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晴雨表失准?為什麼中國股市長期下跌而經濟卻一邊獨好?

2019-08-29     狼行華爾街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如自行操作,請注意控制倉位和風險自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翁伯然(C567016),免費訂閱最新的股票情報、經驗技巧和操作策略!

西方流行著這麼一句話「股市是經濟晴雨表」,經濟的好壞一切反應在股市走勢上。初入股市的我,把這些教條奉為經典,認為很有道理,置信不疑。但是入市十多年,被一次又一次的大臉,乃至很懷疑人生。

中國股市的錢到底都被誰賺走了?

據統計,從2017年高點至2018年年末A股市值已經蒸發了近24萬億。哀嘆不已的股民不禁疑問,我們的真金白銀究竟都去了哪?

蒸發數額驚人:24萬億!

24萬億意味著什麼?24萬億比我國2015年全年的GDP還多;相當於建18條京滬高速鐵路;相當於近344個巴菲特資產的總和,這麼一筆巨大的財富卻在無形中灰飛煙滅。

僅幾萬億的實際資金投入

有一個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能量守恆,物質不滅。也就是說,沒有什麼東西會平白無故的消失不見,物質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股市雖說號稱蒸發了24萬億人民幣,但實質上只有幾萬億的實際投入資金而已。就是這幾萬億資金炒高了整體的A股市值。

長城證券首席分析師認為,股市是一個虛擬經濟,股價只是一個貨幣符號,在不同點位下代表著不同的數字。整個股市有2/3處於非流通狀態,加上流通價的下跌產生了一定槓桿效應。「事實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萬億撬動著13萬億的資本流動。當時計算的市值也並非代表真正有那麼多貨幣在股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你有三畝地,以1萬元的價格賣了一畝給別人,於是市場價就是1萬元,你還有2畝,身價就是2萬元。後來那個人把地轉給另一個人,2萬元成交,於是每畝市場價升到了2萬元。於是你的資產就要重新計算了,變成4萬元。最後那畝地被輾轉交易多次了,最後接手的人用了100萬元,於是最新的市場價達到了100萬元,你資產又要重新計算了,你有200萬元了。後來碰到經濟蕭條,最後接盤的人被迫以1萬元賣掉土地,市場價格又回到了1萬元。你的資產打回原形,從200萬元到起點2萬元,中間蒸發了198萬元。其實就是一場紙上富貴,並沒有真實金錢的損失。

可見,市值蒸發並不等同於真實的財富縮水,這種蒸發的奇觀源於「邊際撬動」的現象,即某個交易日裡僅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價格帶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那麼其他90%的沒參與交易的股票也自動分享了這一「瘋狂的榮耀」,於是乎,市值是一個怪物,它有屬於自己誇張的「數字槓桿」。

為何多數散戶資金「蒸發」快?

據統計,目前的A股市場中,持股市值10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占到總數的99.4%,占總市值的50%,業界把這些人統稱為「散戶」。作為普通投資者,不可能像財政和券商那樣旱澇保收,不可能擁有「大小非」的低成本優勢,更沒有本事從股市裡「融資」,因此,要想在股市裡成功,低位買入,高位逃頂是散戶賺錢的不二法門。

但自我國股市創立以來,媒體報道過從幾萬元炒到上億資產的幸運投資高手,然而,這只能以數百萬分一來計,出現的機率不比買彩票高多少。更多的情況是,大量股民炒股初期賺了點小錢,最後又全部賠了進去,而且,還虧掉了老本。散戶為什麼老是成為最後的買單者,而不能成為永遠的贏家?答案是,散戶終究只是散戶,這是「宿命」。

一方面,散戶恐懼下跌,而且本金有限。因而在市場真正跌至谷底的時候,要麼被嚇傻了,不敢進場,要麼是因為手裡已經沒錢,想「抄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散戶很難買在低位。

再者,散戶喜歡跟風、追高。當股市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上漲,已經積累了不小的升幅之後,多數普通投資者才開始關心股市,這時進場的話,已沒有太大的成本優勢可言。隨著股市進入主升段,「賺快錢」的獨特魅力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股民投身股市,瘋狂炒作那些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熱門股,出於「再賺一點就走」的貪慾考慮,高位進場的多數人不再願意離場。由於捨不得離場,散戶最終的下場只能是在隨後的熊市中越陷越深,逢低「補倉」,直至打光最後一顆子彈。


