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庭普遍是六個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在育兒觀上也與以往不同,盛行「富養」孩子。無論是物質方面,還是精神方面,家長都竭盡所能,給予孩子最大的滿足。其實,父母不忍心讓孩子吃苦,原本無可厚非。但是殊不知這種不忍心,一味地富養,反而會毀了一個孩子。
白岩松,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作為央視的著名主持人,他一直在「為民發聲」,以剛正不阿的形象,深得人心。他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他所吃過的苦,卻很少有人知道。
初進央視,由於普通話發音不標準,白岩松經常會被罰款。為了練習普通話的正確發音,他只有刻苦練習。為了讓發音更準確,他甚至會在嘴裡放上小石頭。有付出就有回報,他最終成功了,所有吃過的苦,都成為他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自己吃過苦,才會更注重教育。本來可以給兒子優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環境,白岩松卻不走尋常路。他很早就選擇將兒子送出國,讓兒子一個人在國外接受教育,獨自生活。
白岩松及兒子
一:物質上的苦
父母受過的苦,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經歷。所以,在經濟水平大力提高的當今社會,很多家長都盡力為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從孩子的吃穿用度,到孩子的教育,皆是全力以赴。但是,這對孩子的成長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父母只有讓孩子吃過苦,體會到生活的艱難,孩子才會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才會懂得如何更好地去創造人生財富,體現人生價值。
二:教育上的苦
曾經網絡上火熱流傳著一則視頻,只因視頻中的一句話,「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這句話之所以會在網上大火,在於其背後反映了大多數孩子的真實狀態。學習很累,並沒有真正讓孩子感到快樂,而是痛苦。
學習苦,孩子就不用學習了嗎?當然不是,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接受過嚴格的教育,沒有經歷過學習的痛苦,視野就會變窄,格局也很小。孩子沒有吃過教育的苦,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將來步入社會,也很難有所成就。
三:適當承受失敗的痛苦
如今的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擁有優越的精神條件和物質條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很多孩子不受任何約束,想要怎樣就怎樣。當孩子習慣了享受父母的給予和保護,很難獨自面對挫折和失敗。但是,父母總有老去的一天,不可能一生都為孩子保駕護航。
父母就要學會適當放手,不要為孩子包辦一切,讓孩子可以獨立。只有經過生活的歷練,將來遇到挫折和失敗時,孩子才不會茫然失措,而是從容面對和承受失敗的痛苦,經受生活的考驗。
1)培養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孩子的自我認同感,通常是來自於他人的評價。在孩子成功完成一件事時,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適當進行鼓勵,孩子就會獲得自我成就感。孩子會比較自信,自我意識比較強,會樹立自我評價意識,形成良好的自我認同感。
自我認同感對孩子非常重要。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就要相信孩子,給予充分的信任。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做事,而非大包大攬。孩子在獨立自主完成一件事時,實現了自我價值,就會完成自我評價,獲得自我認同感。
2)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
孩子不能獨立,根源往往來自於父母的不放手。而孩子又缺少自已做決定、自己動手做事以及自已解決問題的機會,又怎麼可能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呢?
想要孩子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家長首先就要做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每一件事情。即使經歷了挫折和失敗,相信孩子也可以很好地面對,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孩子的獨立自主性不僅能得到提高,承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也會提升。
父母一定要有正確的育兒觀念,適當讓孩子吃一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就是最好的寫照。為了孩子將來的人生更加順利、圓滿,父母對孩子千萬不要心太軟。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並對孩子實施正確的教育,孩子才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