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也會出錯?紹興這位家長提出意見了

2019-09-09     法律與生活

教科書出錯?

家長:小學教材圖文不符關於紹興就錯兩處

新學期開學了,全市中小學們也都已經開始上課了,近日,紹興一位家長在翻閱孩子的教材時卻發現,教材當中提到紹興的部分是有錯誤的,而且還不止一處。

單先生的孩子今年讀小學三年級,新學期發下來的教材中,有一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名為《人·自然·社會》的教材書,單先生在翻閱這本教材時,發現了問題。

市民單先生:

紹興的烏篷船應該是手腳並用的圓的窄的小的船,但是它的配圖是烏鎮古鎮的手搖船,我在網上也查了烏篷船這個概念是紹興特有。

單先生指出的第二處錯誤是在教材第12頁,這篇課文介紹的是名人魯迅,文中使用了多張與魯迅有關的圖片,其中一張配文為「魯迅外婆家紹興安橋頭村」的圖片,同樣被張冠李戴了。由於單先生本身是中國攝影家協會的會員,對於紹興的人文地理也比較熟悉,所以能一眼發現教材中出現的問題,如果使用這本教材的老師和學生照本宣科,容易造成錯誤的印象。

浙江教育出版社:比對照片重新確認

對此出版社又做何評價呢?

這本教材的責任編輯表示,現在還不能確定教材是否真的有問題,要等作者進行論證。希望發現錯誤的讀者把最新的照片,如果教材有誤的話,把最新的照片提供給他們進行對比。

對於教材中的圖片由誰提供,這位編輯也做出了回應:照片都不是他們拍的,所有的東西版權歸作者方所有的,所以很多東西要動,要跟作者方溝通進行論證。

另一方面,這位編輯表示,由於現在還無法確定教材出錯與否,他們無法就糾錯方案做出回應。

評論員:教材編纂需要求真精神!

記者發現,歷年來,各地都出現過教材編纂上的錯誤,有些錯誤看起來匪夷所思,為什麼教材的編纂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問題呢?這一現象要如何規避,來聽聽特約評論員的觀點。

特約評論員楊國輝

它是不應該出現的問題出現了,看起來只是一個詞典的問題。但因為它出現在教材中,對整個教學和學生的成長影響都非常大。

編纂過程中為何錯誤頻出,楊國輝也分析了原因。

特約評論員楊國輝

現在社會上存在的一個通病,相關整個社會對於知識論證態度、求真的態度和行為的缺失有關係,我們可能會藉助網絡,來解決很多問題來提高效率,但網絡存在最基本的問題,網絡很多知識本身不是嚴謹的,缺乏科學的學術精神作為保障,在這種情況下,當我們使用網絡資料時,必須要有更加強烈的求真精神。

此外,楊國輝表示,縱觀被曝出的教材錯誤,大都不是出版社自己發現的,而是廣大師生和社會讀者挑出來的。與其等到事後外界指出教材錯誤,再花費力氣糾錯,不如從一開始就讓公眾參與到教材的編寫中,從源頭防止出錯。

小編溫馨提示

教材的編纂工作是嚴肅的,如何規避類似的錯誤出現,只有開門編寫,虛心納諫,才能兼聽則明,集思廣益。教材編寫部門,應當建立公開徵求意見平台,廣泛收集意見,多些雪亮的眼睛挑刺,避免出現「睜眼瞎」「燈下黑」。同時應該建立動態調整機制,隨時聽取公眾的意見建議,聞過即改,確保教材內容與時俱進,跟上社會知識更新升級的步伐。

信息來源:紹興新聞頻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JNRFm0BJleJMoPMks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