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父母都不知道的這個病,是寶寶的健康大患,警惕這2個異常

2019-10-10     名醫開講

孩子出生後不明原因的哭鬧伴有下腹部不明原因的腫塊這是何原因所致?

把孩子送到醫院後,醫生診斷為「腹股溝斜疝」

腹股溝斜疝男孩的發病率更高,男女比例為15:1左右。常見於2~3個月的孩子,右側的腹股溝斜疝最為多見。

從生理髮育的角度講,患兒出生後6個月內有自行閉合的可能,若6個月後還未閉合或新生兒的包塊頻繁掉出則建議儘早手術治療。

01、腹股溝斜疝

因腹腔內壓力增高,導致腹腔內的臟器或組織,通過未閉合的腹股溝管向體表突出,從而形成腹股溝區或陰囊出現可復性包塊,即腹股溝斜疝,這是小兒科常見的疾病之一。

腹股溝斜疝是先天性疾病,它的發生與胚胎髮育過程中精索或子宮圓韌帶穿出腹壁,及睪丸下降有關。

02、診斷方式

孕檢無法發現腹股溝斜疝,它屬於腹壁的小缺損,主要通過家長發現患兒哭鬧後,下腹部突然出現了包塊,休息一段時間後包塊消失,來就醫診斷該疾病。

家長一旦懷疑或發現孩子的腹股溝出現包塊,首先要讓孩子安靜下來平臥休息,不再給孩子進食,並及時送醫就診,家長不可自行用手擠壓包塊。

03、腹股溝包塊嵌頓

腹股溝包塊沒有嵌頓的情況下,不會有明顯的疼痛表現,大部分孩子是因為哭鬧導致壓力增高,從而出現包塊。

若孩子的包塊長時間沒有消失,同時哭鬧時出現拒食、嘔吐,就要高度懷疑腹股包塊是否發生了嵌頓。

腹股溝斜疝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避免發生嵌頓,嵌頓通俗來說就是卡住的意思。

過久的嵌頓可能導致:

• 腸管的缺血壞死、穿孔;

• 卵巢的缺血壞死,最終影響患兒後期的生育功能;

• 長期未就診會導致患兒脫水、高度腹脹、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04、腹股溝斜疝易混淆

腹股溝膿腫導致的腹股溝包塊 表現為痛性包塊,局部疼痛明顯,表麵皮膚發紅,患兒伴有發燒。

鞘膜積液 表現為腹股溝區或陰囊區的包塊,無可察覺典型症狀,是持續存在的包塊。

睪丸下降不全 表現為腹股溝包塊,但孩子有同側陰囊的空虛或陰囊扁平。

到醫院進行彩超檢查即可鑑別

05、建議儘早手術

一旦確診為腹股溝斜疝,只要患兒沒有一般基礎性疾病,建議儘早手術,目前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

不建議用疝氣帶治療

疝氣帶不能達到根治腹股溝斜疝的目的,長期使用可能導致患兒的皮膚破損感染,若使用不當還會壓迫患兒睪丸導致病變,甚至部分孩子發生了嵌頓而未及時發現耽誤了治療。

06、手術方式

手術是全身麻醉,沒有基礎性疾病的患兒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極低,研究表明常規麻醉劑量不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產生影響。

手術包括傳統開放手術和腹股溝微創手術。

腹股溝微創手術

切口較小(0.3~0.5mm),位於臍窩,傷口癒合後基本可達到無瘢痕的美容效果,術中可探查對側鞘狀突是否閉合,若未閉合可同時進行手術,避免了二次麻醉及手術。

小兒腹股溝斜疝與成人的治療方式不同,小兒一般採用腹腔鏡疝囊高位結紮即可根治,成人則需進行腹股溝管的加強修補,或通過放置外源性疝補片來達到根治的目的。

術後注意事項

一般建議術後一到三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長期咳嗽,保持大便的通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GPFtW0BMH2_cNUgsa5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