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魚叔的盆友圈被《小丑》刷屏了。
因為,它打破了太多記錄。
它是第一部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漫改電影。
史無前例的榮耀,妥妥的DC之光。
它還是本屆威尼斯第一部口碑炸裂到家喻戶曉的電影。
據說,首映結束之後,全場鼓掌了足足8分鐘。
在IMDB、豆瓣、爛番茄上,評分都高到嚇人。
媒體們也不吝讚美之詞,Masterpiece警告三連!
更厲害的是。
它塑造了一個可以和希斯·萊傑相媲美的小丑。
威尼斯影帝的呼聲空前高漲,奧斯卡影帝的席位也提前預定。
衝著神仙演技,小丑扮演者「華金·菲尼克斯」可以載入史冊了。
不過,褪去小丑的光環,華金·菲尼克斯是誰?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他,魚叔會說「一半瘋子,一半天才」。
縱觀他的藝術生涯,你就知道他能演好小丑,並不令人感到奇怪。
來,今天魚叔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華金·菲尼克斯
華金出身於一個嬉皮士家庭,父母熱情奔放喜歡藝術。
五個兄弟姐妹的名字都很浪漫。
分別叫River(河流)、Rain(雨)、Summer(夏天)、Liberty(自由)、Leaf(葉子)。
(後來,華金把自己的名字由 Leaf 改為 Joaquin ,正確的音譯應該是華金,而不是傑昆)。
傑昆:右一 瑞凡:左一
並且,孩子們不隨父母姓,而是姓Phoenix(鳳凰)。
令人唏噓的是,鳳凰想要涅槃重生,似乎都要經過烈火煎熬。
早期,他的哥哥瑞凡·菲尼克斯年少成名。
被稱為是90年代的詹姆斯·迪恩,天才級的演員。
21歲,便憑藉《我自己的愛達荷》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威尼斯影帝。
山谷風和鳳凰河
可惜兩年後,瑞凡就因為藥物過量在德普的酒吧意外去世。
如果瑞凡在世,或許整個90年代的好萊塢影星格局都會被重寫。
當時,在酒吧打急救電話的人正是弟弟華金。
後來,通話錄音還遭到無良媒體的曝光,導致家人遭到二次傷害。
相比哥哥的光芒萬丈,華金的成名來得稍晚一些。
2000年,26歲的他出演了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角鬥士》。
片中,他飾演一個野心勃勃、兇狠毒辣、弒父篡位的暴君。
完全不像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星,似乎身體住著一個蒼老而黑暗的靈魂。
看他與奧斯卡影帝羅素·克勞飆戲太享受了。
那個刺傷對方後的一吻至今讓魚叔起雞皮疙瘩。
憑藉這個角色,他贏得了人生中第一次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從此,人們不再稱呼他為「天才瑞凡的弟弟」,而是獨一無二的「華金·菲尼克斯」。
正是看中了華金在《角鬥士》中的極致表演,美國傳奇歌手約翰尼·卡什點名讓他出演自己的傳記電影《與歌同行》。
為了更好地演繹角色,華金也算不瘋魔不成活。
苦練音樂6個月不說,還拚命把酒量提升。
最終,精準地演繹出了酒精和藥物成癮的癲狂精神狀態!
導演也說:
「我知道他的家庭,他的經歷,他性格中的陰沉特質,知道他扮演憤世嫉俗的黑暗角色有很有一套。
但是,沒想到他站在麥克風後,超凡的感召力就出來了,他望向瑞茜時臉上的愛意,是其他角色中找不到的」。
憑藉這次的精彩表演,他又入圍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一半是天才般的領悟能力,一半是瘋子般的執著精神。
華金簡直是為了演員這個行當而生!
他在戲內瘋狂,在戲外更瘋狂。
2008年,他突然宣布息影,不再做電影演員,而是做嘻哈歌手。
等人們再次看到他時,已經不是電影中星光璀璨的樣子。
而是大墨鏡、大鬍子、大啤酒肚的邋遢大叔樣。
甚至在自己的演唱會上遲到4小時,與歌迷發生衝突打到頭破血流。
本以為華金演藝生涯就此要沾染上抹不掉的黑點。
萬萬沒想到,這其實是一次瘋狂的行為藝術!
