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店虛假宣傳,罰款1.9萬元!去年蕭山受理投訴舉報3.07萬件!

2020-03-16     蕭山發布

本文鳴謝區市場監管局

「12315嗎,我要舉報!我懷疑xx網店賣給我的日本小林洗眼液是假貨,我用了之後覺得很不舒服......」

這個看起來很小的消費投訴,讓當事人自食惡果,經過調查,日前,區市場監管局向城廂街道的網店老闆金某發出行政處罰決定書,在沒收該網店的產品和非法所得後,對其罰款1300餘萬元

隨著網絡消費的興起,消費者維權意識的逐步增強,網絡消費相關的投訴數量也在逐年增長。據統計,2019年區市場監管局共受理各類投訴舉報3.07萬件,絕大多數是消費投訴,其中涉及網絡交易投訴量過萬。

遇到假貨、虛假宣傳和個人信息泄露要積極維權

「我爸網購花1000多元買了個消毒液機器,說是能給家具和給類水果蔬菜消毒,安在水龍頭上,喝了水還能強身健體,老人家肯定是被騙了。」日前,區消保分局的沈忠橋接到一個投訴電話,主題是虛假宣傳。執法人員調查發現,涉事公司對各種宣傳並無事實依據,屬於發布虛假廣告的行為,最終,投訴人楊先生得到了退款,該公司也遭到罰款19000元的行政處罰

「每次聽到包治百病、強身健體這樣的詞,我們就心中一咯噔,在網上,這樣的虛假宣傳太多了,偏偏在老年人群體中很有市場。」沈忠橋說,「在網購投訴中,消費者經常能遇到假貨、虛假宣傳的情況,使用效果不對,翻翻看也沒有標籤,這個時候就鼓勵消費者積極維權,向監管部門舉報投訴,若都是息事寧人,那網店騙的人會更多。」

消費者在網購中還經常遇到個人信息泄露的情況。瓜瀝鎮的王女士最近總接到騷擾電話,她懷疑自己的信息是在登錄某教育培訓機構的APP為孩子預約課程後泄露的,不堪其擾之下,她不知道該向誰舉報。

事實上,從去年起,我區就啟動了打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特別是在教育培訓、房產租售、汽車保養、房屋裝修、美容健身等行業領域,切實關注大力查處電話營銷、APP運行商,未經消費者同意,收集、使用、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的典型案件。

截止到去年底,共立案調查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案件19件,查獲教育培訓機構非法收集杭州各區及蕭山部分中小學學生及家長信息68200餘條,查獲房產租售、裝飾裝修等領域涉嫌非法收集、使用的個人信息13300餘條,查獲汽車4S店、汽車維保等涉嫌非法使用未經消費者同意的個人信息3500餘條。同時,我區制定了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案件統一量罰標準,保障同類違法行為行政處罰的公平公正與合理性。

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一旦發現自己個人信息泄露或被濫用,可以向區市場監管局投訴舉報,積極維權

外賣投訴主要是食品中有異物

外賣正在逐漸成為年輕人新的生活方式,從買菜、購物到一日三餐,在越來越依賴它的同時,不少人心中也有擔憂:「就是擔心食物不幹凈,畢竟網上看不到店鋪的環境,也看不到操作間。」

龔先生最近就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工作日中午,他在外賣平台點了個小炒,結果大吃一驚:「這家店是黑店!我點了外賣,送過來發現包裝里有十多隻蟑螂!」龔先生第一時間在外賣平台和商家溝通,發現商家無回應、不處理,於是他打了「12315」投訴舉報熱線。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迅速對舉報方進行現場檢查,發現操作間有蟑螂爬動,衛生狀況差,責令其停止營業進行整改,採取措施除蟲清潔,並當場監督其關閉外賣平台上的店鋪,經驗收後方可恢復運營。

在網絡消費投訴中,外賣投訴相對較少,涉及金額也不大,主要表現為食品中有異物,這說明我區的外賣店鋪整體較好,但也存在個別店鋪衛生情況不達標,對質量把控不嚴的情況。

消費提示:

選擇靠譜的平台和電商,對一些微信公眾號、網店,要確認資質,了解評價情況,謹慎選擇;

選擇商品要貨比三家,不要貪小便宜,看清是否支持無理由退貨及退換期限;

商品價格要看清,仔細查看商品計價方式和總價,紅包、優惠券、滿減活動、抽獎活動等具體優惠宣傳內容;

交易證據要保留,為維權留下充足的證據;

個人信息保護要重視,儘量使用電商平台官方聊天工具進行溝通,選擇可靠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付款;

維權要講方式,網絡交易產生糾紛,第一時間與賣家協商解決,可以立即向網購平台發起投訴,也可以或向消費者組織投訴,仍不能協商解決的,可根據商品、服務涉及領域向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投訴舉報。

昨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在日常消費過程中,你有維權意識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N1Q43ABjYh_GJGVV_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