交易四要素:順勢、止損、規則、執行

要穩健而持續地從資本市場獲取利潤,應具備的核心要素是:順勢、止損、規則、執行力。

一、順勢。如果你不會順勢,你的操作就會遭遇很多次止損。順勢而為,交易者必須對趨勢有自己的判斷,「順勢」須解決三個問題:

(1)固定你的趨勢判斷周期。任何的趨勢判斷都必須以一定的交易周期作為前提。有些看日線,有些看周線。不同的周期級別,所得出的趨勢判斷是不一樣的,有時甚至是相互矛盾的。這裡不存在誰服從誰,也沒有對錯之分,關鍵在於:交易者必須明確適合自己個性的趨勢判斷周期,而不能忽長忽短。

(2)確定你的趨勢判斷方法。這個判斷方法必須相對的清晰,而不能很複雜。交易是藝術而非科學,所以沒有「完美而精確」的方法,但我們又必須有一個方法來約束和參照。我個人把均線、趨勢線、大形態突破作為趨勢的主要判斷依據。趨勢的三個基本理念需要強調,也就是說:新趨勢的醞釀需要時間,非一日長陽或者長陰所能逆轉;一旦確立,就會延續一段時間;趨勢的推進是曲折的,而非一條直線。基於這三個理念的趨勢判斷方法,面對V型反轉,常常失效。也因為趨勢的推進是曲折的,我們應該對趨勢演繹途中的正常回調或反彈,保持寬容和接受。

(3)針對不同趨勢狀態,明確你的應對策略,在操作中「順」勢。趨勢有:趨勢行情(多頭或空頭)、盤整行情。主要策略是:重點操作趨勢行情,迴避盤整行情。對跌勢須絕對的、無條件空倉。對於今後的操作,我越來越傾向於,儘可能在歷史性的底(頭)部建立多(空)頭倉位,然後耐心持有,直到趨勢的逆轉,大波段交易思維。

二、止損。止損對於職業投資者而言,是一系列操盤程序的重要一環,沒有任何感情色彩,雖壯士斷臂,卻無比自然。不善止損,一次大虧,足以輸掉前面99次的利潤,所以嚴格執行止損,才可能在資本市場長期生存。

止損是講究科學的,而不能隨意的止損,更應該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止損操作。畢竟止損,將導致直接的資金損失。要強調的是,止損絕不是目的,交易的最終的目標是:不需要止損。

三、規則。交易者進入資本市場,就抑制不住交易的衝動,一個因素就是:交易者對帳戶的支配權太大了,且交易太容易了,點擊滑鼠即可完成。想想現實中的交易,或者業務往來,會受到諸多外在因素的制約,你會思慮再三,但資本市場的交易,則一閃念間即可完成。人性的情緒化特徵,是很多人交易失敗的根源。惟有制定規則,惟有建立有約束的交易機制。建立規則是降低因頻繁交易或者情緒化交易帶來的虧損風險。規則也就是常說的交易系統,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應對下述內容作出明確規定:

(1)入場條件以及倉位比例:對渴望暴利的交易者,更需要通過倉位控制來約束自己。暴利思維,將使交易行為扭曲,因其可能重倉交易,孤注一擲。

(2)止損條件:如果判斷錯誤,就必須止損,止損的依據是什麼?何時止損?

(3)出場條件:也就是何時止贏。交易者可以有幾個交易系統,以應對不同的市場情形。但有一個前提,即:交易系統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市場驗證,具有機率優勢,且交易者對這個系統充滿足夠的信心。我現在,有自己的交易系統和策略理念,融合盤面經驗的准系統化交易,基於日線趨勢的波段交易。要摒棄了預測的想法。只要按照規則辦事就行了,如果市場走勢符合我的條件,我就入場或者持有,否則就觀望或者止損出局。沒有必要去主觀地費神預測市場可能會怎麼走。

四、執行力。規則必須嚴格執行,否則就是空談。嚴格執行自己制定的規則,完全地自律,是艱難的一環。執行之難,因為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綜合體,非理性的一面,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企圖來破壞我們理性的思維。我們必須克服這一關,做到嚴格自律,否則,永遠無法跨入成功者行列。而這個過程,涉及到修養,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不斷的自我心理強化。

交易需要耐心,而且不可缺,有關於耐心的書籍文章也很多,而我對於股票交易上的耐心總結如下:

【耐心地空倉,等待趨勢與時機】

耐心等待市場真正完美的趨勢,不要做預測性介入;「時機就是一切」,在恰當的時候買進,在恰當的時候賣出。交易不是每天要做的事情,那種認為隨時都要交易的人,忽略了一個條件,就是,交易是需要理由的,而且是客觀的,適當的理由。

