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美談的寶應

2019-09-09     魅力寶應

千古美談的寶應

文/范敬貴

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寶應,宜居宜人。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豐沛。寶應境內河湖密布,五湖四盪,京杭運河縱貫南北,悠久歷史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

寶應美,美在土地肥沃,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地,全國首家有機食品基地示範縣、首批平原綠化先進縣、首批生態示範區、中國荷藕之鄉、中國慈姑之鄉、中國微型小說之鄉......」



2019年8月10日,中國微型小說在寶應對寶應「中國微型小說之鄉」這個全國文學品牌進行復檢。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的高秘書長講:「寶應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水秀江淮,荷香天下。聽說縣名是黃帝起的。」

是的,寶應境域置縣已有2200餘年。新石器時代,寶應地域已有人類活動。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東陽縣。隋開皇初始定名為安宜縣。唐上元三年(762年),縣境獲「定國之寶」,肅宗詔書,將安宜縣易名為寶應縣,一直沿稱至今。

唐代宗「寶應」的年號,傳說是天帝派真如女尼賜予皇帝13枚寶玉,是寶應千古美談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唐玄宗開元年間,有婦女李氏,在丈夫賀若氏死後削髮為尼,法號真如。天寶末年,中原紛亂,百姓紛紛逃往南方避亂,真如輾轉寄居於楚州安宜縣(今寶應縣)。唐肅宗元年(761年),十一月十八日夜,真如的居處忽然出現了兩個黑衣使者。黑衣使者帶著真如向東南走了五六十步,到了一座城,城樓巍峨肅穆,守衛森嚴。城中有一座莊嚴宏大的宮殿,大殿中有一個人身披紫衣,頭戴寶冠,號稱天帝。殿上又有二十多人,衣冠如同天帝,號稱諸天。諸天命人帶真如進來。天帝拿出神寶交給真如,囑咐真如,這些寶玉,只有王者才有資格看見它,要真如謹記,不要輕易讓別人看見這些寶玉,天帝將寶玉的名稱以及使用方法傳授給真如。」



如今,有多少寶應人知道這些寶玉呢?我估計為數不多,特別是年輕人。據史料記截:「寶玉第一枚名為『玄黃天符』形如笏板,長八寸有餘,寬三寸,上圓下方,圓的一頭有孔。此寶用黃玉製成,顏色如同蒸熟的小米,滑膩如同凝脂,能清除人間兵禍和瘟疫;第二枚名為『玉雞』,具備羽毛和花紋,用白玉製成。如果帝王以孝治理天下,就可以見到它;第三枚名為『谷璧』,直徑有五六寸,也是用白玉製成。此寶表面上的花紋是小米粒組成的,如同用刀雕刻的一樣。如果帝王得到它,天下就會五穀豐登;第四枚名為『王母玉環』,直徑有六寸,也是用白玉製成。如果帝王得到它,能讓外國臣服歸附;第五枚名為『碧色寶』,如同翡翠圓盤而有光澤;第六枚名為『如意寶珠』,球形,大如雞蛋,晶瑩透亮。將它放在堂中,如同圓月那般明亮;第七枚名為『紅靺鞨』像栗子一般大,顏色深紅如同櫻桃。此寶看起來好像能隨手摔碎,摸起來才發覺它堅硬沉重不可破碎;第八枚名為『琅玕珠』,形狀如同環,缺了四分之一,直徑有五六寸;(此處有疑誤)第九枚名為『玉印』,有半個手掌大,印紋如同一隻鹿,蓋在物體上就能看見鹿形;第十枚、第十一枚名為『皇后採桑鉤』,長約五六寸,細如筷子,末尾彎曲成鉤。此寶材質好像是金,又好像是銀,又好像是銅;第十二枚、第十三枚名為『雷公石斧』,長四寸,寬一寸多,無孔,滑膩如同青玉。」



這些寶玉都流光溢彩,特別不尋常。放在太陽下,白氣連天,如果放在暗室里,則明亮如月。

據傳:「神寶壓制厲氣的方法,真如都秘而不傳,世人不可得知。唐肅宗的太子李豫,因為得到神寶的緣故,當日便改元為寶應元年。即位後,改安宜縣為寶應縣,封真如為「寶和大師」,恩寵有加。從此以後,兵亂逐漸停息,五穀豐登。」

寶應是塊風水寶地。有資料說明:「人類文明之始,總是以北緯30°附近大河兩岸瀕臨海岸為肇端,而寶應南100公里內有長江,東100公里內有大海,其地理位置亦在北緯30°附近。雖說近臨長江大海北緯30°附近縣市有十多個,然相比較,寶應之地為最佳。寶應與希臘北緯相近,而古希臘吸取了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三大文明之成果而得來其奠定現代世界基礎的文明。近海過甚往往不利人類發展,開羅,巴比倫城都距海邊有一定距離,寶應與它們類似。寶應西南緊鄰高郵湖,西北正西有洪澤湖白馬湖寶應湖,境內有京杭運河,可以說寶應境內淡水充足。寶應地處華東平原利於人類繁衍生息,而雖說南邊的縣市更近北緯30°,但過長江後高山綿綿,不利人類之繁衍生息。」



綜合種種因素,寶應確實是風水寶地。寶應,唐代得寶自然是塊寶地,然而賦予寶應縣城靈性的是繞經全城的宋涇河和寶應縣名。

本文系澤文夢筆(ID:zewenfjg)出品,寶應生活網經授權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ZW9F20BJleJMoPMOWRC.html




站住,病毒

2020-02-04















織夢一家人

2019-12-29

我的年末心語

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