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筆者在10年前就聽說過埃隆·馬斯克,並看了很多有關他的書。埃隆·馬斯克有多個稱謂,比如「矽谷鋼鐵俠」、「當今全世界創業者天神級的楷模」、「將世界甩在身後的人」等,他在電動汽車、火箭發射等領域創造了歷史的新紀元。
不過筆者一直沒有寫關於他的文章,那時我在體制內,如果寫關於埃隆·馬斯克的文章可能會被貼上「不務正業」標籤,再說寫有關他的文章既不算學術成果,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再說即使寫出來也沒地方發,在一個相對隔絕的世界裡想有點興趣愛好其實很難的,所以雖然很有想法一直沒有寫。
昨天有一個朋友發了一篇有關埃隆·馬斯克的文章,我看了以後不是特別認可,不過也很有感觸,忽然心血來潮,便開始動筆寫了這一篇關於埃隆·馬斯克的文章分享給朋友們,題目是:少年書蟲埃隆·馬斯克的南非歲月。主要寫四個部分:富貴子弟、受歧視的少年、為何成為一個書蟲、夢想在美國。今天先寫第一個部分。
一、富貴子弟
父母是每個人的起點,在90%的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的成就,所以說父母是絕大部分人的天花板,這也是一個階層穩定的理論依據。馬斯克富家子弟的身份給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1971年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就在這一年,聯合國第二十六屆大會上,我國恢復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也在這一年,美國快餐肯德基入駐南非,也就在這一年的6月28日,一個叫埃隆·馬斯克的白人男孩誕生於南非的比勒陀利亞(現改名為茨瓦內),比勒陀利亞是南非行政首都,這是南非東北部的一座半農村的大城市,位於約翰內斯堡北部,兩個城市相距1個小時的車程。
馬斯克的父母都是當時有錢有位的人,他的父親是一名電氣與機械工程師,經營著一家建築工程企業,承接政府和商業項目,通過諮詢和開發道具掙了不少錢,賽馬、遊艇、私人飛機一樣不少,而且他的父親還是一名狂熱的飛行員、水手。飛行員都是富人的遊戲,由此可見其父親在當時當地的地位。
馬斯克的母親梅伊是一位加拿大美裔作家、營養師和模特,她精通6國語言。馬斯克是家裡的老大,另外還有一個弟弟金巴爾和一個妹妹托斯卡。多年以後,馬斯克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環境時說:
「我們家挺富裕的,雖然沒有富裕到擁有私人噴氣式飛機的地步,但是我父親確實有一架雙螺旋槳飛機。」
即使是在現在,哪個家庭擁有一個架飛機也是足以笑傲社會,何況還是那個年代。富裕的家庭給馬斯克提供了三個普通人難以具備東西:
1.生理基因
從科學的角度講,人的基因決定了人的發展,這在各方面體現都體現非常明顯,在體育方面體現尤甚,比如一個人要想當籃球運動員,沒有一定的身高是不行的,像筆者這種1.70米的身高是一輩子也當不了籃球運動員的。而父母智商高,其子女的智商就高,如果父母有點智障的話,其子女智障的機率就大。
在中國古語裡,有一名諺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就是這個道理。
馬斯克的父母都是社會精英,所以從基因的角度講,馬斯克的基因強大無比,尤其是對科技的領悟力。馬斯克在10歲時曾參加過IBM公司的測試,測試的結果:馬斯克在計算機編程上有極高的天賦,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
在做過測試不久,馬斯克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第一台計算機Commodore VIC—20,當時售價是300美元,在當時如果摺合成人民幣大約是2400元,差不多是中國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因為價格高,隨機配套了一本語言手冊,結果他很快學會了。馬斯克的回憶是:
「商店隨機贈送了一本BASIC語言編程手冊,一般人需要花6個月才能學完,我只用3天就學透了這本編程手冊的內容。」
筆者曾在大學裡學過BASIC語言,但是很快就放棄了,而馬斯克在10歲就學會的BASIC語言,這雖然有他超人的努力,但無可否認的是,他有超強的基因。
2.行為基因
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通常情況下,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因為孩子繼承了父母的行為基因,所以當父母埋怨孩子不爭氣時,其實是自己的無能造成的,如果正常情況下,父母是一龍條,通常也會生一龍,再不濟也是條蛇,總不能是條蚯蚓吧。答案是父母本身就是蚯蚓。
