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氣片熱了「暖氣病」需防範

2019-11-18     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

昨夜的冬雨伴著強冷空氣來襲,青島迎來寒潮天氣,氣溫驟降。在這大風降溫的天氣里,氣溫跌至5度以下。

窗外狂風大作,最溫暖的事情就是家中暖氣片都熱了起來,室內溫暖如春,但是如果在暖氣房裡久待,就會出現身體不適,如口唇乾燥、咽部不適、流鼻血等症狀,許多市民稱之為「暖氣病」,海慈醫療集團專家提醒市民冬季來臨還需注意室內通風及飲食的滋潤和調補,增加戶外運動,防範疾病找上門來。

兒童身體嬌嫩需做好防範

5歲的萱萱,到了冬天容易患感冒,媽媽非常注意她的飲食起居,但是每到流感季節,萱萱總是第一批「躺槍」。昨天早晨萱萱起床後,感覺喉嚨干痛、鼻腔乾燥,還伴有乾咳、打噴嚏的症狀。擔心拖延會加重感冒症狀,媽媽趕緊帶領孩子來到海慈醫療集團兒一科就診。經醫生診斷,孩子待在暖氣房間裡,平時喝水少,不能適應乾燥的環境,兒童的呼吸道黏膜比較嬌嫩,容易出現感冒、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的症狀。

冬季感冒、肺炎易多發

在肺病科診室,我們遇到了李女士,這兩天也因為辦公室的溫度過高,外出時受涼出現了咽喉腫痛、乾咳等症狀,患上了呼吸道感染疾病。在耳鼻喉科、眼科、皮膚科、風濕病科等門診了解到,近日前來就診的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皮膚瘙癢、濕疹、乾燥綜合徵的患者較前明顯增多,其中老人和孩子占多數。

據肺病科副主任醫師陸學超介紹:季節交替氣溫變化比較大,再加上寒潮來襲,門診量較前有所增加,其中感冒、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占門診量的2/3左右。專家提醒市民:初冬季節,氣溫變化大,是感冒、肺炎、支氣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應注意防範,特別是供暖以後,室內外溫差較大,市民應保證充足的飲水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濕度。有暖氣的房間裡,暖氣片旁邊可以放置一盆水,增加室內濕度,保持濕度在55%—65%左右,室內應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室內室外溫差不要太大,另外老人、孩子的抵抗力較差,應根據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參加戶外活動出汗後不要急著脫衣服,平時應注意多喝水、多吃青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除此之外市民應該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和體育鍛鍊,以減少呼吸道等疾病的發生。

養生專家提醒:過暖不是「好」

海慈醫療集團保健科主任醫師魏陵博說,現在家裡有了暖氣可謂是暖意融融,我們先說它的好處,溫暖首先使得人身心放鬆,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可以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溫暖可以使血管和氣管不至於過度收縮,因此高血壓、氣管炎會顯著減少,而且,皮膚也不會粗糙乾裂,人也不會凍手凍腳。但是,過暖也不是「好」,專家特此提醒市民,長期處於暖氣房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房間溫度適宜

有人喜歡將室內溫度調得很高,在家裡只穿單衣褲,這樣既浪費了能源,對健康也沒有好處。冬天室內溫度在18~20℃是較為適宜的,如果溫度過高,室內室外冰火兩重天,人一出門,皮膚不能適應室外的寒冷,反而容易感冒。所以兒科調護歌說:衾濃非有益,衣單正所宜。意思是說不要把孩子捂得太厚,不覺寒冷即可。

2、室內濕度要適宜

冬天暖氣開放後室內往往乾燥,人體表面、呼吸還要蒸發或呼出水分,這叫不顯性失水,每天最少800毫升,再加上排尿、排便的顯性失水每天最少700毫升,所以,住暖氣房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水是人體必不可少的溶劑,水能夠帶走人體產生的廢物,水能潤澤皮膚、濕潤氣道,人在相對濕度為30~40%的環境中較為適宜,這可以用加濕器來解決。

人們可以喝開水、喝粥等補充水分,怎樣才知道自己補足水了呢?魏陵博總結了幾句話:人滋潤,腹不脹,口不渴,尿清長。就說明水補到位了,腹不脹說明沒有喝多,尿清長指小便不黃,而且有一定的量,尤其是有腎結石的患者更應適當多飲水。

3、室內應定時通風

我們為了保證室溫冬天往往緊閉門窗,溫度雖然高了,但是室內的污濁空氣、細菌病毒無法清除,因此,天氣晴朗的時候應開窗換氣,使室內空氣煥然一新,並清掃室內衛生垃圾,可以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尤其在學校、辦公室等人口較多的場合,一定要開窗換氣,既能使人頭腦清醒,還能減少流感的傳播。

4、一定要多見陽光

許多人進了暖氣房就不願意出門了,尤其是那些住在高樓里的老人們。其實暖氣再暖也代替不了陽光,曬太陽可以增加鈣的吸收,避免骨質疏鬆,陽光可以緩解人的抑鬱情緒,因此有「無風頻見日,寒暑順天時」的說法。

溫馨提醒

在這寒冷的天氣里

一定要注意保暖

室內經常通風

預防感冒等疾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9SShW4BMH2_cNUgnZ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