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墜物成隱患,上海人為何執著於陽台外曬衣服?

2019-07-23     鳳凰網房產上海

一個倒插在陽台外的「球門框」,幾根兩三米長的晾衣杆,組成了一套標準的「龍門架」。在上海,用「龍門架」晾衣服、曬被子,早已成了阿姨爺叔們的生活習慣,只要天氣晴好,他們就要把衣服、被褥鋪滿朝南居室的飄窗。只是,在「龍門架」上晾曬衣物是一門技術活,稍有不慎,「手一抖或大風一吹,長杆就容易失控」。

近年來,因為年久失修,這種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行開來的「龍門架」,從高空墜落的意外時有發生,甚至發生過多起「連人帶杆」一起墜落的慘劇。

於是,不少新式商品房小區,取而代之開始安裝橫向晾曬的伸縮式晾衣架。

但是,不管是老的「龍門架」,還是新式的伸縮式晾衣架,都缺少統一的安全標準,工人安裝時也沒有技術規範可供遵循,基本靠個人經驗。而晾衣架裝好後,如何維護保養,可以使用多久,更是全靠個人摸索。

久而久之,這些「龍門架」、晾衣架就成了懸在頭頂上的劍,「何時墜下,誰也不知道」。

晾衣杆、被子懸在18樓

幾個月前,市民張女士搬離租住了兩年的普陀區曹楊四村蘭花大廈,那根懸在陽台外,更是「懸」在她心裡的不安也從此消解。事情還得從一年前的颱風天說起……

去年7月底,颱風「安比」剛過,蘭花大廈的居民趁著天氣放晴,把衣物、被褥都晾在了「龍門架」上。當天下午1時許,21樓租戶的晾衣杆,裹著一床被子,砸在了18樓張女士房間外的「龍門架」上。當晚8時許,張女士收到消息後,下班後匆忙往回趕,一到家立刻跑到窗口,只見「一根不鏽鋼晾衣杆砸在半斷的竹竿上,帶著一床被子,一直懸在18樓」。

「砸下來的不鏽鋼杆子很沉,橫掛在龍門架最外圍,很危險。」張女士緊握著那根被砸得半斷的竹竿,不敢放手,叫來了物業、消防員和民警。

當時,21樓的租戶曾試圖用另一根不鏽鋼杆把掉落的杆子鉤下,但這一做法在張女士看來卻是既危險又離譜:「我堅決不同意,萬一晾衣杆掉下去砸到人,還是需要我負責。」

消防員趕到現場,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後,爬出窗外將掉落的杆子和被子一同取下,那根懸在龍門架上的竹竿也被消防員取下。整個過程持續了近一小時,雖然險情被排除了,可張女士的心卻懸了起來。

「我們住在這裡,從沒使用過這種『龍門架』。現在,『龍門架』被樓上的不鏽鋼杆一砸,萬一鬆動了,掉下去砸傷人,誰來負責。」張女士說,作為租客,她不知道這個「龍門架」裝了多久,安全性能究竟如何,希望房東能儘快將其拆除,以免傷人。

最終,張女士委託租房中介與房東協商解決方案,房東同意拆除這一懸在窗外的「龍門架」。

張女士說,在此期間,物業、居委會還曾在樓梯間貼出過通告:要求「業主和使用人」自查房屋外掛物連接是否牢固,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和墜落風險,並告知業主及使用人及時處置存在隱患的部位,「那段時間,小區還組織業主簽訂『高樓外墜物安全責任書』,想想都有些後怕。」

老的「龍門架」仍未拆

張女士說,如今,距離上次的突發事件已經過去一年,但她租住房子裡的「龍門架」依然還在,房東至今未拆。

曹楊四村有三幢22層的高樓,一梯8戶,統稱為蘭花大廈。如今,這三幢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老高層建築身上,「背負」著密密麻麻的外綴物,其中大多數「龍門架」懸掛在東南面。儘管已經有不少人家的「龍門架」換成了不鏽鋼材質,但大多數還是已經生鏽的鐵管,用兩根鐵絲固定在牆的一端,用力地「拽」著。

