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這位攝影師鍾愛於中國,用自己的一生拍下香港最真實的一面

2019-12-10     角馬在途

這個攝影師 Michael Wolf,出生在慕尼黑,在美國長大,獲獎無數,卻鍾愛於中國。

1994年攝影師Michael Wolf獨自來到香港,當他第一次穿梭在香港的巷子中,他便深深地愛上了這裡。

之後,他用鏡頭記錄著香港的變化,這一拍就是25年,他也是最懂香港的人。

今年4月份,Michael Wolf 在香港長洲自家的公寓中去世,享年65歲。生命的最後,他把自己交給了這座他最愛的城市。

香港在我們眼中,是摩天大樓,是繁華,是燈紅酒綠,但是在 Michael Wolf 的眼中它是一個充滿煙火氣的城市。

現在我們來欣賞 Michael Wolf 鏡頭下香港吧~

01 香港的街角,是每天生活的開始的地方。

香港的街角應該是香港最有人情味的地方,這裡遇到愛情的機率不大,但是遇上美味的機率很大。

每個街角幾乎都有所謂的「老字號」,它們的店主可能換了一輩又一輩,但是味道卻一直滋養著生活在這裡的居民。

看港劇的時候,每天早上上班去街角吃個早飯,就能精神一天,晚上疲憊的時候,街角也會為你留下一頓餐,那個味道叫做溫暖。

有人說街角很亂,很嘈雜,但不就是這些吵吵鬧鬧才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嘛。

一個拐角見證過太多的故事,它是平凡人生活的縮影,這裡無需多加修飾,你只需要隨心順其自然就好。

02 生活在高度密集城市中的人

提起香港,或許你的腦海中一定會出現「棺材房」這類的詞。

沒辦法,香港地少人多,房價高,為了生活,香港的樓越蓋越高,密度越來越大,很多人都只能生活在一個小小的房間中。

這些樓市既是香港的代表也是香港人生活的縮影。

Michael Wolf 的《建築密度》系列中香港的這些樓,雖然看似很有規律,整齊劃一,但是密密麻麻卻讓人喘不過來氣。

都說城市居大不易,在 Michael Wolf 的照片,那種生活的壓迫感迎面而來。

Michael Wolf 的照片中,只有樓房,沒有天空,沒有大地,就好像生活在一個沒有天日的封閉的城市之中。

雖然這些樓被刷的五顏六色,看起來很美,但是生活在樓里的人可能大多數都是過著「灰色」的生活。

03 夜晚萬家星星點點的燈火

Michael Wolf 的《夜》這個系列其實可以說是和上面的《建築密度》是相得益彰的。

夜晚的香港,很多人會想到維多利亞港灣,會想到熱鬧的金紫荊廣場,又或者是富人聚集的淺水灣。

但是在香港貧富差距是很大的,電視劇中有錢人的生活還是在少數,很多人在深夜回家後就只是躲在自己的小房間內看劇吃外賣。

因為夜生活的消費很高,所以他們很少有娛樂生活,對他們而言在香港晚上能有一個棲身之所就已經很安心了。

所以香港的高樓總是燈火通明,那裡亮起的每一盞燈,都是無數為夢想奮鬥的人留下的印記。


04 這才是最真實生活的寫照

Michael Wolf 的拍攝內容不僅僅是城市的街頭巷尾,還有生活在香港的居民。他把鏡頭伸到了尋常百姓家。

《100x100》這個主題讓 Michael Wolf 第一次真正深入了解在香港生活的狀態。100扇門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生活縮影。

在香港很多人都生活在不足10平方的小屋子裡,這裡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很多人一生都沒有擁有過一張大床,為了節約空間,上下鋪床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但是很多香港人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對很多人而言能擁有那不足10平方的空間就已經很幸福了。

其實 Michael Wolf 拍下的何止是香港,他拍下的是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的場景。

這些照片雖然樸實感動,但是卻能傳達出情感,現在又有多少人能接受真實。

有些人的拍照和修圖技術高超,可以把「不美」的東西變成「美的」,然後得到很高的關注和點贊,但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或許這些照片的背後才是人們真實的生活。

還記得 Michael Wolf 拍過一套東京地鐵的照片。照片上的每個人不是倦怠就是飄忽,這不就是我們最真實的樣子麼。

感謝攝影師 Michael Wolf 給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生活,生活不可能什麼時候都是完美的,與其每次都用虛假的美來滿足自己,倒不如多出去走走,多看看這個真實的世界,多面對幾次真實的自己......

你認為快樂的,就去尋找,你認為值得的,就去堅持與守候,認真對待生活,或許在某一瞬間,你的堅持都將絢爛成花。

關注角馬,每天都會分享美圖,攝影技巧和旅遊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GX3724BMH2_cNUgCl_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