這些半真半假的經歷,全部記錄在了好友(前妹夫)卡西·阿弗萊克導演(就前兩年拿下奧斯卡影帝那位,阿本的弟弟)的偽紀錄片《我仍在這裡》中。
還順便拿下了威尼斯電影節的紀錄片類傳記電影獎。
陰鬱、浪漫、瘋狂,他身上的氣質太吸引人了。
這獨特的魅力不只存在於電影角色中,更深深涌動在華金自己的血液里。
因此,他特別擅長飾演情緒敏感的社會邊緣人。
比如《她》中,那個愛上人工智慧的孤獨靈魂。
讓人心痛到難以呼吸,造就了文藝愛情片的翹楚。
順帶提一句,華金和「小白兔」魯妮·瑪拉因為此片相識,後來發展成戀人關係。
最近,已經訂婚了。
恭喜這對坎城影帝影后夫婦,也是甜得不要不要的。
比如《你從未在此》中,那個有童年陰影的合約殺手。
宛如另一版本的「這個殺手不太冷」。
他就是因該片摘得了坎城影帝的桂冠。
當時宣布完得獎名單後,觀眾都鼓掌半天了,他還沒反應過來。
完全懵逼狀態。
上台後更有意思。
原來他根本沒料到自己會得獎,西裝西褲筆挺,但腳上卻蹬了雙帆布鞋。
敢情是覺得自己不會站起來別人看不到是麼!
這種迷糊的小細節,真的非常吸粉了。
再比如《希斯特斯兄弟》中,那個童心未泯的賞金獵人。
一面殺人如麻,一面天真單純,呈現出恰到好處的反差萌。
鬍子拉碴大兄弟的造型,不細看還真的是認不出。
但若看那眼神,沒錯,是他。
當代眾演員里,沒幾個能有他那麼深邃的眼神。
非要類比,魚叔只能想到丹尼爾·戴-劉易斯。
有些角度也確實有些相像。
傻傻分不清楚
兩人都是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最喜歡用的演員。
而目前魚叔心目中華金最出色的表演,也正是在PTA所導演的《大師》。
片中,華金飾演一個患有戰後PTSD的退伍兵,在迷茫的人生路上重建信仰。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飾演一個宗教組織(以科學教為創作背景)的大師。
兩個人有一場精彩的對手戲,講的是大師為退伍兵做心理諮詢。
剛開始,華金用各種大笑,掩飾自己脆弱的內心;
霍夫曼讓他在交談中不許眨眼,慢慢逼出了他的真心話;
因為不小心眨眼了,他便狂躁地扇自己幾巴掌;
談到愛而不得的女孩時,又忍不住滑落一滴眼淚。
在短短几分鐘之內,演繹了四種不同的心理狀態。
堪稱教科書級別的演技!
《大師》讓華金贏得了威尼斯影帝,並再次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但和「拿奧斯卡影帝最多的男人」DDL不同的是,華金三次入圍奧斯卡了,至今顆粒無收。
很多人說他是「無冕之王」,奧斯卡欠他一個小金人。
但他自己卻很洒脫,不想用獎項定義演技的好壞。
甚至對奧斯卡嗤之以鼻——
「很難表達那種感覺……但是我覺得站在那兒格格不入、渾身不舒坦。我不想再經歷一遍這種折磨人的過程了。我不信任奧斯卡。一群人勾心鬥角、爭來搶去,全世界找不出比這更蠢的事兒」。
無論電影內外,都我行我素,行走在主流群體的邊緣。
這種氣質,難道不正和小丑不謀而合嗎?
