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不來林徽因,又奪愛陸小曼;他甩掉的原配才是寶,富貴活到老

2019-08-29     說歷史的女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914期)民國才子徐志摩無疑是一位天才詩人,其詩才甚至不低於他同時代的詩壇巨擘郭沫若,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不過徐志摩向來被人詬病的是其用情不專,拋棄結髮妻,見一個愛一個。他先追美女林徽因,追不來林徽因,又奪愛另一美女陸小曼等;其實他甩掉的原配夫人才是塊寶,她一生長壽,事業成功,富貴到老!那麼徐志摩為何追不到林徽因?如何奪愛陸小曼?他的原配夫人是誰?為什麼被拋棄?她又有什麼人生傳奇?本期分解。

不可否認,徐志摩性情浪漫,想把生活過成詩。然而生活不是詩,他誤解了,這也許是浪漫詩人的通病。毫無疑問,徐志摩把愛情當做詩來追求,他以為他會寫詩,所以就能得到他需要的愛情。他第一個追求的對象就是風華絕代的才女林徽因。

(一)徐志摩對林徽因的誤讀

先注意一下徐志摩的閱歷。徐志摩於1897年生於浙江嘉興海寧硤石,18歲畢業於杭州一中,然後直接進入人生爆發期:三年之內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北上天」集齊了,有點牛。他為何頻頻轉學?當然有很多原因,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他一直在追求一種更高的境界,小環境容不下他。所以21歲時,他只好遠走西洋,到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不是文學,文學他還用學?是學銀行學。他的夢不僅是文學上的,還有財富和權力。當時他就想成為中國的漢密爾頓(此君是華盛頓戰友,美國開國元勛之一,一位世界狂人)。天才就是天才,別人得混幾年,他10個月就畢業了,而且獲得學士學位,得了一等榮譽獎

不得了,繼續深造!同年他又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然後還不滿足,這時他讀到了英國哲學家羅素的書,對羅素十分崇拜,欲結交之。於是又到英國留學,進入當時世界上最牛的大學劍橋大學,研究政治經濟學。他就這麼任性,上的是政治經濟學,業餘寫詩,兩年後,回國,成立了一個詩派,叫新月派,成為中國最早的新詩鼻祖之一。又一年,直接任北京大學教授,此時徐志摩才27歲。人生太順了點,這使他如何不輕狂?

徐志摩是在英國留學時結識林徽因的。當時他23歲;林徽因才16歲,像一枚青果。那是在1920年初,林徽因之父林長民被民國政府派往歐洲考察,林徽因為要長見識,被父親帶往英國,從而同徐志摩邂逅。徐志摩眼前一亮,便聞到了這枚青果的青澀的香味,他把林徽因想像成了一首詩,於是就追。其時的林徽因對愛情似乎還不怎麼有感覺,畢竟才16歲,是個追求浪漫的年齡,大多不靠譜,這就註定了徐志摩的失敗。

不過徐志摩是個詩人,他不管靠不靠譜。只是狂追。並且不顧一切代價,做了一件讓世人詬病的事情,就是忘恩負義。此是後話,不提。那麼林徽因答應他了嗎?一個小孩子家,怎麼會那麼認真?在徐志摩被一件煩心事(離婚)絆住的時候,小林姑娘便隨父親回國了,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並且回國之後,她又碰到了一個帥哥的追求,此人就是徐志摩的恩師梁啟超的大公子梁思成。

梁思成比徐志摩小四歲,比林徽因僅大三歲,跟林姑娘幾乎同齡人,二人似乎有更多話題,林徽因很自然就對梁思成傾心了。最關鍵的是,梁思成比較不浪漫,比較務實,比較像個男人,有責任心。所以徐志摩競爭不過梁思成。徐志摩回國後,仍要追林徽因,但已經晚了。這時林徽因已經比較成熟,她知道她要的是什麼,浪漫不是愛情的唯一。徐志摩知道自己希望不大了,但還是不想放棄。1924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林徽因同徐志摩一塊給他當翻譯。徐志摩趁機讓泰戈爾給他同小林撮合撮合。但儘管有泰戈爾的面子,林徽因仍拒之,並不久就同梁思成去美國了。

