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廣東從化監獄外。剛剛走出高牆的林某和兒子緊緊相擁,手上攥著幾頁A4紙。
三周前的6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發特赦令,宣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對九類服刑罪犯實行特赦。
林某緊緊攥著的,不是普通的法律文書,而是廣東省此次特赦的首份特赦裁定。
走出監獄的1小時
林某上世紀80年代曾經受戰火洗禮,參加過保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對外作戰。
2017年,他因為交通肇事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如今,他因為曾經的英勇作戰經歷而成為特赦的受益者。
鏡頭記錄下了他在廣東省從化監獄中的最後1小時——
下午16時,廣州中院的法官來到從化監獄,在監區巡迴法庭中敲響法槌,宣布開庭。
「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對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決定,裁定如下:
對罪犯林某予以特赦。」
林某目不轉睛,聆聽著裁定上的一字一句,淚水在他的眼眶裡打轉。
林某在筆錄和送達回證上工工整整寫上自己的名字。
簽名後的這一刻,意味著特赦裁定正式生效,從此刻開始,林某的身份也不再是罪犯。
他再難掩心中的激動,哽咽著說:「感謝習總書記,感謝黨,沒有忘記我們這些為國家做出過貢獻的人。」
從法庭回到監區,民警對面的林某,坐得筆挺。
服刑的兩年多來,林某積極改過,在獄中主動發揮部隊所學,積極協助監獄警官開展罪犯隊列訓練,積極參加生產勞動,每月按時完成監區下達的勞動任務,曾兩次獲得監獄表揚獎勵。
面對面的談話教育每周都有,而這是最後一次。這一次,民警叮嚀他:
「不能白來,也不能再來。」
在生活了兩年多的監舍,林某脫下囚服,換上便裝。
17時許。
邁出鐵門的瞬間,他看到等候在門外的兒子。
「沒想到接到消息協助準備材料至今不過兩周的時間,父親就被特赦出獄了。」兒子感慨,正是因為當年父親參軍報國,為國家作出過貢獻和犧牲,才有今天的寬大處理。
父子相擁,他們可能不會知道,1個小時里走出高牆,而監獄民警們卻為此奔波了數萬公里。
行程數萬公里的調查核實
向服刑人員宣講政策,受理服刑人員的申請,調查、核實、取證、評估、公示、公告等等,特赦工作的一項項內容環環相扣。
1小時走出高牆的背後,是相關職能機關2周馬不停蹄的工作。
劉某華,廣東省肇慶監獄的服刑人員,在22日獲得特赦。7月6日,在聽完民警對特赦條件的宣講後,他報告民警,自己曾參加過對外作戰。
(民警宣講特赦政策 供圖:廣東省肇慶監獄)
他還脫下囚服,向民警展示了背後的傷疤。
劉某華說,30多年前,他和戰友在行軍中進入了敵人布下的雷區,遇上了地雷,在爆炸中兩名戰友犧牲,還有三人被彈片擊中負傷,他就是其中的一個。
傷疤是戰士的勳章,而是否符合特赦條件,不能僅靠背後的一塊傷疤證明。
(監獄民警對劉某華做釋放前談話 供圖:廣東省肇慶監獄)
從第二天起,監獄立即開始了調查核實。在劉某華戶籍所在地廣東茂名市,從村到鎮,從區到市,村委會、派出所、武裝部、民政局、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職能部門調查組一級級地跑,材料一份一份地核實,證據一個一個地調取,直到所有材料能夠相互印證。
工作組還找到了劉某的兩個戰友。
(劉某華的特赦信息在獄中公示 供圖:廣東省肇慶監獄)
調取了相關證據,監獄在經過監區長辦公會討論、業務部門審查、監獄特赦評審委員會評審、監獄管理局審核同意等程序後,於7月18日報送至肇慶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請法院裁定。
(監獄特赦評審委員會審議劉某華特赦案件 供圖:廣東省肇慶監獄)
肇慶監獄調查的申請特赦罪犯有五名,劉某是其中一名,他也是唯一符合條件的一名。
「決不讓不符合條件的錯辦,決不讓案件超過辦案時限」的原則,在調查組兩周數萬公里的行程中生動地體現了出來。
國家不會忘記每一個人的功勞
相似的一幕發生在廣東清遠監獄。
27日,一名特赦人員在監獄外和妻子緊緊相擁。
他叫徐某東,曾是一名企業高管,因為妨害對公司、企業管理秩序,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3個月。
特赦開始後,清遠監獄對服刑人員進行全面排查,徐某東就是其中一名,也是該監獄唯一一名符合第三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做過較大貢獻並獲得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情形的罪犯。
通過調查走訪,通過證據證實徐某東曾參與白雲國際機場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並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半個月時間完成了特赦的全過程,徐某東感謝了很多人:
「感謝監獄警官、檢察院、法院和我原來所在單位,他們非常認真負責高效,在這麼短的時間做了大量的調查核實工作。這種工作精神和工作態度讓我非常震撼並感動。」
對於丈夫收到特赦,他的妻子說激動萬分,她說,我相信他回歸家庭後會更加珍惜生活,也將竭盡所能為社會再做貢獻。
國家不會忘記所有人的功勞,包括犯了罪的人,特赦讓他們對自己犯下的罪行更加悔恨。在採訪中,廣東省監獄管理局局長李景言告訴長安君,特赦在監獄服刑人員中引起了很好的反響:
符合特赦條件的罪犯認為,國家沒有忘記自己過去的功勞,對自己的罪行表示十分悔恨,決心回歸社會後要做合格守法公民。其他罪犯通過我們的宣講,也受到了國家法治的感召,紛紛表示要積極改造,爭取更多改造成績。被特赦罪犯的家屬感激國家好政策,讓他們能夠早日和親人團聚。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政策宣講、教育管控,引導罪犯積極改造、安心服刑,更好維護監管秩序和社會穩定。
怎麼證明「我是我」?
