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 | 追夢人將永遠在路上

2019-10-13     疏勒縣委網信辦

朗讀屬於每一個人。

我們在朗讀中,獲取文字的靈魂;

生命在朗讀中,獲取成長的力量。

當生命遇見《朗讀者》,

總有一個故事能觸動你的心。

我們歡迎正在聆聽文章的你加入朗讀者的行列,

你可以向公里君推薦你喜歡的一本書並朗讀部分章節;

你也可以自己揮毫潑墨寫就一篇精彩佳作,

並親自將它演繹出來。

《朗讀者》的舞台為你敞開,

我們期待你的華麗演出!

本期《朗讀者》是由克拉瑪依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駐白鹼灘區(克拉瑪依高新區)中興路街道躍進社區工作隊隊員吳燕創作,米艷為大家朗讀的《追夢人將永遠在路上》。

風雨砥礪,歲月如歌,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偉大的祖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從「富起來」到「強起來」!

克拉瑪依老一輩流傳著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我的外公和父輩們便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

艾青這樣描述克拉瑪依,「最荒涼的地方,卻有最大的能量;最深的地層,噴涌最寶貴的溶液;最沉默的戰士,有最堅強的心;可愛的克拉瑪依,你是沙漠的美人。」

時光荏苒,見證芳華。我的外公從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歸來,還沒有褪去那一身疲倦,就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到大西北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他把五個年幼的孩子託付給了妻子和母親,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支援大西北建設的征程,成為了「油一代」。

吳燕的外公和外婆的金婚合影。

在外公的影響下,我們全家三代人都成了石油人。

老石油人與天斗,戰風沙改變環境;與地斗,鑽井勘探發掘石油;與自己斗,遠離故土以石油為家。幾十年都在油田上工作,他們早已把克拉瑪依當作第二故鄉,在這裡戀愛結婚、生兒育女。

為了將這裡建設得更加美好,外公的五個子女義不容辭地投身克拉瑪依的建設,從事著與油有關的事業,流淌著與油有關的情懷,追尋著與油有關的夢想!

1958年,第一支女子鑽井隊——「三八女子鑽井隊」成立,外公領著他的大閨女報了名,加入這支在全國都響噹噹的鑽井隊。

當年吳燕的大姨(右一)在女子鑽井隊時。

外公對大姨說:「咱們從那麼遠的山東來到這裡,就是為了把大西北建設好,爸爸相信你!」一句囑託,一句「你能行」,大姨就這樣成了不愛紅妝愛武裝的女子鑽井隊成員。

當年的女子鑽井隊。

外公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深深感染著我們每一個兒女、孫子孫女。

就這樣,我也成了新克拉瑪依人,第三代石油人。從石油專業畢業以後,我成了一名安全檢測技術人員,檢測地點遍布油田各個角落,彩南油田的沙漠、石西油田的戈壁、漠北油田的荒涼……我都一一見證過,更加見證了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城市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漸漸地,我的歸屬感愈發強烈。「順著父輩的追夢之路走下去」,這就是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更是一個共產黨人的使命!

2018年2月,我懷揣著共產黨人的擔當和忠誠,帶著領導的信任和重託,帶著家人的眷戀和不舍,加入了全市八百多人「訪惠聚」駐社區大軍的隊伍,「守初心、強使命、勇擔當」。駐社區兩年,我與隊友們一起,風雨同舟,砥礪前行。

吳燕(左)跟老黨員一起學習。

我的女兒作為第四代石油人,參演了《克拉瑪依油田被發現60周年》文藝演出,她飾演了一個60年代的小姑娘,正是這次參演讓她對油田、對克拉瑪依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有了全新的視角。

遙想祖輩們在荒涼的戈壁上安營紮寨、支起帳篷、點起篝火、挖出地窖,那「安下心、紮下根、不出油、不灰心」的鏗鏘誓言點燃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胸中熱情之火!幾代石油人用勇於擔當、敢於拚命的鐵人精神將茫茫戈壁變成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宜居城市。

吳燕(右)和社區的小姑娘在一起。

我們每一個追夢人都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追夢人將永遠在路上!

來源:最後一公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oZsyG0BMH2_cNUgEwv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