張女士搬離後,窗外「龍門架」的隱患便「懸」在了新租戶家。記者敲開她曾經租住的房門,開門的是因自家裝修,暫時租住於此的一戶人家。當初的「龍門架」主體部分已經從頭銹到尾,稍微用手觸碰,便有銹斑掉下,僅剩的那根竹竿經過風吹雨淋也已乾裂。

「我們才不用,又髒又破。」新租戶說,房東留下來的「龍門架」根本不敢用,他們全家的衣服都是曬在室內的陽台上。

物業稱將制定應急預案

相比張女士和後續租戶的謹慎,「龍門架」在曹楊四村還是非常受歡迎的,尤其是一些退休的阿姨爺叔,用「龍門架」曬衣服、曬被子早已融入了他們的生活,成為了一種習慣。只要天氣放晴,他們總要把衣服、被褥鋪滿朝南居室的飄窗。

一些固定「龍門架」的鐵絲壞了,時常能看到修補的痕跡——重新更換鐵絲,或乾脆再纏上兩根新鐵絲,上個「雙保險」。

對於小區的物業和居委會而言,「龍門架」等外置晾衣架的管理一直是個難題。

「他們(業主們)自己裝的,砸下來是自己負責。」花溪園居委會相關負責人稱,因為管不住,「物業、居委會一般只能貼貼布告,告知大家要自查,注意安全。」

走訪當日,記者在121號樓的底層電梯處看到一份告示,是因為一個住戶從高空拋下西瓜皮砸中樓下的空調外機,受害業主表示將保留追究相關責任人法律責任的權利。該告示提醒居民,高空拋物若造成人身傷害,就屬於侵權責任法中的「高空拋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

「問題是,想要抓到高空拋物的人很難,萬一『龍門架』上的東西掉下來砸傷人了,在查找肇事者時也面臨很大的困難。」一個居民說。

今年初,曹楊四村更換了新的物業公司,對於晾衣架的管理,除了告知以外,物業經理楊昌貴表示,接下來將想辦法制定一套應急預案。

掉落的晾衣杆無人認領

在普陀區雙山路167弄的甘泉公寓,一根不鏽鋼晾衣杆和珊瑚絨被子,搭在物業辦公室的沙發背上。3號樓的大門上,一張失物招領從6月11日被貼上後,就一直在尋找這根墜落的晾衣杆主人。

「一個月前這幢樓(3號樓)砸下來的,布告也貼了,到現在還沒人認領。」7月17日,小區業委會主任徐先生說。

甘泉公寓有三幢20層的樓房,住著477戶人家,樓上樓下層層疊疊的「龍門架」讓這個老高層小區有了「煙火氣」。3號樓是最靠近小區入口的一幢,所有進出小區的居民都需要從3號樓前經過。

6月11日10時30分許,這兩件龐然大物砸落在地時,李老伯正帶著孫女在小區里玩小滑板。所幸,祖孫倆距離「落點」比較遠,晾衣杆和被子也沒砸到人,「砰」的一聲砸到地上。

「衣服吹下來是常有的,但晾衣杆掉下來比較少,整個『龍門架』砸下來還沒發生過,(萬一)砸下來傷到人,誰也承受不了。」李老伯說。

據介紹,在1996年小區建成之初,甘泉公寓的居民就紛紛在朝南、朝東的陽台外裝上了「龍門架」。如今,20多年過去了,這些外置晾衣架的「小毛病」開始逐漸顯現。

「剛開始入住時,物業沒有制止,之後做多少工作都沒用。」如今的物業管理人員馬女士說,針對「龍門架」等晾衣架的安全問題,物業也曾做過多次嘗試,但在老小區里想要有所改變,「實在太難了」。

小區居委會曾牽頭物業、業委會給業主送福利,統一為業主換掉「龍門架」式的晾衣架,免費安裝伸縮式晾衣架。然而,不少業主並不領情,最終願意更換的人家僅10來戶,且都是北面、西面採光較差的業主,「架子都運到小區來了,他們就是不肯」。

