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農戶養牛穩增收

2019-07-30   農村耕耘

為了解決貧困戶在脫貧後增收的問題,崇信縣採取效益引導、政策扶持等辦法,大力鼓勵和引導群眾持續發展牛產業,形成了「多戶帶全村,一村帶多村,多村集聚成片帶」的牛產業發展路子。

今年52歲的楊元虎是崇信木林鄉東陽寨村的一名已脫貧戶,他在脫貧不脫政策的激勵下,堅持飼養基礎母牛,出欄公牛,如今養殖規模逐步擴大,他也依靠持之以恆發展牛產業讓脫貧質量更有保障。他告訴筆者:「2014年我是貧困戶,政府給我貸了5萬元貸款,買了三頭牛,這幾年一直搞繁殖,到現在是11頭牛,今年政府給我補了7頭牛的基礎母牛補貼14000元,後半年還準備出欄四頭,還能買2萬多元,能收入4萬多元,現在養牛收入還可以。」

桃花嶺村的養殖戶梁海海2016年脫貧後,繼續養殖肉牛,養了兩頭基礎母牛,一年下兩頭牛犢,能賣個1萬左右,加上國家補貼一頭基礎母牛2000元,收入就是一萬多元。他相信依靠發展牛產業和兩個兒子的務工,家裡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今年,崇信縣堅持把大力扶持牛產業發展作為貧困戶脫貧後的主要增收方式,全面落實縣委、縣政府《富民產業培育扶持辦法》,幫助群眾修建養畜溫棚,配套落實「三通一平一協調」優惠政策,對基礎母牛、標準化養殖小區、玉米秸稈飼料青貯、疫病防控等給予資金補助。在牛產業發展重點示範區木林鄉,幫助18個未脫貧戶新增紅牛養殖37頭,縣紅牛公司與15戶貧困戶簽訂了《代養合同》,代養崇信紅牛24頭,年底可實現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截至目前,全鄉牛存欄3027頭,養殖小區存欄598頭,分散養殖748戶2429頭,有3頭以上養殖戶321戶,10頭以上養殖戶27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