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是具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但是這種能力的到最後會變成怎麼樣就得看孩子在童年階段家長是如何去引導孩子,其中家長要求孩子"要畫得跟原畫一樣",教孩子畫得像或者是夸孩子畫得像,都是最為糟糕的"美術教育"。
家長不能要求孩子繪圖畫的原畫一樣
成年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因此家長不能夠以自己的以為的"好看"以及"畫得像"去要求孩子。孩子所畫出來的畫也是表達他自己的情感的一種方式方法,作為一名家長,我們不應該在看孩子畫的時候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看到孩子畫的背後所暗含著的情感。
如果家長要求孩:"畫的跟原畫一樣,教孩子畫的像"其中在某一些程度上來說是在阻礙了孩子的繪畫能力的發展也是限制孩子的繪畫自由,這樣並不利於孩子的發展,但是也不是說任何時候都不對孩子進行一些指導而是要根據孩子所處的年齡階段做一些輔助。
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孩子的繪畫的特點以及參考建議
1)給一歲孩子繪畫的特點及建議
- 特點: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在繪畫的時候往往都是亂畫一氣,散亂並且是沒有規則的。這種形式的繪畫,裡面一般來說都是沒有包含什麼特殊的含義在裡面,單純的只是孩子的手運動的結果。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在繪畫的時候只是通過手的往返運動進行塗鴉繪畫。在孩子長到一歲半以後,能夠繪畫從大的連續圓圈到小的連續圓圈。
- 建議:
家長可以讓孩子在空曠的地方進行多爬,這樣對繪畫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多種顏色,只需要給他一種喜歡的顏色就可以了;讓孩子進行自由的繪畫。
2)給兩歲孩子繪畫特點及建議
- 特點:
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塗鴉就變得有一些意義,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會加入塗色。一般來說孩子在兩歲半之前,學會了圓圈開始作為封口,並且開始能夠畫出單獨的一根線條。在兩歲半以後,就開始對畫加以一些解釋進行說明。
- 建議: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逐漸的增強,他們會喜歡自己動手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此時家長教孩子繪畫要畫得是會阻礙他們的繪畫能力的發展甚至是會影響到孩子的積極性;家長可以讓孩子多讀繪本以培養孩子豐富印象。
尤其是在孩子的腦海中的那些有豐富印象事物,越是有能力把一個圓圈想像成各種各樣的東西,讓孩子把自己賦予其他的意義的線條並且按照自己的心愿、想法把他們給畫出來。家長要切記:千萬不要否定、干涉孩子繪畫的自由,更不要打擊他的積極性。
3)給三歲孩子繪畫特點及建議
- 特點: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能夠邊繪畫邊進行思考,簡單的來說就是進入有表征意義的塗鴉作品階段。孩子在三歲半前,往往都是有目的地動手畫畫;在三歲半之後,通常是用許多圓進行描述,因此圓圈上畫點和橫線的"頭部形象"開始在孩子腦海中出現。
- 建議: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天生模仿能力強,尤其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會比較喜歡情景模仿遊戲,所以他們所畫的圓圈和線條都有著一定的故事情節。孩子會這些給點和線賦予各種意義,他們的表征能力也進一步得到發展。當家長看到孩子畫著滿是圓圈的畫可以適當的稱讚一下他們並且可以聽孩子講畫中的故事,積極的去融入孩子的世界。
4)給四歲孩子繪畫特點及建議
- 特點:
四歲孩子一般都是具有憑著他們的印象去進行畫畫的能力,他們能夠在畫出頭部的基礎上加工繪畫出手以及腳,也就是形成那些所謂的"頭足人像"。孩子四歲半之後的畫看起來可能就像是商品目錄一樣毫無規則可言;孩子在四歲半到五歲這個年齡階段,他們能夠繪畫一個四方線把家裡家外區分開來,這是也是孩子條理性表達在逐步提高的表現之一。
- 建議:
讓孩子隨心發揮,畫他們所想要畫的東西,因為如果在這個時期教給孩子如何畫畫,就是剝奪孩子認識事物的樂趣,甚至是挫傷了孩子認識世界的積極性,也是阻礙了成長為人的最重要的學習和發展能力。
5)給九歲孩子繪畫特點及建議
- 特點: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開始採用和成人相類似的的觀察方式,他們的畫法也開始逐漸向寫實的方向進行轉變。其實在在繪畫方面,九歲是孩子邁向成人階段的第一步。
- 建議: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一般來說是能夠去使用任何的繪畫工具,並且可以開始寫生。如果孩子總是畫電視里的人物,或者是只喜歡臨摹,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生活中的事情或者是一些傳說故事,以幫助孩子發掘出一些繪畫的主題。
不做最糟糕的"美術教育"應該這樣做
- 不要教孩子畫的形象
很多的時候家長在教孩子一些東西的時候往往都會通過讓孩子先記住一些形象的東西進而記住它,比如說:家長想要孩子記住一個"目"字,家長會讓孩子聯想到眼睛,不可否認的是這也是一種方式,但是這種方式不適用於教孩子繪畫,因為繪畫不是要去記住形象,而是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形象表現出來,用來表現想法的形象是不能通過別人去教,而是要由孩子自己創造出來的。家長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孩子,比如說:指導孩子對於一些物體的用色或者是讓孩子把所繪出來的東西隨心地進行全部塗滿顏色。
- 讓孩子和其他人小朋友一起繪畫
人其實是一種社會性動物,是不能夠離開團體而獨自生存的。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團體認可的社會性需求。孩子也不例外,孩子除了希望得到家長、老師的認可之外也希望能夠得到同齡人的認可。
孩子在和同伴在一起的時候會引起孩子對繪畫的熱情,同時也能夠滿足孩子和同伴一起遊戲的社會性需求。有一個這樣的研究:在家裡面,只有兩個人的時候,媽媽很是希望孩子可以去畫,然後對孩子說:"畫畫吧!"可是孩子根本不想去畫。
然而,如果是和其他的兩三個小夥伴在一起的時候如果有人提議:"一起畫畫吧!"孩子們就會即可的響應:"畫吧!畫吧!"並充滿熱情地畫了起來。
- 尊重孩子畫畫的感受,了解孩子當下年齡繪畫特點
一般來說,繪畫的一般步驟是這樣的:在繪畫之前,需要先和自己的內心做好聯結:可以通過閉上眼睛,感受當下自己看到了什麼以及憶起了什麼。當一切準備好了,再睜開雙眼,開始創作。但是確實很難做到直接就畫出當時所想像的那種感覺的。
成年人都這樣難做到,如果家長去要求孩子按照我們所想意願去做到,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家長需要去尊重孩子畫畫的感受,了解孩子當下年齡繪畫特點。
家長需要去尊重孩子的每一個"動作",允許他們用符合自己年齡特點的方式方法進行內心世界的繪畫表達。做這個過程中她們能夠"做自己"、創造自己的畫作,並且在這個過程之中也可以同時去發展著自己的各項能力,比如說:動手實操能力、想像力……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畫家。畢卡索也曾經深入研究孩子的繪畫,但是孩子的作品是天真無邪的,是充滿了純粹的,所以即使是畢卡索這樣的畫家都無法模仿。此外,家長也千萬不要過多的去批判孩子是否畫好了這一副畫。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註:(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