一個居民說,「龍門架」的受歡迎程度之所以遠高於伸縮式晾衣架,究其原因,是上海人對衣物晾曬的講究。

「用『龍門架』曬,上午太陽從東面曬過來,曬半邊被子,中午曬當中,下午曬另一邊,這種感覺很讓人安心。」居民姚先生說,用伸縮式晾衣架曬被褥,只能曬到外側,而靠牆的一側在風大的時候還容易貼在外牆上,不僅難曬乾,還容易弄髒。

「從那以後,更換『龍門架』這條路便很難再走通。」馬女士說,他們能做的也僅限於「告知」,只有在發現外置晾衣架老化、損壞後,物業才會上門告知業主自行維護或更換。

拆除的晾衣架「回來」了

老小區的物業管理者說,新小區的晾衣架「好管理」,可是,在管理外置晾衣架這件事上,嘉定區保利·海上五月花小區的物業管理者們也覺得很難,雖然他們曾為此「上過新聞」:比起不想管、不敢管的小區,他們「頂著壓力上」的管理方式不僅沒有獲贊,反而成了「反面典型」。

2011年3月底4月初,100多戶業主自行安裝在外陽台上的伸縮式晾衣架被物業悉數拆除。用業主的話來說,物業請來「蜘蛛人」強拆了晾衣架,剝奪了他們給衣被曬「日光浴」的權力。為此,該小區一度成為當時媒體關注的焦點。

雖然居民入住前,物業公司與居民簽署的「業主公約」、「裝修協議」中,「禁裝室外晾衣架」的約定明確寫入其中,並明確告知業主,高空晾曬存在巨大安全隱患,多次要求擅自安裝的居民自行拆除,可是收效甚微。

即便物業強拆晾衣架是出於安全考慮,但是他們如今回過頭來再看這件事時也不得不承認,「無論在法理和情理上,強拆晾衣架都站不住腳」。

「後來,我們意識到,物業是沒有執法權的,所以只能提醒、告知。」物業經理瞿先生說,幾年前,物業還曾因為拆除居民違法搭建的陽光房而被起訴,最終敗訴。

「我們頂著壓力上,最後卻賠了錢。」瞿先生說,外置晾衣架也屬於違法搭建的範疇,但自那以後,作為物業管理方,他們發現問題後只能告知業主,上報城管,「不是我們不管,業主們要搭、要裝,我們也沒有辦法。」

近日,記者再次走進這個小區,發現陽台外置晾衣架又「回來了」。伸縮式晾衣架幾乎成了每家陽台的標配,在物業和居委會看來,曾經的「大動干戈」都成了徒勞。

「一旦有閃失,誰承擔得起責任?」瞿先生說,就在記者來採訪的前幾天,附近小區就有一名老太因晾曬衣物連人帶物從高空墜落。

「不僅是別人的安全,自身安全也沒法保障。」瞿經理說,隨意安裝晾衣架不僅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而且破壞了小區良好的生活環境,「各家各戶自行安裝的晾衣架,樣式很難做到統一,有礙觀瞻」。

[三問外置晾衣架]

究竟有哪些危險?

據上海翊堯建設工程技術檢測諮詢有限公司李建平總工程師介紹,「龍門架」和外置晾衣架的材料、固定配件,基本沒有統一標準,大多是業主自行安裝的,「一般外置晾衣架的長度為2米-2.1米,就是廠商按照居民們的生活習慣製造的。」

在李建平看來,並不是所有外牆都適合安裝外置晾衣架,因為牆面的材質不同,安裝時的鬆動程度也不同。例如,有的圍牆是用現澆水泥板砌成的,膨脹螺絲打進牆裡會產生裂痕,水泥板會鬆動,就不適合安裝外置晾衣架;還有一些空心紅磚有孔,且比較薄,受力和咬合力較弱,如果安裝外置晾衣架也容易墜落。

外置晾衣架安裝後,維保也是一大問題。因為外置晾衣架大多是由業主自行安裝的,所以晾衣架的維保工作也基本由業主自行承擔。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就曾遇到市民與記者分享其獨到的為「龍門架」換鋼絲的技術,不需要攀爬出窗外,只需要幾根勾繩就能做到。只是,這種小修小補式的維保,能否徹底杜絕安全隱患呢?