距離廣東清遠3000里外的江蘇南通,在21日被特赦的罪犯陸某洲,他的取證工作更加曲折。
(陸某洲在法庭上 供圖:江蘇省委政法委)
2015年,陸某洲因犯交通肇事罪,被法院判處4年6個月的有期徒刑。
在服刑期間,他的家人經過多方籌措賠償了被害人的經濟損失,獲得對方的諒解,陸某洲也在獄中積極參加改造,三次被監獄表揚。2018年8月,他獲得假釋,回到了位於江蘇南通的縣級市,海門市。
「陸某洲非常老實,坐立行有板有眼。」海門司法局社區矯正科科長李維釗對他印象深刻,李偉釗回憶,每次社區矯正活動,陸某洲總是提前到場,雖然話不多,但每次都很積極,十分珍惜矯正的機會。
(案件合議庭由南通中院副院長陳專任審判長 供圖:江蘇省委政法委)
特赦工作開展後,陸某洲向社區矯正機關提交了申請,但他交來的材料只有兩份,一本參戰證,一本退伍證。更讓人感到棘手的是,這兩份證件上的名字寫的是「陸某州」,而他的身份證上的名字則是「陸某洲」,並且出生年月也對不上。
他解釋說,退伍後辦理身份證是鄉鄰代他辦理的,錯把名字寫成了「洲」,此後就將錯就錯一直使用「陸某洲」的名字,至於出生年月,則是農曆和陽曆區別。
如何證明此「陸某洲」是彼「陸某州」?
承擔著調查取證任務的海門市司法局,多次赴陸某洲鹽城老家走訪,從當地公安機關和武裝部分別調取他的戶籍信息和服役材料進行仔細對比。
「他的名字可能寫錯,但家人的名字不會一起全錯,如果不是同一個人,學習參軍工作的經歷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李偉釗這樣解釋工作組調查的思路。通過家庭成員、學歷學籍、個人經歷等信息逐一調取核對,工作組在往返奔波中,最終得出「陸某洲」就是「陸某州」的結論。
提請法院裁定後,法院綜合審查了所有證據,用最終的特赦裁定,肯定了司法行政機關為此付出的努力。
不善言辭的他拿著裁定書,嘴裡不住的說著「感謝」,悄悄扶了扶眼鏡,擦掉了淚。
(陸某洲在宣告筆錄上簽字 供圖:江蘇省委政法委)
非故意犯罪、賠償被害人損失獲得諒解、獄中積極服從改造、假釋期間表現良好,陸某洲特赦後,審理此案的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監庭副庭長陳瓏瓏表示,這個案件在特赦案件中非常典型,體現了特赦能夠最大限度地把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使罪犯能夠更快更好地回歸社會。
對於陸某洲,假釋和特赦有什麼不同?
對於他來說,丟掉了心理上的包袱,就是最大的不同。如今的他丟掉包袱,擦亮軍人本色,更好地報效社會。
不能等,更不能湊合
江蘇向北,位於蘇魯交界處的山東棗莊市,一起特赦案件的難題交到了法官手中。
2016年2月於某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特赦時仍在緩刑考驗期,刑罰尚未執行完畢。
(特赦對象於某某在法庭上 供圖:山東省委政法委)
作為一名在邊境參加過國防保衛戰的老兵,於某某曾經在部隊參與了三次實戰,有力地配合了兄弟連的防禦進攻任務,作戰英勇多次得到嘉獎。7月初,他向社區矯正機關提交了特赦申請。
但於某某服役的部隊已經撤銷番號,司法行政機關幾經輾轉調取了他的服役和參戰材料,並向法院移送了相關材料的複印件等證據。
「複印件,從證據的角度看,證明力肯定不如原件,複印件一般不能單獨作為證據使用,也是一般司法案件中明確的證據規則。」案件的承辦人,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衣媛媛介紹,特赦案件的辦理,一刻也不能耽擱,但同樣要嚴格依法辦理。
特赦案件,不能等,不能停,更不能湊合著辦。
法院從證據入手,指導司法行政機關補足、補強證據,民政部門對於某某發放退役補助的記錄和證明、退役軍人管理局發放參戰補助的材料、相關證人證言……一份份證據讓卷宗漸漸變厚,案件的證據也變得越來越紮實。
「我們於7月19日收到棗莊市司法局報請對於某某的特赦建議書,以及隨案移送的於某某的原審刑事判決書、應徵公民入伍登記表、棗莊市市中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證明、棗莊市市中區公安分局社會危險性評估報告等證據。」
衣媛媛介紹,法院經過審查後認為,於某某符合特赦令第二條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參加過保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對外作戰的」規定;同時於某某在犯罪之前沒有犯罪記錄,判處緩刑對所在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接受社區矯正期間取得良好的改造效果,綜合以上情節,法院做出了對其特赦的裁定。
(合議庭宣讀特赦裁定 供圖:山東省委政法委)
自6月30日中央政法委召開全國特赦實施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後,全國各地相關政法機關加緊落實,圍繞九類特赦對象,全面甄別、深入調查、準確評估、審慎核查、公正審理、嚴格監督,按照既定計劃全力推進特赦工作的實施,確保每一起特赦案件,都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我曾為國效力,今後黨和國家需要我時,我一定會挺身而出,一馬當先,衝鋒在前。」一句話,說出了許多特赦人員的心聲,更道出了特赦的意義和效果。
聲明:本文圖片由江蘇省委政法委、山東省委政法委、廣東省監獄局提供,在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