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蕪湖,這些驅蚊的竅門,每一條都很實用

2019-08-13     子非喬木

即使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蚊子也能準確無誤地飛到臥室,來到床前叮咬我們。有時,明明躺著兩個人,一個人身上「一堆包」,另一人卻「毫髮無傷」。為什麼會這樣?荷蘭瓦赫寧恩大學的昆蟲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了蚊子的覓食絕招。



蚊子通過二氧化碳氣體遠距離尋找叮咬對象。從我們肺部呼出的二氧化碳並非立即與空氣混合,而是暫時形成團塊狀的氣流。

當蚊子感覺到比空氣更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時,它們就會朝著這股氣流逆向飛行,直至飛抵目標物。基於二氧化碳的氣味,蚊子可以鎖定164英尺(約合50米)遠的目標。

研究人員認為,蚊子之所以選擇特定的叮咬人群,主要是基於人體皮膚微生物群產生的不同化合物。我們的汗腺分泌物被細菌轉化為揮發性化合物,通過空氣進入蚊子頭部的嗅覺系統。當蚊子距離一群潛在目標大約1米遠時,它們還會考慮很多其他因素,包括皮膚溫度、水蒸氣含量以及人們所穿衣服的顏色等。



蚊子不是咬個包那麼簡單

有人說,被蚊子叮咬頂多是一個包,有必要如此大面積的滅蚊行動麼?

這太有必要了!蚊子叮咬不僅會造成人體皮膚表層紅腫、痛癢,還是多種傳染病的傳播媒介之一,是夏季威脅健康的一大隱患。

北京康復醫院皮膚科主任彭光輝介紹,大部分人被蚊子咬後只是感覺很癢,而且蚊子包很快就會消退,但是也有人因為本身是過敏體質,或是對蚊子體內的毒液特別敏感,引發皮膚瘙癢或水皰等,嚴重的在傳染病疫區還可能傳播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絲蟲病等傳染病,所以不要小覷了蚊蟲叮咬。

此外,小孩子因為自控力差,叮咬過後比較癢會使勁抓,往往會造成細菌感染,繼而引起糜爛,甚至膿包瘡、腎炎等更嚴重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視。

彭光輝提醒,幼兒被蚊子叮咬後,一定要避免其過分撓抓,可以在患處塗上清涼油、香皂水、風油精等進行止癢。如果紅腫症狀比較嚴重或出現感染、過敏時,一定要及時就醫。

自己要學會避蚊

首先,蚊子對出汗多、新陳代謝較快的人「情有獨鍾」。彭光輝解釋,汗液是蚊子的覓食信號。因為汗液中含有大量胺基酸、乳酸及氨類化合物,蚊子對此非常敏感,一旦嗅到這些物質的氣味就食慾大開。所以,一些剛剛運動完、大汗淋漓的人是蚊子的「最愛」。

其次,孕婦與兒童也是蚊子的目標之一。彭光輝介紹,寶寶身上有香濃的奶味,蚊子會因為奶味而叮咬,而且寶寶沒有防禦能力,很容易成為蚊子進攻的對象。孕婦對蚊子的吸引力也會比普通人高。因為孕婦在妊娠後期呼氣量會變大,而且孕婦腹部溫度會升高,所以容易被蚊子騷擾。

另外,由於蚊子具有趨暗性,穿深色衣服及膚色偏黑的人被叮的幾率增加。

所以想要避開蚊子的叮咬,還需要減輕身體散發的「氣味」,經常洗澡,保持皮膚清爽,及時擦去汗液,都可以減少蚊蟲的吸引。另外,夏天要少用香水、護膚露等化妝品。外出活動時,儘量穿淺色的衣物,同時要穿襪子,這樣可以減少人蚊接觸,避免叮咬。另外,及時更換花瓶及水生植物內的水,徹底清理空調托盤、花盆底碟積水,檢查衛生間和廚房的地漏,保持室內乾燥無積水,防止蚊蟲。

如何挑選驅蚊產品?

傳統蚊香利用高溫燃燒將殺蟲劑緩釋到空氣中,驅蚊效力穩定,適合空間較大、密閉性差的農村使用。

固體電蚊香將菊酯類殺蟲劑吸附到固體紙片中,再利用熱氣蒸發出來,沒有輔助物,污染小,適合臥室內使用。

液體電蚊香利用虹吸原理,持續加熱釋放菊酯殺蟲劑,具有定時功能,適合睡覺時使用。

驅蚊手環採用矽膠結合檸檬、香茅、薰衣草、丁香等植物精油調和而成,驅蚊效果有限,在佩戴時還要注意是否皮膚過敏。

植物中,荊芥、薄荷、萬壽菊、天竺葵具有防蚊功效,可在房前屋後或室內栽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WJxQW4BMH2_cNUg-pi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