有錢的父母不一定有好的教育方式,比如當下中國的很多土豪,沒事就打牌打麻將,對孩子以批評為主。這樣的富有持續不過兩代就會玩完。所謂富不過三代,主要是指教育方式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這種情況在國內外都非常多,尤其是以中國的土豪為甚。
馬斯克的父母不但有錢,而且很有教育方法,其中有兩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一是散養加鼓勵。馬斯克在小時候不是很合群,但是父母很少批評,總是鼓勵他。在現實生活中,每個父母都會教育自己的孩子,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通常會暴跳如雷,甚至會拳腳相加,在中國老人說話,孩子不聽可是非常忌諱的,因為中國有一個傳統:棍棒之下出孝子。很多孩子就這樣被打廢了。
小時候的馬斯克經常對父母的話置若罔聞,只管思考自己的事,有一次馬斯克的母親梅伊跟馬斯克說過馬路交通安全的事,馬斯克無動於衷,這種事情經常發生,梅伊後來回憶說:「他現在還是這副德性,只不過我已經對他放任自流,因為我知道他正在考慮如何設計新型火箭或其他事情。」。
二是獨立加冒險。由於馬斯克的父母都很強勢,這樣的家庭必然難以持久,所以在馬斯克9歲時的1980年,父母離婚。然而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
馬斯克經常和父親在一起,當時的南非白人家庭都有保姆,但是馬斯克的父親家裡沒有,一切自己動手,所以馬斯克從小就自己洗衣做飯,這種獨立精神的培養使馬斯克養成了一種習慣,遇到問題自己解決,不要一切依靠父母,萬一哪一天父母不在了呢!
不僅如此,父母對馬斯克的冒險行為雖然偶有反對,但基本都是支持的,因為馬斯克受其外祖父的影響比較大,他的外祖父是一名飛行員,馬斯克小時候就喜歡纏著外祖父,經常去他那兒,圍在他的身邊,聽著他講述自己駕著飛機在藍天之上翱翔,闖蕩五湖四海的故事。馬斯克沉浸在外祖父的故事裡,這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馬斯克冒險的基因。
多年以後,馬斯克的妹妹托斯卡·馬斯克在被人問起自己的哥哥的時候,就曾說過:「我不想聽起來顯得例外,但我的家族確實與別人不一樣,那就是更願意冒險。」
在中國家庭,誰家的小孩子如果玩炸藥,肯定是要被父母狠K的,但馬斯克在自己家中自製小火箭和火藥,後院則是他的發射場。他的父母不僅不阻止,有時還會到邊上觀看,當然也是為了防止意外。有一次馬斯克用自製火藥炸掉了一盆花,母親在邊上觀看微笑不語,後來馬斯克回憶:
「有那麼多東西可以炸掉,真是太有意思了;不過我非常幸運,我的十個手指頭都還在。」
獨立加冒險是一個人有所成就的必備基因,試想一個畏首畏尾的人怎麼可能會有所成就呢?
3.社會基因
社會基因是指孩子繼承了父母的社會關係,在一個分層的階級社會中更是如此,如果你是平民百姓,你認識的都是平民百姓,如果你是王公貴族,你認識的都是王公貴族,一個平民百姓想要入混入王公貴族有多難,想必筆者不必多說,大家都會有體會。筆者在小時候就經常被稱之為「鄉下的」、「山裡的」,這其實不是一個地理概念,而是一個等級觀念。
馬斯克的父母是社會精英,所認識的也都是社會精英,比如梅伊經常會帶馬斯克參加各種酒會和派對,馬斯克這種與生俱來的社會基因是很多人一輩子也達不到的。
在金庸的小說《射鵰英雄傳》里,楊康一出生的身份就是小王子。這是個高貴的身份,在自己父母的庇護下成長,要比自己單獨打拚好得太多了。而他如果跟自己的親生父親走,就會失去這一身份。所楊康不願意跟自己的親生父親走。
舉個更極端的例子,皇帝的孩子再不濟也是個親王,而這個社會基因是很多家族幾輩子也不會達到,在如今的社會也是一樣。比如作為一個普通人考上清北比登天還難,但是如果父母地位足夠高的話,進什麼樣的大學隨便你選了,這就是社會基因。
馬斯克為何成為當今世界創業者天神級的楷模?因為他基因太強大了。
其實我們身邊有一些人具有馬斯克的潛質,但是卻沒有馬斯克的出身,最後迷失在大千世界中默默無聞,這既是父母的悲劇,也是個人的悲劇,所以每個人都需要努力來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天擇原創)
明天我們將講「少年書蟲埃隆·馬斯克的南非歲月」的第二部分:受歧視的少年。(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SS_L3UBeElxlkkaJG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