如果你能避開「大洗盤」的驚濤駭浪,就能把龐大的利潤帶回家。

只有在市場展現強烈的趨勢特性,或者你的分析顯示市場正在醞釀形成趨勢,才能放手進場。

上面都是前輩的理論,我的理解是:

入場的理由有兩個:

1、以自己的分析方法能判定的非常確定的趨勢(能看懂的趨勢)。

2、經過充分的測試與驗證的「肯定的」入場時機信號。

有人說「會空倉是祖師爺」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個人感覺空倉不具備這麼高的地位,空倉不太難,就是當趨勢不具備確定性,就空倉不交易。

【耐心地持倉,等待趨勢的完結】

趨勢是有可持續性的。我的「想法」從來都沒有替我賺過大錢,總是我的「堅持不動」替我賺了大錢,懂了嗎?是我堅持不動!在多頭市場裡,你的做法就是買進和緊抱,一直到你相信多頭市場即將結束時為止。

能夠同時判斷正確又堅持不動的人很罕見,我發現這是最難學習的一件事。

「順勢而為」的倉位,可能有很大的利潤,千萬不要輕易的「棄船」。

「截住虧損,讓盈利奔跑」耐心的持倉目的就是為了利潤最大化,它的關鍵是怎麼平倉。解決怎麼平倉就可以解決耐心的持倉這個問題,經過一年多反覆的摸索,目前找到一種方法。就是不要想著買賣到最高最低點,採用縮小時間周期,右側出場。雖然損失了一部分利潤,但可以做到持倉到趨勢完結,也可以做到平倉的一致性。如果大周期支撐壓力點有效的話,設定它為出場目標,還可以賣出在最佳點位。

【耐心地積累,複利才是王道】

有個棋盤與麥子的故事,西塔發明了西洋棋而使國王十分高興,國王答應他的獎賞,按照倍數的方式的把麥子放入棋盤,結果所需麥粒總數為:18446744073709551615……這些麥子究竟有多少?打個比方,如果造一個倉庫來放這些麥子,倉庫高4米,寬10米,那麼倉庫的長度就等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兩倍。而要生產這麼多的麥子,全世界要兩千年。

這個故事說明,即使很小的資金,只要能穩鍵盈利,終究也能滾成天文數字,所以小資金不用太急躁,找到一套回撤幅度不高的倉位管理方法,再找到什麼情況下可以稍微重倉的契機,在市場上生存下來,耐心地積累,總有一天倉庫里有的是麥子。

真正的交易是要求安全的,儘量少犯大錯誤的,耐心的,是靠一年又一年的財富持續積累而成的。

【耐心地學習,厚積才能薄發】

個人認為學習有這麼一些要點:

1、單個周期的趨勢。

2、時間周期的轉換。

3、止損與倉位管理。

4、融會貫通的知識體系,也就是交易理念。

5、簡化為能執行的規則。

1和2就是分析方法,買入、賣出等,都以分析方法總結出的規則而交易。

3是影響虧損大小的兩個方面,只要止損和倉位管理是合理的,虧損就是可控的,虧損就一點都不可怕。

4是交易的邏輯,空倉、計劃、開倉、止損、倉位、加倉、持倉、平倉等等,背後都有一整套邏輯在裡面。交易的過程也是環環相扣的。沒有這套邏輯,交易就是零散的,不成規矩的。

5建立規則後,就可以減少主觀判斷,執行規則交易就可以了,不符合規則的不做,完整的規則就是交易系統。

學習這個事情,真的好難,交易的知識點好比木桶的木板,短缺任何一塊,都不能穩健盈利,每次學習一個知識點後還是失敗,多次失敗後導致對交易失去信心。而且現在我們又處在一個知識爆發的年代,有好處也有缺點,缺點就是知識太多太繁亂,導致太多不能理解的知識提前裝進腦海,導致太多的誤導。

如果沒有明師循序漸進的指導,挑選優秀的書籍文章,基本上都會迷失在知識的海洋里。直到有了知識的框架後,才能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如果沒有呢?那麼由有多少人能建立起交易知識的框架呢。寫到這裡心都是苦澀的,多麼痛的領悟啊。而且很多優秀的書籍文章,需要隔一段時間再讀一遍,才有可能慢慢理解,正所謂「溫故而知新」。

都說交易系統要堅持,但是如何能堅持?