後來徐志摩問林徽因為何拒絕他,林徽因說:「你能幫我扛心裡的重擔嗎?它會像千斤重擔壓我一輩子。」徐志摩追問:「就為了成就那虛無飄渺的道德?」林徽因答道:「道德,不是枷鎖,而是對生命負責的態度。」

徐志摩對林徽因誤讀了,她不是一個很浪漫的女人。

(二)追不到林徽因,再奪愛陸小曼

林姑娘飛走之後,善於「獵艷」的徐志摩又發現了另一個大美女,還不是陸小曼,而是凌叔華。小凌當時是燕京大學的學生,也是位不折不扣的美女加才女,而且門第極高。當時泰戈爾訪華,就是她家接待的。徐志摩跟泰戈爾到凌叔華家時,一下子眼睛又直了。當林徽因赴美之後,徐志摩感到自己沒戲了,就移情別戀了凌叔華了。於是又在泰戈爾的攛掇下(老泰看來喜歡說媒),徐志摩便跟凌叔華開始浪漫。但這段感情並未持續多久,凌叔華便拜拜而去。兩個原因,其一是凌叔華被另一個大帥哥(後來成為魯迅的死敵)陳西瀅猛追;其二是陸小曼的出現。

陸小曼,又一個不折不扣的大美女兼大才女。看來徐志摩運氣不壞,走一個來一個,一個更比一個強。因為陸小曼不僅長得堪稱絕色,而且來頭也很大,其父曾任民國財政部賦稅司司長,後來棄政從商,出任一家銀行的總經理,有權,而且有錢。關鍵是,陸小曼才是一個真正浪漫的人,她比林徽因和凌叔華都更加羅曼蒂克。正中徐志摩下懷,於是他就狂追。不,是奪。為何是奪呢?因為陸小曼早已名花有主。而且已經結婚。對方是一位將軍,叫王賡。

王賡也是一位牛人,他是中國第三個考入美國西點軍校的學生,畢業時,全校排名第十二。一戰結束後,巴黎和會期間,他曾作為中國外交官顧維鈞的助手赴法國,擔任武官兼翻譯官。期間,王賡結識了赴歐考察的梁啟超。通過梁啟超,王賡與徐志摩認識,而且二人關係很不賴。按說「朋友妻不可欺」,但徐志摩不管這,他自詡為新時代人物,為追求理想而奮鬥。於是就想奪人之愛。

徐志摩發揮浪漫詩人之優勢,向陸小曼猛寫情詩,水平之高估計世所罕見,陸小曼如何抵擋住這樣的攻勢?就繳槍吧。陸小曼也是個情種,據說她當時已經懷孕,為了徐志摩,她偷偷跑到德國人開的醫院,將自己同王賡的骨肉打掉。由於手術做得不好,導致以後終身不孕。

王賡一看事情不妙,嬌妻要跑,乾脆來個順手人情,「天要下雨,妻要嫁人」就放了吧。於是在陸小曼的老師、著名畫家劉海粟的見證下,王賡鄭重把陸小曼拜託給了徐志摩,並豪爽而霸氣地說,「你此後對她務必始終如一,如果你三心兩意,給我知道,我定會以激烈手段相對的!」意思是,我把她交給你了,你要是敢對不起她,小心我一槍崩了你!這位可是武將一員,說到做到的。

