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昌是山東省掖縣人。他出身貧寒,父親是個吹鼓手,平常就是為四鄰八鄉紅白喜事吹吹打打掙個小錢。為了生計,17歲的張宗昌跟隨鄉親們闖關東謀生。到了東北後,他把山東老鄉百餘人組成了一支騎兵隊,號稱光復軍,他自任團長。
張宗昌
武昌起義後,張宗昌順應潮流,被國民軍說服,拉著自己的幾百號人的隊伍投身到了革命當中,他從東北南下投靠了同盟會的大佬,光復後的江浙總督陳其美麾下。接下來他經過觀察,意識到革命軍不是北洋政府袁世凱的對手,於是反戈一擊投靠了北洋政府的張勳。經過張勳的引薦,他被代理總統馮國璋賞識,於是作了馮手下的一名副官。之後為了討好和晉升,他為馮國璋殺了自己的第一任長官陳其美,張因功被提升為師長。
此時,張宗昌躊躇滿志,決心大幹一場。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馮國璋這個代總統垮台了,不久憂鬱而死。張宗昌失去了政治靠山。由於他治軍不嚴,時常騷擾百姓,口碑十分不堪。最後被江西督軍陳光遠擊敗。部隊被打散,他又回到了原點,成了身無分文的光杆司令。
怎麼辦?這年頭沒兵沒槍就是乞丐。但是招兵買馬沒銀子不行,這時他突然想到陸軍軍部還欠他20萬大洋的軍餉,於是他就厚著臉皮去結算,結果出人意料,雖然自己沒有一兵一卒,竟然一次領回了20萬大洋。可把張宗昌樂壞了。他信心滿滿的準備東山再起。
就在這時,他結識了直魯豫巡閱使曹錕的教官許琨,得知曹錕要在保定做五十大壽,此時張宗昌想走曹錕的後門,於是拿出20萬大洋軍餉,鑄造了八個金壽星,作為進見禮,送給了曹錕。
有道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曹錕答應把直皖戰爭中繳獲的部分槍枝撥給張宗昌。由他另成立一個師,他任師長。但是人馬還得自己籌備。張宗昌犯難了,有了委任狀,有了槍枝,可招兵買馬還要需要錢。自己20萬大洋買了金佛送禮了,哪裡還有錢呢?
這正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張宗昌有槍無人,眼巴巴看著委任狀干著急,正在發愁,「拔槍」之事被曹錕的得力大將吳佩孚知道了,他堅決反對張宗昌做師長,更不同意招兵買馬這件事。張宗昌「賠了銀子」願望也泡湯了。
張作霖
曹錕收了銀子等於沒辦事,張宗昌心中煩惱,心中說「此處不養爺,自有養爺處」。他思來想去還得下關東,不過這次沒去中俄邊境,而是決定到奉天投靠關東王——張作霖。
這次張宗昌想送禮都沒錢了,怎麼辦呢?總不能空著手「一個腦袋扛著兩肩膀」見大帥吧。張宗昌眼珠一轉,有了,他從市場買了兩個空籮筐,雇了個人背著和他坐火車一起就來到了奉天大帥府。
經過門人的通報,張作霖聽說張宗昌投奔而來,馬上出來相見,彼此寒暄完畢。但見張宗昌說道:「小弟遠道來投,特敬獻一份禮物,請大帥笑納」。說完一招手,雇的那個夥計背著兩個空籮筐進來了,兩個筐是用一根繩子連在一起的,並沒有扁擔。
當時在場的副官面面相覷,不覺啞然失笑。張作霖也是一愣,隨即明白了,這效坤(張宗昌字效坤)還真有點江湖派頭。這意思分明是願為我張作霖挑籮筐打工,但需要付以扁擔——權柄才起作用。張作霖心領神會欣然接受,馬上命令副官把籮筐妥善保存。
隨後,張作霖大辦宴席為張宗昌接風洗塵,同時委任他為高參,從此張宗昌由直系轉到了奉系。一直追隨張作霖。
張宗昌在歷史上口碑很差,有「三不知」將軍的名號,不知有多少兵,不知道有多少錢,不知道有多少姨太太。除此之外還有狗肉將軍,混世魔王,長腿將軍,五毒將軍,張三多等綽號……可謂是徹頭徹尾的反動軍閥。不過他用空籮筐做見面禮,從中看出他也不是一個蠢人。
【不一樣的解讀,不一樣的知識分享。歡迎轉發、留言和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hIUuXQBeElxlkkaqZy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