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1
馬上就要開學了,家長會多了起來。
前幾天我們也去參加了入小學的第一次家長會。
在休息的時候,不少的爸媽在一起聊學校聊孩子。
有媽媽說,「我兒子讀幼兒園的時候,經常被老師們表揚,現在讀小學了,估計會受不了,一個班這麼多的孩子,估計聽不到多少表揚了。」
有一位年紀稍大的媽媽說,「我大女兒小學六年級了,今年小的剛上學,你們可千萬要聽懂老師的表揚,比如老師跟你說,你家孩子真聰明,就是有點不用功!可千萬不要覺得這是表揚。」
好熟悉的一句話,看來一直被老師們當作委婉的勸說詞。
其實當老師挺不容易的,不僅僅要教好孩子,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家長。
有時你一句話太直接了,就會引起誤會。
就拿這句話來說,我覺得老師們是在暗示家長要給孩子敲打敲打了。
不能什麼都靠學校和老師,家庭教育在幼兒園階段重要,在小學階段更重要。
但是也有很多父母是另外一種解讀,甚至誤導孩子也這樣去理解:
「孩子挺聰明……」
然後皆大歡喜,孩子也會覺得自己聰明,只是不好好學,只是不想學而已啊,那些好學生都是傻努力換來的,自己還瞧不上。
甚至還有些父母也這樣安慰自己。「我的娃可聰明了,只是沒努力,努力的話,那不比那些努力的娃差。」
然後心裡就舒服了。
2
說起我們小學同學小賀,到如今還有人會搖著頭說,「真的是很聰明的一個人,就是有點懶!」
這句話幾乎從他小時候,說到如今。
小時候,老師跟他爸媽說,「你們崽其實很聰明,就是有點懶,好好說說他。」
他爸媽就挺高興的,逢年過節都會在親戚朋友面前說「老師說他很聰明的,就是懶了一點,哈哈哈哈!」
言外之意是自己的孩子是聰明的,有希望的,如果不懶的話,那肯定能成才的。
聰明的人動動腦子就學會了,所以懶點問題不大啊。
於是他自己也接受了這個大家認同的事實:「我就是懶點而已,我很聰明,我不是無能的。」
所以他可以在課堂上繼續呼呼大睡,在家裡照舊像小少爺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在外邊惹事打架,結果爸媽也覺得沒事,他爸爸還說只有傻孩子才不打架。
高中畢業後,他就不讀了,說要去學做生意。
家裡人覺得他有個聰明腦瓜,做生意好啊。
就給他借了錢闖蕩。
最後把錢用光就回來了。
後來乾脆就不出門了,一直在周邊混日子。
這幾年在小鎮上當駕校的教練,勉強餬口。
如果有人說:你就是有點懶,比一般人要聰明。
那他會請你喝酒聊天,說你懂他。
到了如今,他已經30多歲,結了婚,但是又離婚了。
因為她老婆無法忍受一個天天在外邊晃蕩,不認真做事還前一屁股債的人。
剛開始相親時,媒人說賀三是聰明的小伙,就是有點而懶,成家了就好了。
大家覺得懶不是大問題,蠢才可怕,而聰明是個寶,有希望啊。
結果呢,他的聰明放在了混日子上,用在了哄騙親戚,四處借貸說做生意。
他還說是自己運氣不好,其實就是太懶,所謂的做生意只是一個騙吃騙喝借錢的幌子。
離婚後,他更加無所事事。
還嫌村裡那些埋頭種地的人蠢,說那些去外邊打工的人蠢。
一副高高在上的聰明人的樣子。
是什麼讓他變成了這個樣子?
3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
史丹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里,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 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拚圖任務。 首先,研究人員每次只從教室里叫出一個孩子,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拚圖,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 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後,研究人員會把分數告訴他,並附一句表揚的話。 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 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關於努力的誇獎,「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後來:隨著實驗難度的增加,拼圖挑戰的難度也不斷加大,得到智商的誇獎的組,幾乎所有孩子都選擇了相對簡單的拼圖。
而得到誇獎努力的組,大部分孩子都選擇了更難的拼圖。
結果表明:
表揚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
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反之,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甚至怕失敗而選擇放棄挑戰。
而且德韋克發現:這些覺得自己聰明的孩子常常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麼用功。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
這是很多聰明孩子的心理寫照。
就好像他們給自己挖了一個陷阱,然後在裡面自娛自樂,自欺欺人。
4
我們在幼兒園經常會聽到老師們誇讚孩子「你真的很棒!」
還有孩子會自己夸自己「我真的很棒!」
如果孩子幫助了老師或者同學。
或者很好的遵守了課堂紀律,讓自己安靜下來聽講。
那可以表揚孩子的行為的同時加一句「你真的很棒!」,但不要只是單純地夸一句。
有媽媽跟我說:魚爸,大家都說我孩子很聰明,但就是太調皮了,在學校跟老師們頂嘴,經常被老師批評,我該怎麼辦?要不要換一個班級?
還有媽媽說:我的孩子已經讀了很多的繪本,認識不少的字,去了學校後,他說老師教的字都知道,學起來沒勁,是不是太聰明了不好啊?
聰明當然是好事,就怕父母過度強調這天賦。
甚至讓孩子也覺得自己有這樣的天賦異稟,於是自鳴得意。
因為那些認為天賦是成功關鍵的孩子,會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
如果單純地夸孩子:「你真的很聰明!」我覺得並不是很合適,可以在內心這樣肯定孩子。
如果孩子在數學或者記憶力方面不錯。
那可以鼓勵或者表揚孩子的記憶力或者數學,比單純的一句「你真的很聰明」要好很多。
比如小小魚對數字比較敏感,但有時做練習也會犯錯。
當我指出錯誤,他就會紅著眼睛。
也許是他覺得我會否認他,因為我發現了他的錯誤,覺得他不行。
我會趕緊鼓勵他:「其實你這些題目,爸爸小時候也經常做錯,但是我會找到原因,儘量不錯兩次就行,而且,很多跟你一樣大的小夥伴,也會做錯,改正就好,沒事的!」
慢慢的,他就不會顯得這麼脆弱了。
當然,面對他的一些特長,我們會避免說「你真聰明!」這類的話。
倒是家裡老人會不由自主地表揚他,說他聰明啊!厲害啊!
我們也會跟老人說,不要在孩子面前這樣表揚他。
如果你們覺得他哪裡做得好,就說做得好的那件事,然後給他肯定就好!
任何時代,都不缺乏聰明人。
如今的孩子,他們學習的渠道更多,一出生接觸的東西就比以前的孩子多。
所以幾歲的孩子能熟練划動手機,會自己開關電視機,這些並不是說多聰明。
而是接觸的多,練習的多罷了。
而你會發現,如今能靜下來坐得住,專注力好的孩子,越來越少。
但是要做好一件事,卻要坐得住,專心去做才行。
所以你會驚訝於一些偉大的成就締造者,竟然是傻干堅持下來的普通人。
作為父母,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就會給孩子不一樣的教育。
我覺得,勤奮和努力,永遠要比聰明重要。
這也是我希望傳達給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