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江蘇鹽城。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學生將其母親殺死。當地宣傳部門向九派新聞證實,確有此事,警方已介入。
17歲男孩楊某,就讀於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母親徐某,46歲,全職媽媽,陪讀,楊某12月12日因不服從管教與母親發生了爭吵,隨後親手殺害了撫養自己17年的母親,事後逃跑,母親屍體直到第二天才被發現,男孩目前已被警方抓獲、據周圍鄰居講,楊某的性格還可以,與同學關係普遍保持不錯,母親徐某性格偏內向。
家長千萬別放棄工作陪孩子讀書,評論區有網友說這個學生因為母親囉嗦,所以深受刺激捅了母親三刀,最後在老師的勸說下去自首了。
每個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龍,但是我個人是非常不建議把家庭未來全部壓在孩子身上的。尤其是這種辭了工作專門陪讀的。
成年人有成年人應該乾的事,學生有學生應該乾的事,每個人都應該各司其職,而不是犧牲一方去讓另一方更好。
母親辭職,家庭的收入肯定減少,而且再去找工作肯定也不好找,這就相當於擺明告訴孩子:為了你,我沒了工作,沒了收入,所以你一定要好好讀書,上個好大學將來賺更多的錢。
這類父母想著自己做出了犧牲,讓孩子看見自己的犧牲,孩子就會更努力的學習。
其實這並不是犧牲,因為照顧一個行動自如的高中生,比面對自己的傻逼上司要輕鬆的多,比每天上班要輕鬆的多。
這只是父母放棄了逼自己,選擇去逼孩子,順帶感動自己一波的操作。
父母真正應該做的是完成自己的工作,照顧好孩子的日常起居和費用支持。而不是放下一切去照顧一個高中生,給那個高中生施壓:你不學習,不上一個好大學,咱家就完了。
我想說家長千萬別陪孩子讀書,特別是孩子上中學以後,孩子已經有自己獨立思想了,跟父母有代溝,父母一囉嗦,孩子就煩。
我高中的時候,見過一個母親為了孩子成績,跟她兒子住一塊,天天督促她兒子學習,很囉嗦,她兒子逆反心理很強,你讓他學,他就是不學,天天偷偷看小說,最後三年陪讀下來才考了個大專。
因為我們是鄰居,所以跟她兒子很熟悉,她兒子經常跟我吐槽他老媽囉嗦,這還算脾氣好的。這脾氣不好的就如同案件里的那個學生直接殺人了。真的人的情緒一起來,天王老子都不怕,這種激情殺人最可怕的。可能這個學生就是想捅他母親幾刀別讓她說了,但是情緒一起來,就變成殺人,自己也變成殺人惡魔了。
家長辭職陪讀,自己的壓力很大。
家長辭職,意味著,家裡的收入來源減少,而且支出增加。家長就會下意識里對孩子寄予厚望,認為自己犧牲了巨大的成本來陪伴小孩,孩子就應該表現好一點,學習成績優秀一點。
如果小孩成績差了,如果小孩不聽話了,如果丈夫不給錢了,她們的壓力會非常大。
而且辭職陪讀的家長基本都是外地人,她們每天的生活重點都是圍繞著孩子,沒有自己的生活,沒有自己的圈子,沒有當地的朋友。
非常容易精神緊張,壓抑。
家長辭職陪讀,孩子的壓力很大。
高三階段的孩子,已經有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了。他們應該習慣於集體生活,而不是繼續在父母的庇護下。不然,也是「高分低能」而已。
而且,家長陪讀會無形中給孩子很大的壓力,他們會覺得父母做出如此巨大的付出,都是為了自己。
如果學習成績下降了,如果被老師批評了,如果模擬考試沒考好。他們都覺得沒有臉面面對父母。
自己的精神壓力也很大,這樣反過來又會導致成績下滑的。
女性家長,喜歡嘮叨。
不是說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哈,但是這種情況也挺多的。
高中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自己的想法了,但是很多父母還是喜歡用自己那一代人的思維方式、處事原則去教育孩子。
如果孩子不聽她們不是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做溝通,而是繼續輸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孩子是會厭煩的,是會有代溝的。
我媽媽就特別嘮叨,我和我爸爸爸都算是性格極其溫和的人了,但是我媽真的是能嘮叨到你神經衰弱,讓你不得不心生煩躁。
所以,也建議廣大的家長們,尤其是媽媽們,真的不要對孩子太嘮叨了,不要一件事沒完沒了說個不停!
透過案件我們應該反思的是父母如何更好的與孩子相處,而不是簡單的反對陪讀這一種形式,更不該用高考最後的結果來評價陪讀是否具有價值。
我的父親母親是靠菜場賣菜謀生的,因為跟舍友關係不和,高三我決定在校外租房,我母親也放下手上的小本生意陪讀。
我只需要考慮學習的事情,但我媽過來陪讀後只有爸爸一個人賣菜,他們還要承受經濟上的壓力。那個時候我壓根沒考慮到這些事情,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會對自己當年的任性感到懊悔。
可也正是那一年與母親的朝夕相處,讓母子關係更加的緊密。
殺人案件,特別是弒父弒母這種殺人案件發生的機率是極小的。普通大眾可以從自己的視角去審視它,吸取教訓也好,獲得啟示也罷,萬不可從一個表象走到一個極端。
我以前班上就有一個類似的,不過當然沒有到弒母這種程度。就是還剩最後一場英語的時候,他故意沒去考場。他不是英語不行,也不是臨場心態崩了,原因簡單得可笑,就是他陪讀的母親強迫他睡午覺,而他情緒比較活躍實在睡不著也不想睡,然後就開始大吵。這哥們心裡就憋著一股氣,決定給他媽來個大的。
能去給孩子陪讀的,多半是把全家人的希望押在一個人身上,有著極強的完美主義傾向,不容孩子學習出一點岔子,浪費一點時間。他們會把自己辭職陪讀當做一種犧牲,而這種犧牲要有價值就必須體現在孩子的成績上,這就更加劇了這種傾向。
完美主義傾向如果自己用在學習、工作上,可能是件好事。但如果用來要求他人,那一定是他人的噩夢。何況還不是要求幾次幾十次,而是年年月月時時刻刻。
當然也有如衡水中學那樣不要命學的,但那是在學校的管理引導下,他們自身具有極強的內生動力,和在父母的監控下學習完全不是一回事。陪讀父母普遍都有著超強的控制欲,等於每時每刻都在兩人間製造矛盾和碰撞。
本來青春期的孩子就比較煩爸媽的說教,現在又搞成陪讀這種除了課堂就形影不離的形式,那就真是煩的平方,對家庭關係絕無益處。長期下來,心智不扭曲是不可能的。
當然陪讀的不全是這樣,也有那種母慈子孝的。這種一般都是母親比較寬容,能給予小孩一定的自由,也能允許他們犯錯。家長更多是提供後勤和情感上的支持,適當督促,不會讓孩子喘不過氣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RoMZnYBX2TYn2u-Yxu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