徐志摩跟陸小曼很快就結婚了,當時徐志摩29歲,陸小曼23,日子還長。在他們的結婚典禮上,做為證婚人的梁啟超絲毫不給大詩人、自己的學生徐志摩面子,把徐志摩和陸小曼罵了一通,說他倆都曾經用情不專,以後得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當時他的兒子梁思成還沒有跟林徽因結婚。徐志摩先成功了,奪愛成功。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那無疑是安徒生式的童話,美麗極了:從此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生活不是詩,更不是童話。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陸小曼生活奢侈,還吸食鴉片,徐志摩因極寵她,不得不拚命掙錢,到處任教掙外快。當時的人均年薪僅5塊大洋,徐志摩一年就能掙幾百塊大洋,但還是不夠陸小曼揮霍(當然她也有病,得花錢治病)。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飛機遇難,年僅34歲,英年早逝。之後陸小曼直接墮落,很快就被世家子弟翁瑞午包養了。翁瑞午家有錢,而且頗有名畫收藏,這讓本身就是著名畫家的陸小曼更加欲罷不能。當時她才29歲。她的墮落受到當時徐志摩的生前好友比如胡適等人的注意,胡適曾要求她懸崖勒馬,但被她拒絕。

陸小曼的後半生乏善可陳,比較頹廢,失去了徐志摩,她也失去了自我。他跟翁瑞午一直是同居關係,因為對方有妻室,一直沒有離婚。翁瑞午去世之後,陸小曼徹底孤獨了。她於1965年去世,享年62歲。她無兒無女,唯一願望是死後同徐志摩合葬,但這個願望沒有人為她實現,也是可憐。

陸小曼的「情敵」林徽因同梁思成婚後生活基本美好,沒有大的坎坷,算是比較幸福的了。不過林徽因並沒有陸小曼長壽,於1955年病世,享年51歲。單從這一點看,她也不算幸福,畢竟人生百年,她才得到一半(至於說生命的意義不在長短的鬼話,誰信)。而相比陸小曼和林徽因,被徐志摩甩掉的原配夫人才是一塊寶,她居然活了88歲,而且人生很充實,很成功,可謂富貴到老。

(三)徐志摩結髮妻的人生傳奇,她真的是一塊寶

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叫張幼儀。相對於林徽因和陸小曼,張幼儀這名字起得太普通,不夠浪漫;人如其名,她本人也確實不浪漫不夠漂亮,這也許是徐志摩甩掉她的本質原因。自古才子美人配,除了大智若愚的諸葛亮外,古今中外凡自命不凡的大才子、大英雄無不娶美人為妻。

張幼儀於1900年出生於江蘇寶山,也是位大家閨秀。她共有兄弟姐妹12人,她僅排第八,所以她的人生一開始似乎註定要受人控制。她12歲時在二哥張君勱(mai)和四哥張嘉璈(他與其兄張君勱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大學者、政治家或經濟學家)的幫助下,到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讀書。

但三年後,尚未結業的張幼儀就被包辦出嫁了。給她作媒的正是她的四哥張嘉璈,他當時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書,在巡視學校時他發現了杭州一中才華橫溢的徐志摩,於是決定把妹妹嫁給他。徐家當時也是江南富商,跟政治經濟地位都很高的張家聯姻,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當然同意了。這樣15歲的張幼儀就輟學嫁到浙江徐家做了少奶奶。

令人奇怪的是,生性浪漫且性格倔強的徐志摩,為什麼會這麼輕易答應這門親事,因為少女時期的張幼儀確實長相很一般。而事實上,婚後徐志摩確實不喜歡妻子,甚至對她很排斥很歧視,認為她是個「鄉下土包子」。婚後不久,徐志摩就上大學了,並且連續從上海、天津轉到北京,一直上到北京大學,還通過張幼儀二哥張君勱的關係結識了著名學者梁啟超,並拜其為師。一時間,他少年得志,風光無限。

不管徐志摩同張幼儀之間有沒有真愛,他們三年後還是生下了兒子徐積鍇,然後徐志摩就到美國留學了。後來他又到英國深造,對妻子不管不問。張幼儀在徐家孤獨而辛勤地照顧兒子,並做著徐家兒媳婦應該做的一切,從不抱怨什麼。直到兩年之後,張幼儀的二哥寫信讓徐志摩接妻子到國外去。

