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耒陽地區人情往來中隱含的大學問

2019-08-21     耒陽生活圈

別具風味的禮尚往來

耒陽有句俗話叫「油多不壞菜,禮多人不怪。」表明耒陽人非常重視禮數,也很講面子的。特別是重視與宗族成員、內屬親戚之間的人情交往,相互之間往來頻繁,禮節重重。這些禮節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內心有什麼意見不用明說,通過交往禮節和禮品的細節就可暗示出來,雙方心知肚明。而遠親和朋友之間則隨意得多。

一是相互「過禮」

在耒陽,迎來送往很有學問,親戚里道相互交往之間,通過禮品會把所要表達的意思隱諱地說明,這也是為了對方的面子。

過禮之風在婚俗中最有代表性,議婚前,男方會帶禮品前去「當面」,雙方同意不同意不會明說,通過待客回禮來暗示,如女方同意,會收下水禮和包封,女方不同意的話,只收水禮不收包封,如男方不同意,就不會在女家吃飯,媒人會將禮品帶回;雙方同意後,逢年過節男方會向女方送禮,女方則會回禮,禮的輕重、多少都是約定俗成的,中途如有變故,會由送去的或返回的禮品細節表達出來,根據這些信息再確定如何如何。



添丁進口,在耒陽是宗族內的一件大事,也是是媳婦娘家的大事,生產前娘家會準備各種食品類禮品過來「看土」;生產後男方也會準備禮品去女方娘家「報蔥」,禮品中「蔥」的數量會透露是生男還是生女,毋須直言。耒陽的這些禮節,看上去斯斯文文,實際上內含玄機,暗潮湧動。


二是「俵禮」風俗

「俵」即「分發」之意,俵禮是耒陽同族聚居的一大古樸的習俗。耒陽大灣多,人情大的往來活動一般都要到正廳屋的家先堂告祖,親戚里道送來幾台花幾大擔,到家先堂擺下來,鞭炮一響,就向村裡宣告有好事發生了。

男女找好對象了,對方會送來幾大擔禮品,大部分是吃的,這些應分送給鄰里;生了孩子,婦女娘家也會送來食物送給大家分享的;即使家裡殺一頭豬,也會向鄰里送「旺子」(豬血)和豬肉,如此等等。總之,耒陽人的家裡有了大事、好事,都會收到親戚送來食品、換茶,一般有幾大擔,這些禮品是讓你俵給村裡四鄰八舍共同享用的,這也是親戚交往、睦鄰友好的一種傳統習俗和優良鄉風。



三是「相助」成風

自古以來,耒陽農村就有助人為樂的傳統。村民遇有大事,如紅白喜事、起屋上樑等,只要吱個聲,鄉親們都會免費借東借西,積極投勞,支助物質,投勞不收工錢,送物質不需回饋,用具過後還回來就行,非常純樸。當然這也許是同宗聚居形成的風氣,即使時間久了同宗之間不免產生隔閡,但大局之下一般都會摒棄前嫌重修於好,除非其人曾有大惡。

改革開放後,尤其是農民富裕後,隨著人口大量外出不歸,村民新建房舍後基本搬出傳統聚居地,老村由幾個老人留守,日漸衰落,自古以來聚族而居的格局被打破。這些鄉風民俗由於失去原始的人文環境,各種因素都在變化,禮儀文化受到的衝擊最大。但隨著近年來民眾的慢慢覺醒,突然覺得應該把根留住,然而即便村民聚會,也是非常短暫的,如今能否在農村復興禮儀文化,還有待時間來檢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k2RqW0BMH2_cNUgmS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