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請導演們開始「表演」

2019-09-30   毒眸官方號

文 | 龍承菲

編輯 | 吳燕雨

9月24日,「沙溢把郭敬明演哭」登上微博熱搜第一。

在國內首檔導演選角真人秀綜藝《演員請就位》提前釋出的宣傳片中,在拍攝現場掌控全局的導演郭敬明,看到沙溢依據劇本、笑著流淚的情景之後受到感染,在監視器前同樣雙眼含淚。而在熱搜話題下讓觀眾熱切參與討論的,除了諸多話題加身的郭敬明外,更多的是沙溢的演技。

演員的演技似乎越來越成為網友關注的重點。毒眸發現,所謂的「流量經濟」似乎正在緩緩退潮,觀眾對表演的審美和要求水漲船高,影視作品也在重歸「口碑時代」。螢幕前的觀眾們對於演員演技的要求和重視程度,正與日俱增。

但是,對於影視作品而言,演員的演技只是影響其內容質量和最終成敗的其中一環。導演對於演員的打磨、對於影視作品全局的掌控,同樣是重中之重。而亟待播出的《演員請就位》,用提前放出的四位導演的宣傳片,提出了「導演選角真人秀」的節目定位,也表明了將「導演」作為主角的全新節目模式。

這種全新的嘗試,或許是演技綜藝大類下另一賽道的開始。

走到「台前」的導演

什麼是演員?這可能是所有演技類綜藝都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在《演員請就位》的宣傳片中,節目組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導演:用同一個演員(沙溢)、同一支攝製團隊,在三個小時內完成一支短片的拍攝,而陳凱歌則坐鎮幕後為觀眾解析這三位導演的片場。

其中,李少紅導演選擇了「面具」這一物象。「其實在最早古希臘戲劇的起源裡面,是沒有演員這個概念的。它只是從一個角色開始,這個角色實際上就是這個面具所代替的,後來發展了之後,才把這個面具摘掉了,然後才有一個演員的真正的誕生。」她追溯「演員」的起源,提出「演員是角色的肉體,角色是演員的靈魂」。

李少紅導演選擇的「面具」

從塑造一個角色的角度來看,演員並不是唯一的創作者。「什麼是演員?演員不是孤立的,演員是和所有的部門一起合作,我們在現場看到導演和演員的合作狀態,我們才能全面地理解,什麼是演員。」陳凱歌導演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而這或許也是《演員請就位》選取「導演」為主視角的原因——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角色是演員和幕後的導演所共同完成的,那麼作為角色和影視作品的主要創作者之一,導演從選角到拍攝的過程不應該被大眾忽略。

同時,《演員請就位》將導演推至「台前」,充當評審角色,也符合影視作品的拍攝流程。在一個角色被演員塑造出來、接受觀眾的審視之前,最初對演員的表演做出評價和指導的,就是坐在監視器之後的導演。知名演員何冰曾在《新京報》的採訪中提到:「表演作為一個專業擺在大家面前的時候,大家很容易覺得自己懂,但實際上它不是一點門檻都沒有的。」這個所謂的「門檻」,身在其「戲」中的演員可能並不能很好地向觀眾表達出來,而與觀眾視角接近、又更為專業的導演,就成了表達評判的更優角度。與往常主要選用知名演員當作評審的演技類綜藝不同,《演員請就位》選擇「導演」作為主視角,或許能為觀眾們提供更為專業的評判角度。

而從「導演」視角出發,對於觀眾來說是一個新的角度,對於參與節目的演員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機會。

縱觀這次參與節目的演員新老皆有,但大多數都沒有為大眾所廣泛認識。陳瑤、彭小苒等已經有《無心法師》中的反派岳綺羅、《東宮》女主小楓等被網友記住並廣受好評的角色,但或許是因為後續資源並未及時跟上,只能選擇蓄勢待發;偶像出身的炎亞綸,為大眾所稱道的角色還是之前的偶像劇男主,缺乏在鏡頭前展示演技的機會;因《少年派》錢三一和《小歡喜》方一凡收穫大眾認知的郭俊辰和周奇,郭俊辰演技過關但演藝生涯並不長,幾乎是完全的新人演員;周奇雖然從小演戲,演技在業內廣受認可,但為大眾所熟知的角色還是只有「方一凡」。

演員陳瑤

「每個演員都願意跟好導演合作。」沙溢在宣傳片中,誠懇地感嘆道。而節目的導演陣容,第五代導演的代表陳凱歌、連任導演協會會長的李少紅、「演而優則導」的趙薇和市場嗅覺敏銳的郭敬明,都是觀眾耳熟能詳的最具代表性的導演。對於這些新秀演員和名聲不顯的實力演員來說,《演員請就位》讓他們有可能、有機會與之前接觸不到的知名導演們合作,同時也讓這些擁有豐富經驗的導演們,進一步對「璞玉」進行雕琢。

導演走到「台前」之後,會怎樣?