1920年,張幼儀興致勃勃地去了英國,然而他見到的只是一張冷冰冰的臉。徐志摩對她的到來很不耐煩,因為此時他邂逅了林徽因,正以瘋狂的激情追求之。所以不久他就提出離婚,而此時張幼儀已有身孕兩個月了。不管妻子是否同意,徐志摩直接從張幼儀身邊蒸發了。

面對丈夫的冷漠,張幼儀開始變得堅強。後來在二哥和七弟的照顧下,她來到德國柏林,生下次子彼得,遂毅然決然地與徐志摩簽字離婚。這是中國史上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簽好離婚協議後,徐志摩跟著前妻去醫院看了自己的小兒子。然後他轉身離去,很決絕。

離婚後,張幼儀只得投靠二哥張君勱,並隨其去了德國,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接著,張幼儀又受打擊,1925年,三歲的小兒子彼得因腹膜炎不幸夭亡。她痛失愛子後,於次年回到上海,不久她又帶長子徐積鍇去北京讀書,直到她母親去世,她才攜子回到上海。她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還曾到東吳大學教授德語,成為一名獨立的女性。

​後來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把上海華山路范園送給張幼儀,使她在上海也衣食無憂。當時她的四哥張嘉璈已經是中國銀行副總裁,並主持上海各國銀行事務,在張嘉璈的支持下,精明強幹的張幼儀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與此同時,八弟張禹九等人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張幼儀又出任該公司總經理。這使她的經營能力得到了極大發揮。

1934年,二哥張君勱主持成立了國家社會黨,張幼儀又應邀管理該黨財務,發揮了她卓越的管理才能。後來抗戰爆發,她利用囤積的軍用燃料又賺了一筆財富,又投資了房地產等生意。一時間張幼儀儼然成為著名的成功人士。而這期間徐志摩跟陸小曼結婚後,由於妻子的揮霍,過得並不如意,徐志摩還時不時向前妻借錢,張幼儀不計前嫌多次大度幫忙。

四十年代末期,張幼儀兒子去了美國,她則去了香港。在香港,她遇到了一位叫蘇紀之的醫生,二人產生愛情火花。她為了尊重兒子,寫信徵求在美國做工程師的兒子的意見,是否贊成自己再婚。沒想到兒子回答得十分爽快,而且善解人意、情真意切:「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在兒子的支持下,張幼儀於53歲時同蘇紀之結婚。

婚後二人生活幸福而和睦,張幼儀也在中年之後奇蹟般的變得越來越美麗,也許這才是具有安徒生童話意味的婚姻,儘管來得晚了點。他們夫妻二人共同生活了18年後,丈夫去世。因為兒子在美國,張幼儀於1972年赴美,安度晚年。張幼儀於1988年病逝於紐約,享年88歲。可謂善終。

張幼儀一生無悔,她對徐志摩做到了做為妻子應該做的一切,並且不計前嫌對離婚後的徐志摩多次幫助,後來台灣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出版的。

後來人們問張幼儀此生是否真的愛徐志摩,她這樣回答:「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說,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可以肯定地說,張幼儀是愛徐志摩的,因為她對徐志摩的愛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愛不愛她。從這點來看,她真的是一塊寶,只是徐志摩不識貨,把她當草芥拋棄了。假如當時徐志摩沒有拋棄張幼儀呢?也許徐志摩會跟張幼儀一樣長壽,而且會在中國詩壇更加輝煌。只是,那就不是徐志摩了。因為,他只屬於浪漫,他只想帶走一片雲彩。而張幼儀只想做一個有理想的、現實中的人。

(文/說歷史的女人·冰島啖冰)

參考資料:《徐志摩傳》《林徽因傳》《陸小曼傳》《張幼儀傳》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moDRm4BMH2_cNUg-Q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