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新賽季即將開始,球迷的心理則有些矛盾,本土世界盃上的慘敗既折射出了球員實力的差距,也暴露了CBA聯賽的問題。自姚明上任籃協主席後,他一直在致力於CBA的改革,從職業化到市場化,目前都已經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不過對於如何提高本土球員的實力,目前似乎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需要長遠計劃。
外援成為了一個最大的爭議點,CBA已經逐漸成為了外援的舞台,國內球員的戲份正在被減弱,這也導致了後備人才的成長速度緩慢,優勝劣汰難以形成。當然,聯賽的發展離不開外援,可以提升觀賞性,也可以增加競爭性,但如何處理好這個度就考驗姚明等專業人士的決策了,最近又帶來了4項新的CBA改革。
首先是增加外援註冊人數。從2020-21賽季開始,每支CBA球隊可以註冊4名外援,在比賽中選擇其中2人報名參賽。增加外援人數,這是斯科拉之前提過的建議,如今被採納,不過是部分採納,實際上還是雙外援出戰。不過這4名外援都有出場的可能,這相當於國內球員又可以多和幾十名外援對抗,有利於進步。
第二項改革是逐步取消亞洲外援。按照之前的規則,聯賽排名末尾的幾支球隊可以配備第3外援,即亞洲外援,而如今這項政策的弊端已經顯現。一方面,亞洲外援會進一步壓縮國內球員的出場時間;另一方面,用CBA聯賽幫亞洲對手練兵,有"養虎為患"的風險。取消亞外之後,國內球員將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
第三項改革是外援的使用將逐步減少到4節4人次,排名後5名的球隊可使用4節5人次,最後一節均只能使用單外援。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有球隊想在前3節比賽中使用雙外援,那麼他們就一定會有一節要使用全華班,這自然對國內球員有利。外援需要競爭上崗,國內球員也需要競爭上崗,比賽自然會更加激烈。
第四項改革是開賽前發布"聯合宣言",這是一項新創舉。今天,CBA聯盟發布了《敢夢敢當》聯合宣言,內容涉及到了國家隊建設、青訓制度、聯賽發展等多個方面。在世界盃慘敗之後,李楠並沒有被炒魷魚,外界的爭議仍存在,通過這份宣言,姚明展示了決心,給中國籃球人指明了方向,為改革提供了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