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籃》優酷再開播,體育綜藝開啟荷爾蒙成長路

2019-09-02     毒眸官方號

文 | 江宇琦

編輯 | 吳燕雨

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似乎從來不缺乏「做體育」的熱情。從前幾年的版權搶購大戰到近年來做球隊、買電競戰隊的熱潮,再到已經十分普遍的體育類綜藝節目,在國內推廣、發展體育的一線隊伍中,總能看到網際網路公司們的身影。

阿里巴巴也是眾多有著「體育夢」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多年前開始,淘寶就陸續冠名過電競戰隊和足球隊;2015年阿里體育成立後,冠名了各種賽事於聯賽、拿下了里約奧運會轉播權;近兩年優酷則先後參與到了足球世界盃等大型賽事的轉播;而大麥網則是藉由票務業務,和籃球世界盃等賽事有著密切的合作……集團內部的各個版塊,都沒停止過向體育靠攏。

阿里的這一系列布局背後,看似是各自為戰,但其實卻又暗含了集團在體育業務上的理念——當年在談及阿里體育的定位時,馬雲就曾說過:「(阿里體育)要做中國體育經濟的基礎平台。」對於這個理念的闡釋,阿里人提煉出兩個關鍵詞:「以IP為核心」和「做好體育基礎服務」。

作為一檔體育類綜藝,《這!就是灌籃》系列其實就是這套理念下的產出的作品。一年前的《這!就是灌籃》(以下簡稱《灌籃》),成功將這個IP打響,助力籃球文化向非籃球核心圈層輻射;而昨日剛剛開播的《這!就是灌籃》第二季(以下簡稱《灌籃2》),除了試圖繼續做大IP外,也在賽程和CUBA聯動等層面有了升級,甚至為優勝選手提供了和NBA接觸的機會,而這實則也是在和阿里體育「體育基礎服務」的一次交互。

《這!就是灌籃》第二季

《灌籃》、CUBA、NBA……一個個為了年輕人快樂而搭建的舞台正在湧現,這個體育故事也因「追夢」青年們的參與而變得空前性感了起來。

從街舞到灌籃,「綜二代」的創新動力

一年之前,《灌籃》成功打破了「男生愛體育、女生愛綜藝」這樣一種刻板印象所造成的隔閡:節目播出後,在豆瓣上收穫了8.1分的評分,成為去年口碑最好的台網雙播綜藝,得到了傳統綜藝觀眾的認可;同時該節目也在籃球迷彙集的虎撲上擁有不俗的人氣,迄今為止張寧、鐵牛、大東等人氣選手的語錄和梗還在論壇上為網友們所津津樂道。

昨晚剛剛開播的《灌籃2》成功延續了第一季的熱度,節目上線後不久則立刻在虎撲等平台上引發了各種討論。首次擔當籃球發起人的白敬亭和三位教練(王仕鵬、孫悅、尼克·揚)都成了籃球迷們討論的焦點,「最強女街球手」等也在昨晚成為了虎撲上的熱門話題,很多網友都在感慨: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

首次擔當籃球發起人的白敬亭

但實際上,《灌籃2》並不僅僅是對《灌籃》的模仿和延續。

毒眸注意到,去年在《灌籃》完結後,網絡上不光有對該節目的褒獎,同時也存在一些爭議。例如有網友認為剪輯的節奏不太好、慢動作與反覆播放的鏡頭太多了;也有人認為分組的模式和賽制不太合理,導致節目後期的比賽會有一些審美疲勞等等。

針對網友們提出的問題,《灌籃2》的項目PMO崔少龍表示,今年節目組針對賽制進行了很大的調整:海選階段,分後衛、前鋒、中鋒三個位置選拔,保證對比的合理性;比賽環節引入5v5,放大協作、默契等籃球文化的內核;加入外戰環節,拉來歐美的半職業隊伍與節目中的選手較量,增強可看性;著力展現訓練環節,並且訓練環節會更加正式化……

據毒眸了解,為了能提升訓練環節的質量,節目組不僅僅是在制度上進行了改革,後期還請來了韋德、馬布里、哈斯勒姆和前國手丁錦輝作為嘉賓教練,參與節目錄製和選手訓練。聊起這次錄製的經歷,韋德本人則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該節目對業餘球員來說是個不錯的機會,只有當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籃球運動中,未來NBA才會出現更多的『姚明』。」

韋德對節目高度評價

「一檔節目好不好看,不僅能靠娛樂性來實現,在專業度上做出精彩也是好看的。在娛樂性之外,籃球本身就可以有另外的精彩。」《灌籃2》的總製片人彭正園告訴毒眸等媒體,本季節目會將著墨點更多放在選手而非明星身上,目的是為了能讓玩法更具多樣性。「(從可看性考慮),我們今年重複鏡頭的使用也沒有去年那麼多,而是結合觀眾的意見做了綜合判斷,儘量不影響整個比賽的節奏。」

除了賽程、剪輯等節目層面的升級,此次《灌籃2》最大的亮點其實是集中在選手的構成上。首先,節目一改上一季清一色男生的局面,引入了大量女性籃球手,讓女性愛好者也能參與其中;其次,本季在吸引了各路民間街球大神的同時,和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也聯繫得更為緊密,王少傑、張展瑜、郭健等CUBA明星球員都會來到節目當中,來場學院派和街頭派的較量。

