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間,一男子在深圳市福田區梅坳五路的百勝羽毛球館運動後,出現身體不適,經眾人施救及120搶救後,仍沒能挽救其生命。
據球館工作人員透露,男子打完比賽後,坐在場邊休息,其隊友發現男子神色異常,詢問其狀況,並提議前往醫院處理,但男子並未理會,繼續在場邊休息。大概休息一個小時後,男子出現嚴重不適倒地不起,不省人事。場內工作人員和球友均參與了對男子的搶救,並及時撥打了120求救電話,不久後醫生也來到了現場。
護士和醫生來到了現場,對男子進行搶救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偶然出現的病例。
近日,一位女士在墨河公園晨練時,突然暈倒在地。雖然恰逢兩位醫生從此經過,但是,也沒能挽回她的生命。
據了解,當時,病人已經沒有呼吸和心跳,周圍群眾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從此經過的即墨區人民醫院麻醉科醫生周明寶和骨科醫生李永德兩位醫生輪流進行胸外心臟按壓,直至120急救車將其送到醫院進行搶救。遺憾的是,儘管兩位醫生拼盡全力救治,120也很快趕到現場,但是,這些努力沒能挽回這位女士的生命。
圖源:青島市即墨區人民醫院
據了解,僅事發當天,即墨區人民醫院共接診3例此類猝死病例。對於高發原因,醫生介紹,因當天的氣溫突然躥升,再加上近段時期氣溫忽高忽低,晝夜溫差也較大,這種天氣容易誘發猝死。
醫生提醒說,隨著夏季到來,氣溫忽高忽低,人體新陳代謝顯著加快,心臟負荷加重,心率加快,運動時一定要謹慎。
當下,隨著健康生活理念不斷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衷於運動健身。儘管運動對身體有益,但錯誤的鍛鍊方式也時常造成運動猝死事件,尤其是夏季運動更危險。
對於跑者來說,天氣越熱,越要有熱血。但是,除非經過特殊訓練,在極度高溫天氣下訓練的風險依舊不可避免。
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高溫天氣跑步的Tips!大熱天跑步,怎樣才能跑得更安全?
高溫天氣跑步對身體的影響
說「怎麼辦」之前,先來和大家說說「為什麼」。高溫天氣跑步,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 體溫很難降低
跑步時,我們要燃燒糖和脂肪等能量,以產生動能。但產生動能的同時也會產生熱量,因此體溫會升高。體溫升高時,皮膚表面的血流量就會增加,以便帶走體內的熱量,這時你就會出汗。然而我們並不是靠流汗來降溫,而是從皮膚表面蒸發汗水來降溫。
簡單來講就是,高溫天氣同時也會伴隨高濕,濕度越高,空氣中的水分越飽和,飽和的空氣無法再進一步蒸發汗水,所以你也就越難降溫。
>>>> 水分&電解質流失
汗水來自血液,出汗會使血容量減少。這時,身體對水的需求會比平時更大。同時汗水中也含有電解質,大量出汗,就意味著你得額外補充電解質。
>>>> 心率變得更快
血流量大量指向體表,意味著提供給運動中的肌肉的血液就更少了。由於血量減少,心臟被迫更加努力工作,以維持艱苦的訓練,心率就會更快。
>>>> 乳酸累積加速
身體的一系列變化會使碳水化合物貯存轉化速度也比平時更快,血乳酸的積累水平會更高,這就意味著你會更容易感到身體不適。
以上四點身體的變化,意味著高溫高濕天氣下,跑步比平時更加艱難,也更容易使身體機能失衡,發生損害和危險。
高溫天氣跑步易發的症狀
高溫高濕天氣下運動最易發的是三類問題:
>>>> 中暑
高溫高濕下,體溫長時間高居不下,會導致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發生中暑。
>>>> 熱痙攣
熱痙攣是由於缺少水分和電解質,肌肉中的乳酸不斷積累導致的痙攣。最容易出現痙攣的部位是小腿或四頭肌,此外腹部痙攣也常有發生。
為了避免熱痙攣,就需要在訓練前後和訓練中飲用大量水或運動飲料。如果出現了熱痙攣,你需要停止跑步,補充水分並按摩痙攣部位。當肌肉不再痙攣,你可以繼續跑步,但要放慢速度。
>>>> 皮膚曬傷
《皮膚病學文獻集》在2007年的一項報道中指出,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皮膚的異常情況也逐漸增多。此外,由於訓練過程中人體的免疫功能受到限制,因此我們的皮膚更容易受到陽光的不良影響。
