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山西戲曲叫梆子

2019-05-08     憶鄉憶客之山西

山西是"戲曲之鄉",地方戲劇源遠流長。山西戲曲藝術,除了悠遠深厚的歷史淵源、舉世矚目的作家、古樸珍美的出土文物外,她品類繁多的戲曲劇種,也居於全國首位。山西地方劇種多達54個,占全國300多個劇種的六分之一。


說起山西戲曲,不得不先說的是梆子。

梆子,又名梆板,中國打擊樂器

約在中國明末清初(十七世紀),隨著梆子腔戲曲的興起而流行。梆子由兩根長短不等、粗細不同的實心硬木棒組成。長25厘米的一根為圓柱形,直徑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為長方形,長20、寬5-6、厚4厘米。戲曲四大聲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擊節而得名。

梆子腔,是對一種戲曲聲腔系統的總稱。它源出於山西、陝西交界處的「山陝梆子」,特點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擊節。

晉劇

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陝西交界的山陝梆子發展至山西,結合山西語言特點而形成。現流行於山西中部及內蒙、河北一帶。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擊節的特點,音樂風格在高亢之餘,也有柔婉細膩的一面。表演通俗質樸。著名劇目有《打金枝》、《小宴》、《賣畫劈門》等。

蒲劇

蒲劇,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陝西交界的山陝梆子發展而成,一說此即為原來的山陝梆子。


上黨梆子

上黨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發展而成,流行於山西東南部上黨一帶。

雁劇

雁劇,也稱「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發展而來,流行於山西北部及河北張家口、內蒙古一帶。據說它對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劇目有《血手印》、《金水橋》等。

山西省戲劇在中國的戲劇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晉南地區,是山西省戲劇、也是中國戲劇的發源地之一。其中,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同根異枝,一脈相承,皆為梆子聲腔的正宗。上黨梆子,起源於素有深厚戲曲傳統的古上黨郡澤、潞二州,由明清時期外地傳來的羅羅戲、卷戲和地方小戲俗曲,融匯從山西西南、晉中流入的梆子戲而成。這四大梆子都是群眾基礎較廣的山西戲劇劇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_BZGWwBmyVoG_1ZFh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