

人人都有一張嘴,但真正重要的是,懂得什麼樣的關係下,該說什麼樣的話,才算得上是成熟。

人際交往當中,我們總會遇見那個可以讓自己暢所欲言的好朋友,可以盡情地向他傾訴自己的所有,無所保留。

但在那之前,交情尚淺的時候,還是要謹言慎行呀。

作者:渡蘭君,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渡蘭。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在渡蘭,讓美文相伴!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ulY2mwBJleJMoPMt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