如果交易是複雜的,那麼這次和下一次的交易情況會出現很大差異,於是你再交易的時候,不同的情況會導致你的思維碰撞,矛盾頓生,思前顧後,猶豫不決,交易也就變得複雜多變,在複雜的情況下,你對你的每次交易,會有不同的想法,導致你很難堅持你的交易系統,執行很不一。

只有簡單的法則,人才不會有意外的念想,人才能最好的堅持,複雜的法則,人的心就會複雜,心複雜了,人性弱點就容易暴漏,便會出現猶豫、疑惑,便不容易執行。所以交易需要簡單,甚至不用動腦思考,便更容易堅持。

交易不是研究,不需要像做研究的那樣搞的很複雜,因為研究需要把問題的方方面面分析到,很透,很明白,而交易只追求一點,那就是盈利。

交易的簡單,首先需要生活上的簡單。試想一個人整日為生活發愁,萬般壓力之下吃了上頓未必有下頓的時候,他的交易會簡單嗎?那時候其他的思維占據了心中的主導地位,交易不單純是交易,變成了生活的救命稻草,心境如何簡單?

其次,交易的簡單也需要基本功的紮實,紮實後才能出現複雜後的簡單化。等到你的基本功紮實了,底子厚了,一切就會水到渠成,對問題的看法會看到本質,就能建立起簡單的交易法則,入倉信號、加減倉信號、離場信號都是簡單清晰的、明確的,中間沒有模糊的區間,你自然就不會有前思後想的空間,執行就會變得堅決、明確,而不容易出現那種「判斷對,但沒做進去;或者判斷要止損,但沒止損」的尷尬,也就少了人生許多的後悔。但是這種簡單,絕非新手的那種什麼都不懂、拿來就用的簡單,而是複雜後的簡單化、精髓化、細入化、清晰化,一切都很清晰,一眼就能看出來要怎麼辦,執行起來毫不猶豫,而不是瞻前顧後,最後知行不一。

再者,交易的簡單,需要人性的不斷改善。交易系統只是工具,但不是成敗的關鍵因素,擁有完備交易系統的人太多了,但大多數人最後還是失敗了,不是敗給市場,而是敗在自己人性的缺陷上。恐懼和貪婪之魔始終會伴隨人的一生,或許只需要一次受到引誘,那麼哪怕一個不起眼的小細節也足以造成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重虧,正如一時僥倖連續獲利多倍,卻在某一次極端行情中,因為經不起心中貪婪的誘惑,而重倉滿倉操作,那麼結局可想而知。

即使嚴格執行了,即使做到了沒有重倉滿倉,離真正成功之路依然很遙遠,因為一時做到,未必一生堅持去做。只有人性不斷完善,就會具備坦然的心境,就能避免許多誘惑的陷阱,能夠自我克服,也只有那樣的心境,才能做到交易中的簡單,生活中的豁達。。

當然,簡單的交易,可能無法實現暴利,但是市場上又有幾個人獲得暴富?絕大部分是在追求暴富的幻想下,而暴虧。簡單的交易,是大幅提高了執行力,相當於是用「降低收益「,來換取執行力,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這是最好的結局。

交易一定要力求簡單,輕鬆,甚至是不需要大腦思考的地步,因為只有簡單,才能最好的堅持,弄複雜的,則堅持也就變複雜了,就很難嚴格執行了。同時不論是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保持平常心,哪怕是泰山崩塌,世界末日,也要保持心境上的那份坦然和沉穩。仿佛坐定在廬山的瀑布腳下,沉思冥想一般淡定自若。

其實人性總是喜歡關注表面華麗的東西,而真正具備價值的東西,常常讓人感覺到平淡無奇。很少有人願意去思考看似簡單的問題,恰恰喜歡去思考複雜的事情,如果能把簡單的問題想明白,本身就已經很不簡單了。

正如性格決定命運,思維決定格局,短視思維歷來難成大氣,只有高瞻遠矚,把目光放的長遠些,交易做起來才能簡單,輕鬆。為什麼那麼多人會為一時的交易成敗如此痛苦焦慮,就是因為人性本身的貪婪和恐懼,讓人變得更為急功近利和短視,讓交易變得如此複雜多變,而失敗的現實卻又是那麼的殘酷。

了解更多股市資訊、操盤心法和交易系統,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翁伯然(C567016),免費領取牛股戰法和長、短線盈利模式一套,精準把握主力資金動向 ,更多的買賣點的把握,選股策略,解套等股票投資要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_QW4WwBJleJMoPMZPP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