「早年『龍門架』的材料是鋼管或者鍍鋅管,這些材料使用時間一久,就會生鏽,從而導致管壁變薄。」李建平說,「龍門架」安裝時,在其根部起固定作用的螺絲和承載拉力的鋼絲纜繩也都容易生鏽,「經過長時間的風吹雨打和日曬,很容易導致螺絲和鋼絲纜繩銹跡斑斑,固定和承載作用被削弱」。而且,業主在「龍門架」上放置超過其承重水平的衣物晾曬,也會致使「龍門架」墜落。

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龍門架」確實存在越來越多的安全隱患,不少小區只能將「龍門架」換成伸縮式晾衣架。

墜落傷人該誰擔責?

記者:假設晾衣架(包括「龍門架」等)發生墜落傷人或物損事件,如果沒有找到侵權當事人,應該由誰來承擔責任?

北京觀韜中茂(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葛志浩:物件損害是一種特殊的侵權形態,它是採取過錯推定的方式來確定侵權責任的。如果在高空墜物事件中無法找到具體的侵權當事人,那麼根據法律規定,除了可以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外,其餘有可能產生高空墜物行為的建築物使用人都應當對被侵權人進行補償。

比如一棟20層的高樓,外置晾衣杆砸在了7樓,並造成人傷物損,在找不到責任人的情況下,7樓同朝向的、可能砸東西下來的業主,在理論上都可能要承擔相應責任。這種責任是基於公平原則產生的補償,和直接侵權者的賠償責任性質有所區別。

記者:出租房如果發生晾衣架(包括「龍門架」等)墜落導致傷人事件,該由誰來負責?

葛志浩:高空墜物的責任主體不僅包括業主,也包括房客。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五條可見,凡是建築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都可能成為侵權的主體,因此,在出租的房屋內,若發生晾衣架墜落,無論房東還是租客,都可能需要承擔侵權責任,但若其中一方能證明自己無過錯,則可以免予承擔侵權責任。

記者:晾衣架往往是業主自行安裝,物業作為小區的管理方,在發生人傷物損事件後,是否也需要承擔責任?

葛志浩:通常來說,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物業作為小區的管家,在一定程度上負有提示業主注意安全的義務,但並不對高空墜物行為直接負責。但是,假設物業管理行為存在重大過錯,導致高空墜物風險顯著增加且怠於管理,那麼物業也有可能成為侵權責任的承擔者。

物業能做些什麼?

目前,法規雖然沒有嚴格禁止高層住宅居民安裝晾衣架,但由於安裝外置晾衣架可能會帶來高空墜物等不安全因素,同時影響建築物外觀,不少小區物業通常會在業主入住前簽訂《住宅使用公約》或《業主公約》,對業主擅自安裝晾衣架的行為進行約束和管理。

物業管理專家黃友健表示,雖然《公約》對業主有一定約束力,但《公約》終究不是法律,這也給物業管理帶來了很大難度。

黃友健直言,現階段物業公司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主要耗費在管理小區停車位緊缺、維修資金動用等棘手問題上,對外置晾衣架產生的安全隱患確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那麼,除了「告知」、「提醒」之外,物業公司難道就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黃友健說,目前成功的案例很少,很多「敢管」的小區往往採用的是「一刀切」的做法,但效果並不好。他曾在走訪時發現,虹口區的愛家豪庭小區為了阻止業主安裝外置晾衣架,在房屋建成前就動了腦筋。「開發商設計的陽台窗戶很大,但只有一兩扇窗可以開。」黃友健說,通過陽台窗戶的阻隔,使得業主無法在外牆上搭建晾衣架等外置物。

對於那些老公房、老小區而言,安裝「龍門架」等外置晾衣架曬衣服、被褥,確實是剛需,在這種情況下,物業就不能一味的堵,而更應該注重疏,同時加強安全管理。

在黃友健看來,物業經常性的巡視,一旦發現問題及時上門告知,比簡單地在底樓貼張告示顯然要更「走心」,「物業積極協助排除存在安全隱患,業主總歸是歡迎的。」

來源:解放網

圖片: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PTeHmwBmyVoG_1Zl0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