另一項研究指出,流汗會增強皮膚的光敏度,因此在高溫天氣下跑步的人更容易受到陽光的傷害。
高溫天跑步,注意這10點
>>>> 跑步時間
可以提前看天氣預報,安排自己的運動時間。一般一天之中最熱的時間是在10:00-15:00之間,安排合適的跑步時間儘量避免在這段時間進行跑步訓練。在早晨4~6點、晚上9~11點,這個時段是一天中可選擇的範圍內是氣溫最低的。
儘可能選擇陰涼的地方進行跑步(公園、林間小道等),這樣可以避開高溫,讓身體會漸漸習慣於炎熱的天氣。
>>>> 裝備
首先,穿透氣、速乾的淺色輕質衣服,不要太緊繃,避免穿純棉T恤,純棉的衣服平時穿會覺得很舒服,但是大量出汗後就會一直貼在皮膚上,不利於出汗和散熱。夏季跑步服其面料採用專業技術,能夠排汗並加快熱量的蒸發。別忘了,襪子也要購買排汗材質。
同時可佩戴帽子、墨鏡,選擇一雙透氣性好的跑鞋。
>>>> 熱身及拉伸
關於熱身的重要性我們曾多次強調,在這裡不多說。在夏季跑步為了逐步適應炎熱天氣,你甚至可以選擇從走路開始。通常情況下,跑者需要步行兩到三個星期,以完全適應較熱天氣。那個時候,再開始跑步也不遲。
運動後,沒什麼比坐下來更讓人舒服的事情了。但是專家表示,劇烈運動後急停,會導致大量的血液堆積到大腦和心臟,嚴重的話會導致眩暈、休克甚至猝死。在劇烈運動後最好慢走10分鐘,調整心率、放鬆肌肉,讓血液緩慢回流。
>>>> 降低配速
高溫高濕下,因為散熱需求陡增,心臟負擔增加,心率會更高,因此必須減速,以保持正常的心率。跑量也要減,防止長時間跑步造成缺水、缺糖、電解質流失,引發中暑、熱痙攣等危險。
當你計劃夏天訓練的時候,最開始可以做一個比你預計更短更慢的訓練。你的心率會隨著溫度上升而增高,持續的高心率會讓人非常難受。不用奢望你每次的跑步訓練都會有最好的狀態。其實高溫的慢速度訓練強度,已經能夠比得上你在低溫下同一速度訓練的強度了。
>>>> 儘量避免一個人跑
加入一個跑團或找到一群跑友,可以有效保持運動的積極性,同時無論發生任何狀況,也可以互相照應。
>>>> 補水
運動前半小時~1小時,喝300~500ml溫開水或淡鹽水。運動中,每5公里補一次水(也可根據自己情況,按一定時間間隔定時補水),每次補水100~200ml。不要口渴了再補水。當你感到口渴的時候,你或許已有輕度的脫水了。
同時避免過度補水發生水中毒,喝太多水,會導致血液中的鈉濃度過低,人體就會出現低血鈉症或水中毒。這一疾病通常出現在人體大量出汗後又馬上大量補充水分時,它的症狀包括頭暈、肌肉痙攣、意識模糊、胃脹。
因此,我們要把握少補、多次補的原則。
>>>> 補充電解質
跑前喝的淡鹽水300~500ml中,鹽和水的配比為:1升的水中加入0.15克的食鹽。
除此之外,跑步前還需要喝一些補充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之後根據出汗情況,每10到20分鐘補充一次。電解質飲料,即含有鈉、鉀、氯、鎂、鈣、磷等礦物質的飲料。
>>>> 補充碳水
按1∶15的比例,在白開水中加些糖飲用。跑前和跑後吃些香蕉、麵包等補充糖分。也可以在跑中可以喝運動飲料補充(約20分鐘補一次)。
>>>> 注意休息
給自己每周留出至少一天休息時間。這一天裡,不要鍛鍊,而要讓身體逐漸從鍛鍊中恢復過來。
>>>> 主動降溫
可以帶一條濕毛巾,綁在手上或是直接在脖子上圍一條薄方巾,用濕毛巾冷敷頸部讓體溫快速下降。
記住冷卻效果最佳的部位是:
後腦勺:
此部位為中樞神經所在,此處降溫可以欺騙自己的身體說「現在真的有比較涼快啦!」
肱動脈:
此動脈位於大臂內側靠近腋下位置,由於血流量大,冷卻的效果也會比較明顯。
股動脈:
同樣此部分的血液流量也相當大,冷卻效果也最佳,股動脈的位置在雙腿內側。
運動後不要做什麼
· 運動後不要馬上坐下休息,可以慢走一會,然後拉伸
· 運動後不要馬上洗澡
· 運動後不要馬上對身體降溫(不要馬上洗澡或馬上進到空調房)
· 運動後不要馬上飲用涼水(易發生胃部痙攣導致腹痛的現象)
· 運動後不要馬上吃飯,會加劇消化器官的負擔
· 不要馬上抽煙(對於吸煙,不止是運動後絕對禁止,平時生活中也強烈建議戒煙)
· 不要在烈日或悶熱時運動
· 劇烈運動時間不宜過長
跑者一直被意志力這個詞綁架,但其實很多時間,真的不要逞強。一旦出現身體不適,比如頭暈,噁心,應該立即、馬上停下你的腳步,然後找陰涼通風地方休息。記住,運動中一定要傾聽身體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