導演是如何雕琢演員的?針對這一疑問的解答,從《演員請就位》宣傳片就已經開始鋪陳了。

面對「演員是什麼」的主題,四位導演選擇了不同的詮釋方式。郭敬明作為四位之中的「新人」,嘗試了過往作品中少有出現的關於「中年婚姻危機」的話題,選擇同對表演有熱愛和真誠的沙溢「一起進步、一起站得更高」;由演員轉行導演的趙薇,刻畫幕後龍套的演員夢,展現演員的幕後過程;學院派的代表李少紅,選取《雷雨》片段讓沙溢一人分飾三角,以「摘掉面具由角色變成演員」為中心詮釋演員與角色的關係;最後放出宣傳片的陳凱歌,用一台攝像和一副對講,向觀眾詮釋了前三位導演拍攝、演員表演的過程。

沙溢表演的《雷雨》片段

宣傳片所展現給觀眾的內容,也體現了《演員請就位》的方向——導演如何調教演員、掌控現場,變成了重頭戲。比如在李少紅的宣傳片之中,她從選擇面具開始,向鏡頭闡述了三個面具所代表角色的特色。拍攝只有三個小時,時間緊迫,李少紅以自身的專業水平和閱歷最大限度地掌控全局、提高效率。在拍攝中,她不看回放,直接針對監視器畫面對沙溢的表演進行指導,被陳凱歌評價為「以最大限度的擠壓使演員全情投入,拿出自己最好的東西」。並且,李少紅也對沙溢的表演層次、重點進行了指導:在沙溢飾演周萍的時候,李少紅向他強調,周朴園對周萍的訓斥中「母親」一詞應當是周萍情緒外露的重點,更為契合《雷雨》原著的人物關係,也讓表演的主次更加分明。

除了宣傳片外,《演員請就位》官博提前放出的人物海報同樣信息量巨大,包含了對許多經典作品的重新演繹。炎亞綸飾演《琅琊榜》中的靖王蕭景琰,彭小苒飾演《妖貓傳》中的楊貴妃,舊作新編,觀眾難免會與舊作進行對比,但就像陳凱歌在宣傳片中所提到的:「電影是導演的藝術,所有電影中間的每一個畫面,都是出自導演自身的想像。」所以這次以導演為主視角,最終呈現的作品內容將不僅僅是演員交出的答卷。如何設置鏡頭、指導演員情緒等等因為拍攝過程將全部展現在觀眾面前,最終呈現的作品,也是對導演的一次考核。

炎亞綸飾演《琅琊榜》中的靖王蕭景琰

為了在綜藝中完成這樣的舊作翻拍,《演員請就位》在一季度的節目中,需要搭建近百場影視劇場景,在一塊場地上三個月內不間斷拆裝。除此以外,節目組甚至專門搭建了特效舞台,能夠在節目中營造無死角的暴雨,甚至是真實地全景爆破,全面滿足導演們的創作需求。

《演員請就位》中的實景

而通過這樣的特效舞台,節目組將影視製作行業從前期拍攝到後期呈現的全過程,全部展露在觀眾面前,或許也更能加深觀眾對於影視作品創作的理解:導演才是指引演員前進方向和決定影視作品基調的人。

長久以來,因為流量經濟的盛行,影視演員中軋戲、替身、對口型等浮躁風氣屢屢出現,觀眾對於各式「擠眉弄眼」的浮誇演技和質量低劣的影視作品早已厭煩,更加迫切地呼喚「好演員」的出現,以至於關於演員和演技的討論總能讓網友津津樂道。

但是,對於「有演技的演員」的推崇,卻也可能將演員的狀態推向極端。影視行業中的那些演戲「過於用力」的演員。他們只是缺一個可以及時叫停、幫他調整狀態的人,而「導演」正是這個關鍵人物。

趙薇、沙溢在片場

就像陳凱歌在宣傳片里說的那樣:「『演員請就位』的真實含義是,一個希望成為好演員的人,必須做好準備,他才能夠站到他應該站的那個位置。是哪裡呢?攝像機的前面。」

而幫助他做好準備的,是攝像機後、像一面鏡子一樣的導演。

《演員請就位》的出現,或許能讓現今的影視行業進一步認識到,一部作品的拍攝到製作,除了對於演員的高要求以外,「好導演」同樣不可或缺。如今鋪天蓋地對於「好演員」的渴望之外,是時候加上對於「好導演」出現的呼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