本季引入了大量女性籃球手

而本次節目最終的優勝者還能夠前往NBA的布魯克林籃網隊參觀,並將有機會在籃網下屬的發展聯盟試訓、打球,進而向職業球員進階,這在類似的綜藝節目中是前所未有的。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之一、籃網隊的股東蔡崇信,日前已決定收購籃網隊的全部股份,因此這次「直通籃網」,也被解讀為阿里內部的體育業務聯動。

綜藝是最講究創新的視聽內容形態,從《這!就是街舞》第二季到《這!就是灌籃》第二季,優酷「綜二代」的水準普遍升級,背後能看到阿里文娛版塊所提供的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灌籃2》升級後,阿里希望得到什麼?

《灌籃2》的優勝者能夠「直通籃網」,雖然表面上看是借了「阿里系」的東風,但其背後的意義絕不只是「搭順風車」那麼簡單。

一方面,《灌籃》系列節目此前做的更多是「打造IP」這一步,而藉由職業化的舞台來為優秀的體育人才提供發展道路,則是在更多向阿里體育「做好體育基礎服務」的理念邁進;另一方面,無論是阿里體育的加入還是籃網隊的協助,都證明在籃球賽道上,阿里已經試圖在做一系列資源整合,利用不同的平台和產品組合將一項運動的影響力最大化。

在「做好體育基礎服務」方面,「直通籃網」也只是一個切面,更重要的進階其實反映在「幕後」。本季《灌籃2》中,CUBA獨家運營商的阿里體育正式成為了節目的聯合出品方。有相關人士告訴毒眸,其背後的用意也是為了拉近了綜藝與競技的關係,讓《灌籃2》區別於一般的綜藝節目,進而為阿里在體育產業上的布局鋪墊基礎。

而從阿里體育的角度來看,和綜藝的結合其實也能夠放大CUBA的價值。在過去的一年裡,為了能夠拓寬這項賽事的影響力,為中國籃球培養更多的儲備人才、吸引更多的籃球運動參與者,剛剛成為CUBA獨家運營商的阿里體育與大體協聯手推動了主客場制等一系列重磅改革,令CUBA獲得了21年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甚至還推動10名CUBA選手於今年夏天進入CBA的職業殿堂,為歷年最高。

在此基礎上,如何使得CUBA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則成為了一個迫切的問題。去年的《灌籃》結束後,張寧、祝銘震等CUBA明星迅速出圈,吸引到了很多非CUBA球迷的關注,這對於去年的阿里體育來說,也是一次重要的啟發和機遇。因此在本季當中,節目組專門開設了CUBA全明星球員的直通通道,目的就是為了能吸引到更多優秀的CUBA球員也能參與到市場化的運作當中,讓更多人有機會通過高水平競技愛上籃球。

「天價購買賽事版權,更像是視頻網站價格戰時期的粗放打法。在市場已經進入成熟期後,除了購買各種海外賽事的版權,在平台上精耕細作、做小眾聯賽運營,是一條更新的探索體育產業布局的路徑。」有相關從業者告訴毒眸,「體育界還有種觀點,如果僅僅只是依賴海外賽事IP、讓資金持續外流,而不是注入到國內體育產業的上中下游,那本土體育產業將很難得到真正發展。所以我們也必須運作好自己的賽事IP,做好體育產業的基礎建設。」

《這就是灌籃2》

毒眸注意到,CUBA並非阿里體育旗下唯一的大學體育賽事。早在2017年11月,阿里體育與大體協、中體協宣布簽署十年合約,共同運營校園體育賽事。而在CUBA之前,阿里體育就接手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大學組(CUFA)的運營權。更早的時候,阿里體育則和乒羽中心等都有所合作。可預見的是,在賽事類綜藝、活動層面,阿里方面還有更多的開拓空間。

但若希望能夠實現這一層面的突破,並非是再開一檔「《這!就是足球》」那麼簡單,而更加需要阿里體系內部各體育資源的進一步打通與整合,為更多的體育業務協同創造可能性——而事實上,這樣的打通與整合,早在《灌籃2》之前就已經展開了。

從去年優酷轉播世界盃開始,包括天貓等業務版塊以及阿里的技術部門,都和優酷進行了聯動和協同。自那之後,優酷在體育賽事上的布局就鋪得越來越開。而到了今年開年階段,阿里方面則宣布阿里體育將與阿里文娛相關版塊進一步全面融合打通,希望能加速體育業務的發展。

優酷在體育賽事上的布局就鋪得越來越開

如果這一系列打通能夠落實到位,那意味著阿里體育版塊將正式形成一條從賽事到票務再到轉播的全產業鏈條,這在其他涉足體育產業的公司體系中是很難實現的。而在整個融合的過程中,《灌籃2》的嘗試、蔡崇信正式入主籃網隊、CUBA的擴圈,都只是一次階段性探索。馬雲「做中國體育經濟的基礎平台」的想法究竟會以怎樣的方式照進現實,都還需要更多的成果和時間來給人們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jrw8mwBJleJMoPMxi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