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杆——益陽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報道之一

2019-07-21     沅江發布

位於益陽市謝林港鎮青山村的益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每日處理垃圾能力800噸。(資料圖片)

2018年6月6日,湘潭縣河口鎮、楊嘉橋鎮等地百餘名村民,來到位於益陽市謝林港鎮青山村的益陽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參觀。

「沒有一點氣味」「沒有廢水外流」「好漂亮的工廠」「垃圾焚燒發電廠搞成這個樣子還可以」……村民們邊看邊議論。

這座煙氣排放全面執行歐盟2010標準(註:國際上最嚴格的標準)的工廠,已成為我省推廣垃圾焚燒處理的「標杆」項目。2017年1月11日、2017年5月27日,全省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髮電現場工作會先後兩次在益陽市召開。自2016年6月投產以來,累計接待1.1萬人次參觀,其中2017年就接待了7000餘人次參觀。

截至2018年6月6日,益陽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已連續安全穩定運行726天,累計處理城鄉生活垃圾64.07萬噸;發電1.96億千瓦時。

未雨綢繆,破解「垃圾圍城」

有人就有生活垃圾。

垃圾人人嫌,但垃圾又是一個城市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益陽市只有一個生活垃圾填埋場——白鶴山垃圾填埋場。2005年投入使用,設計使用年限20年。

隨著城市化提速,城區人口不斷增多,益陽市生活垃圾近幾年快速增長,白鶴山垃圾填埋場長期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

「據2014年測算,白鶴山垃圾填埋場使用壽命大幅縮短,僅可再用2至3年;若應對失策,益陽全市的生活垃圾將無處可去。」益陽市住建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辦公室主任趙建軍告訴記者。

而要另建一個垃圾填埋場難度也不小。選址十分苛刻,要建在城市下風向、水源下游,並顧及垃圾運輸成本及農業生態狀況,同樣面臨「鄰避效應」,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環保要求。

破解「垃圾圍城」之困,益陽市2011年就著手籌建垃圾焚燒處理項目。經反覆論證,最終選擇了PPP模式,於2013年引入我國垃圾焚燒行業規模最大的投資運營商——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作為社會資本方。項目總投資5億元,占地90畝,以BOT方式建設運營,30年後移交。

不留欠帳,正視「鄰避效應」

與一般工程項目不同,垃圾焚燒處理項目的環境敏感性十分突出,需要妥善應對「鄰避效應」。

為取得周邊群眾支持,益陽市在項目選址和環評論證階段做到「不欠群眾帳」。

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垃圾焚燒發電科普宣傳。還分兩批次組織40多名基層幹部和當地村民代表,前往湖北、江蘇等地實地考察3個垃圾焚燒項目。同時,依法開展征地拆遷補償,向拆遷戶、當地居民、人大代表近200人次以及20餘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徵求項目建設相關書面意見。

作為合作夥伴,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央企光大集團旗下公司)擁有豐富的經驗,在全國各地投資、建設並運營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近百個,日處理總量超過11萬噸,也是亞洲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投資運營商。

在技術工藝上,益陽市堅持高標準,要求做到「不欠環保帳」。光大國際中標益陽項目後,進一步提高了煙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由招標文件規定的國家標準提高到全面執行歐盟2010標準。

據益陽市住建局評估,由於排放標準提高,中標人投資在招標人測算值基礎上增加了2300萬元,但垃圾處理服務費在招標人測算值基礎上降低了28.6%,每年可節約政府財政支出520多萬元,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十分明顯。

公開透明,打造示範窗口

2018年6月8日,記者來到益陽市垃圾焚燒發電廠,只見廠區乾淨整潔、鳥語花香,聞不到臭味。只有不時闖入眼帘的垃圾運輸車,才讓人意識到正置身垃圾焚燒發電廠。

「每天有900噸以上的生活垃圾,從益陽市資陽區、赫山區、高新技術開發區、東部新區以及桃江縣、沅江市等地送來,電廠已開始滿負荷發電。」光大環保能源益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田祖玉介紹。

廠區外的電子顯示屏,每半小時更新煙氣排放數據,接受周圍群眾監督,並與環保部門數據聯網。「2018年6月8日上午10時48分,顆粒物排放量為每標準立方米4.98毫克(歐盟2010標準為10毫克),一氧化碳排放量為每標準立方米1.41毫克(歐盟2010標準為100毫克),焚燒爐的爐內溫度保持在1050攝氏度以上……」

益陽市環保局副局長馬旭亮介紹,對於公眾最關心的二噁英排放,只要焚燒爐溫度達到850攝氏度以上、爐內停留時間超過2秒且輔以有效末端治理,完全可以達標。

現在,益陽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不僅已列入「湖南省環境教育基地」「益陽市科普教育基地」,更被國家財政部、發改委分別列入第三批、第二批全國PPP示範項目,2017年獲省環衛行業「特別貢獻獎」。

生活垃圾處理3種方法

1.衛生填埋。衛生填埋仍然是最常用的生活垃圾處理方法,具有成本低、處理量大、操作簡便等特點。但由於經濟、技術以及管理方面的原因,我國現行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不同程度存在二次污染,對周邊的水體、大氣和土壤也造成不同程度影響。

2.生物處理。主要為好氧技術和厭氧技術。好氧技術以堆肥為代表,最終獲得有機肥料;厭氧技術主要獲得沼氣等高熱值產品,用來發電或替代天然氣、燃油使用。不過在我國,堆肥化的年處理量和所占比例逐年下降,這主要與垃圾混合收集、堆肥產品品質和銷路有關。

3.焚燒處理。垃圾焚燒處理具有「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等優點,且垃圾臭味控制相對容易,焚燒餘熱可以有效利用,也是當前國際社會推行較多的生活垃圾處理新型工藝。不過,其前期投資較大,對運行企業的工藝水準和管理水平要求較高。

來 源 | 湖南日報 新湖南

·END·

沅 江 發 布

沅江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微信

微信號:zgyjfb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xJFWwBmyVoG_1ZZVG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