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關了好久,昨天心血來潮,又打來了,想發個心情,可能是好久不用了,手發生。本來只想發給好友看,結果第一次操作忘了設置權限,速速刪除,又發第二遍,第二次發現又少點了幾個好友,權衡一下,還是刪了,因為搞不好,會鬧誤會。
這麼一折騰,發圈的慾望早就沒了,想說的話也沒了意思,默默地又關上了朋友圈。
不是我過分小心,而是有前車之鑑,單位有個同事,有一天心情不愉快,發了個朋友圈,結果被領導使勁的揣摩,可著勁的猜疑,從那以後,我就知道,不是所有的心情都可以給人看。
這就是如今的朋友圈越來越不討喜的原因,因為一個微信里,除了朋友家人,還有同事上司,當然還有很多的陌生人,如果不加選擇的任意發,肯定會成為別人的笑話。
做保險的,買東西的,做廣告的,打開朋友圈,各種信息紛沓而至,讓人看了又看,還是厭煩。
如果是好朋友發的吧,還可以忍受,如果不是,看著可就讓人心煩了。
除了各種廣告,還有各種投票點贊,各種募捐,不管吧,於心不忍,管吧,實在沒有那麼大的耐心,所以,不如眼不見心為靜,關門大吉。
剛才說過了,朋友圈裡不全是朋友,所以心情說說也不能亂髮,亂髮了,同事猜測,領導琢磨,自己成了一個透明人,這種感覺並不好。
除了被人觀賞,還容易被朋友誤會,被同事排斥。我有個同事就犯過這樣的錯誤,她為了自由發帖子,把圈裡的人分成了好幾撥,結果時間長了,別人一交流,才知道被她屏蔽了,於是心生罅隙,影響了同事關係。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尤其是朋友圈這種事,更是容易走漏風聲,本來為了抒發心情,結果卻是小心翼翼地添堵,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為了省心省力,避免矛盾,不如直接關上,誰的也不看,誰的也不回,萬事大吉。
有一陣子,我也很陶醉朋友圈裡刷帖,可是後來發現,刷來刷去,也沒有記住什麼,零零碎碎的東西,在腦海里雜亂一團,不如去讀本書感覺更舒服。
慢慢地也就不怎麼喜歡刷了,偶爾想看,直接點開某個人的,看看他有沒有什麼好東西,對於不了解的人,就懶得看了。
這樣一來,心裡反而靜了,這是為自己的心靈安靜又設了一道屏障,過濾掉了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讓自己的精力更專注於自己想要的。
這就是我離開朋友圈的原因,儘管也失去了隨時看好朋友行蹤的便利,但也過濾掉了很多沒用的信息,人際關係變得簡單利索,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任何事情有失必有得,對我來說,這種方式我更適合,只是,不知道是否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