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溫度」更有「強度」——攀枝花加快建設「兩城」《決定》誕生記

2019-07-30   攀枝花新聞網

這是一個新的起點

2019年7月25日,攀枝花會展中心,在熱烈的掌聲中,中共攀枝花市委十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攀枝花市委關於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釩鈦新城和攀西科技城的決定》。

攀枝花日報記者 宋俊康 | 攝影

看指導思想

《決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抓住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重大機遇,認真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部署,準確把握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和對攀枝花發展「3+2」的新定位新要求,全面落實市委「一二三五」總體工作思路,堅持「生態優先、產業立根、創新驅動、產城融合」原則,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打造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升級版、自主創新創造升級版和產城融合發展升級版。

看美好藍圖

《決定》提出,到2030年,把釩鈦新城建設成為攀枝花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區、攀西經濟區新的增長極、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的重要引擎;把攀西科技城建設成為川西南滇西北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產業孵化中心、「五大區域高地」突顯區、攀枝花市民中心,攀枝花產業發展水平、居民生活質量和城市形象得到顯著提升。

《決定》承載著123萬攀枝花人民對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在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開啟了攀枝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劉家成 | 攝影

緊扣時代脈搏

把握市情特徵

一個主題貫穿始終:全面把握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和市情特徵,推動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在攀枝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6月中旬,《決定》起草組正式成立。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央作出三線建設戰略決策55周年、西部大開發20周年,做好各項工作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意義。

今年5月,中央印發意見,對加快形成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格局、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作出部署,給予西部地區「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

這些決策部署,標定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給四川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新時代,如何把握新機遇、開啟新征程?

攀枝花作答,從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始。

《決定》起草,是在市委常委會和市委書記賈瑞雲的直接領導下進行的。

從醞釀之初,市委始終明確一個主題: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攬全局,推動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在攀落地落實。

攀枝花作答,從對攀枝花市情特徵再認識著手。

作為轉型中的老工業城市,如何突破發展瓶頸、拓寬發展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現實課題。

《決定》要解決的就是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第四次部省聯席會議提出的「五個依然不」的問題,即產業發展層次依然不高、科技創新能力依然不強、生態環保壓力依然不減、要素集聚能力依然不足、協調協同依然不夠。

具體如何謀劃?賈瑞雲親自就「兩城」有關重大問題、基本思路和重要保障舉措把關定向。

「兩城」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是引領攀枝花未來發展的「雙引擎」。《決定》對『兩城』建設進行一體部署、一體推進。

賈瑞雲強調,「兩城」互為支撐、相互牽引、互補發展,「兩城」之間是一種緊密聯繫、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相融共生關係。

建設「兩城」,就是要按照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的「產城一體」發展思路,為原來的釩鈦高新區注入「城」的元素,使其「溫暖」起來;為原來的花城新區注入「產」的元素,使其「強勁」起來,實現產業與城市互補互促、融合發展。

修改14次

採納意見80多條

一種理念全面彰顯:集中黨內外智慧,兼收並蓄,為加快攀枝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

在起草組成員的辦公桌上,至今還摞著厚厚的材料集。每一本都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集納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對攀枝花發展「3+2」的新定位新要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四川日報等中央、省級媒體報道評論,其他發達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起草組人手一套,反覆學習。

7月初,《決定》初稿形成,隨後向市委委員、市政府黨組、市級各部門、攀鋼、十九冶、鋼城集團等徵求意見建議。

在按規定程序充分徵求黨內意見的同時,7月22日,市委召開黨外人士專題協商座談會。黨外人士圍繞釩鈦新城和攀西科技城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產業設計和規劃、保障措施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同時,《決定》起草還藉助「外力」,委託攀枝花智庫、科研機構、釩鈦領域專家學者對《決定》進行修改完善。

參與起草的同志,對目標制定的修改內容記憶猶新:在徵求專家學者建議時,在提高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方面,結合攀枝花實際,將原制定的釩鈦磁鐵礦鐵的綜合利用率、釩的綜合利用率、鈦的綜合利用率由80%、70%、50%分別降為75%、65%、40%,並實現對鉻、鈧、鎵等伴生稀貴金屬的產業化回收利用;在引進市內科研院所方面,引進數量由原計劃2021年、2025年、2030年的15家、30家、40家分別降為10家、20家、30家。

經過反覆修改,數易其稿,《決定》於7月23日經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討論,並再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提交全會的討論稿。

最終,《決定》共大小修改14次,採納意見80多條,充分尊重和吸收了社會各界的智慧和意見。

從起草組人員抽調到決定稿框架板塊確定,在長達一個多月的「鍛造」過程中,傾注了賈瑞雲大量的心血。

他兩次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報告起草工作,多次聽取起草組成員工作彙報……既在宏觀上把關定向,又在細節上精益求精。

「在重要問題上『做加法』的同時,《決定》在篇幅上卻不斷『做減法』。」參與報告起草的同志告訴記者:「要把篇幅留給『怎麼干』,如何傾力打造國家高水平釩鈦新城和創新驅動的攀西科技城;留給保障措施,圍繞加快『兩城』建設,提出了20項實實在在的措施,概括起來主要有規劃引領、產業發展、創新驅動、要素保障、體制機制改革、交通樞紐建設六大方面。《決定》文字量從初稿的9000多字刪減到了5000多字。」

不務虛言,但求實幹。這是市委對文風的要求,也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推動攀枝花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的工作基調,更是對123萬攀枝花人民求發展的熱切回應。

經過「千錘百鍊」的決定,準確把握定位,科學描繪出富有時代精神、彰顯攀枝花特色、反映人民心聲的「兩城」發展藍圖,開啟了攀枝花發展新的篇章。

新聞多看點

  • 成昆鐵路因暴雨中斷,攀枝花多趟列車停運

  • 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攀枝花民族地區移風易俗工作深入民心

  • 再上11天班,攀枝花人集體放假!

來源:攀枝花日報

編輯:李可

審核:陳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