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現在連天上也沒有了。
一直備受關注的飛機餐,這兩天又成了大家討論的熱門話題。因為有乘客在乘坐航班時發現,以往的正餐不見了。
有網友吐槽:乘坐上海虹橋飛往北京首都的國航CA1502次航班,花了5810元的票價坐的公務艙,結果只吃到了一份三明治?
還有網友爆料說,自己乘坐東方航空從上海飛往昆明,在3個多時長的公務艙里,就吃了5片水果和2塊點心。
明明花了那麼多錢坐一趟飛機,還不是廉價航班,現在怎麼連一頓熱乎乎的飯都吃不上了?給這點吃的,還不夠塞牙縫。
飛機餐為何縮水?
航空公司回應:為確保安全
針對乘客反映的飛機餐簡陋現象,國航回應:「受飛行航路特點和雷雨季節影響,為最大限度確保安全,所以減少客艙服務內容和程序。」
即按實際飛機時間算,經評估後確認沒法在著陸前40分鐘完成餐食發放與回收的,餐食種類將會調減成一種或使用無需回收的餐食方式。
早在2012年,民航局就曾發布相關規定,要求「工作人員確保在起飛後20分鐘或平飛至落地前30分鐘能完成所有旅客服務程序」,飛機進入下降階段後不應再為旅客提供餐食服務,在飛行關鍵時刻的這50分鐘里,空中服務必須為航行安全讓路。
部分網友也持有理解的態度,覺得乘坐飛機主要為了安全出行,「坐飛機又不是為了專門去用餐的,簡化餐食可以減少乘務員工作量。」
大部分網友不買帳:
只是為了安全嗎?
儘管航空公司回應此舉是從安全角度出發,但是乘客並不買帳,甚至認為航空公司這麼做就是為了節省成本。
天上從來就沒有免費的飛機餐,機票價格早就包含了飛行上的所有服務,餐食服務當然也包含在內,既然縮減了餐食,機票價格卻沒有隨之進行調整,而且還只增不減。
飯點就餐本來就是生理需求,沒有任何說明、且沒有任何補償的機上餐飲「縮水」,無疑等於變相的機票漲價。
9月9日,民航局綜合司副司長顧曉紅在民航局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中國民航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徵求意見稿)》中未涉及空中餐食服務的條款,主要目的是便於航空公司根據多等級票價水平,在細化豐富產品方面有更大自主性,旅客可根據自己需求選擇不同餐食服務的航班。
機上餐食是民航服務的重要內容,屬於航空公司自主經營範疇,航空公司可根據飛行時間、市場需求等因素,在確保飛行安全的前提下,自主決定是否提供餐食以及提供何種餐食。
羊毛出在羊身上,所謂的免費飛機餐從來都不是真正免費的,乘客始終是最終買單者。無論是取消免費飛機餐還是提升付費航餐質量,最終都是作用在消費者的錢包上。
飛機餐「縮水」,你怎麼看?
(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