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航發相繼無疾而終,渦扇20迎來最大救星,C919項目成為關鍵

2020-02-12     小康視野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眾所周知,航空發動機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它是一個國家工業和科技實力的象徵。可以說,一架優秀的戰機,必然有一部優秀的發動機來支撐,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發動機,即便是飛機設計的再優秀也沒用。而航空發動機技術長期以來被少數幾個國家掌握,中國作為後續才開始正式發展航空工業的國家,在這方面的確與西方國家有一定差距。在中國的航空工業發展上,也曾經遇到過許多瓶頸。

圖為殲9戰機的概念圖

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以山的名字命名,諸如太行、秦嶺、峨眉等等,早些年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依賴國外進口,上世紀六十年代時,中國殲-9戰鬥機立項,與之配套的渦扇-6發動機也進入了研發環節。但是,由於中國的航空工業並不強大,所以渦扇-6出現了很多問題,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壓氣機效率低,發動機喘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發動機的核心部件的工藝達不到要求。後續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渦扇-6和殲-9先後下馬,無疾而終。

殲16戰機全面裝配了太行發動機

來到1984年,中國立項了渦噴-14發動機,就是著名的崑崙發動機。崑崙發動機是中國首款完全自主設計研發的航空發動機,在中國航空業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了崑崙發動機的經驗,中國開始著手研發渦扇-10,即太行發動機。太行發動機是中國研發的首款大推力噴氣式發動機,並且發展出了數個型號,至此中國的軍用航空發動機開啟了新的紀元。而現在,中國主要需要攻克的就是運-20上將有可能採用的國產航發。不過,近期一項重大突破,讓渦扇-20離服役又近了一步。

圖為CJ-1000A的試驗畫面

作為中國首款大飛機,C919必須要擁有一顆中國心,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自主研發的CJ-1000A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誕生了。這款發動機採用了全新的葉片鍛造技術,它的葉片採用了碳纖維復合材料和鈦合金蒙皮,在提高了強度的同時保證了輕量化,而它的複雜的扭曲形狀設計,也保證了更強的進氣量,發動機功率顯著提升。據悉,CJ-1000A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未來將搭載在C919上,我們不妨也換個思路,這樣的技術可以經過改進運用在運-20身上,可以說,CJ1000A或將成為渦扇20的最大救星。

右側的發動機為俄羅斯的D-30KP2

就目前而言,有消息稱運-20未來可能會採用仿製自俄羅斯的D-30KP2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是此前專門為伊爾-76研發的。熟悉伊爾-76的人都知道,伊爾-76各型號的最大起飛重量在190-210噸左右。而運-20在服役後,最大起飛重量必然是大於200噸,預計能達到250噸左右,那D-30KP2就不太能滿足需求了,燃油經濟性和推力都會有所下降。在渦扇-20這款專門用於運-20身上的國產發動機沒有服役之前,中國只能繼續使用D-30KP2以及它的國產化型號渦扇-18。

圖為運-20大型運輸機

所以從這裡就能看出,這樣的技術突破,對於中國的航空工業而言意味著又進步了很多,甚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而未來,裝備國產發動機的運-20,將能擁有更強的性能,中國的航空工業也將更上一層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byFOXAB3uTiws8KJvy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