當初看到華金接下小丑的角色,魚叔就打心底兒倍感期待。
但是,小丑這個角色太多珠玉在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1989年,在蒂姆·伯頓版的《蝙蝠俠》中,由傑克·尼克爾森扮演。
2008年,諾蘭版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由希斯·萊傑扮演。
2016年,大衛·阿耶版的《自殺小隊》,由傑瑞德·萊托飾演。
良心講,其實少爺的演繹並不差,也是下了狠勁。
但依然還是難以超越希斯·萊傑的版本。
都說「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華金怎麼樣才能打破這個鐵律?
答案是,另闢蹊徑。
不要一根筋地想著在別人的路上超越別人,那往往是吃力不討好。
要在自己的方式,做到極致。
華金選擇呈現了完全不同路子的表演。
如果說希斯·萊傑極致地演繹了小丑的瘋狂,那麼華金則是詮釋了小丑的人性與脆弱。
希斯告訴我們「什麼是小丑」;
華金告訴我們「如何成為小丑」。
要解讀華金的表演,就要先從小丑的故事內容講起了。
不同的漫畫版本里,小丑有不同的起源故事。
比較公認的版本,是編劇阿蘭·摩爾和畫師布萊恩·伯蘭德創作的《致命玩笑》。
故事中,小丑名叫傑克,夢想是成為一名喜劇演員。
可是,沒有人喜歡他的表演,又因為妻子懷孕,讓他不得不另謀生計,為黑幫行竊。
沒想到,妻子竟然在家中觸電死亡,自己還遭到蝙蝠俠的追捕。
在逃亡之中,他意外掉進化學池,變成了小丑——
在電影《小丑》中,主角還是DC漫畫中的小丑。
但具體的故事,完全是原創的。
它不是特效大片,更像一部現實主義電影。
背景設置在80年代,經濟蕭條、罪案頻發的哥譚市。
華金飾演的亞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邊緣人。
不僅要照顧年老體弱的母親,自己還患有病態性發笑的症狀。
會不分場合、不受自己控制地狂笑。
母親告訴他不要怕,無論生活多麼艱難,都應該對世人保持微笑。
但是,他的笑容換來了什麼呢?
他想逗笑公車上的黑人女孩,卻被黑人母親當作變態斥責;
他想逗笑街上的路人,卻被混混們一頓欺負;
他想成為喜劇演員,卻被人們視為垃圾。
華金是怎麼演繹小丑的呢?
首先,是形體。
為了扮演形容枯槁的小丑,他減重了52磅(約47斤)。
瘦到肋骨根根分明。
乍一看,便充滿了扭曲感。
其次,是神態。
小丑,最常以笑容示人。
在電影中,華金演繹了幾種不同的笑容呢?
有親自幫母親洗澡時,孩童般天真的笑;
有接受心理治療時,勉為其難的笑;
在扮演小丑的時候,職業性質的舞蹈假笑;
在喜歡的女孩面前,發自內心的真誠微笑;
還有面對悲慘現實的時候,飽含淚水的強顏歡笑......
這演技太細膩,太揪心了。
最重要的,還是小丑的精神。
為什么小丑可以成為史上最偉大的漫畫反派角色?
華金對小丑的理解,非常地鞭辟入裡:
「有一部分東西,其實一直都在你的身體里,你的生活里。
你想抑制,是因為是你想融入大眾,無論物質還是行為。
但當你不需要別人認同的時候,就會有另一種自我產生」。
如今的超級英雄片,大多娛樂至上。
主角千篇一律,情節大同小異。
經過重重磨難,習得一身本領,最後走上為民除害的正道,皆大歡喜。
但,《小丑》不同。
同樣經歷挫折,他卻墮入了黑暗的深淵,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殺戮之路。
不過——
是小丑造成了哥譚市的亂象,還是黑暗的哥譚市讓小丑誕生?
答案恐怕是後者。
有句話說得好:
30年前,製造小丑需要推進化學池;
30年後,製造小丑只需要推進社會。
所有殺不死我們的,都讓我們更扭曲,扭曲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極致而絢爛的爆發。
魚叔已經迫不及待要看到正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