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式放療:腫瘤治療領域的「第四代核武器」

2019-07-28     豫說健康

據統計,肺癌中80%為非小細胞肺癌,確診時約20%病人屬於早期。這個階段手術治療雖是首選方案,但還有25%左右的早期肺癌患者,因為肺功能或其他伴隨疾病,而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不願接受手術。右肺中葉早期腺癌患者張阿姨就因合併心臟病、腦血管病和肺氣腫而面臨這樣的困局。

年逾六旬的張阿姨聽說手術對人體損傷較大,而且還有其他更嚴重的風險,遲遲不願意接受手術。

除了手術,是否還有別的選擇呢?

張阿姨的和老伴多方求助,得知河南省腫瘤醫院有一种放射治療技術——消融式放療(SABR)(或叫立體定向體部放療(SBRT)/放射外科(SRS),不用開刀、治療無痛苦,不僅能完全消滅腫瘤,而且人體沒有損害。

選擇手術開刀直接拿掉腫瘤還是無痛苦無創傷殺滅腫瘤?

張阿姨和老伴再三思量,最後下決心,選擇消融式放療。

「針對張女士這部分患者,過去常規放療的治療效果不佳,現在隨著影像引導下放療技術的巨大進步,立體定向消融放射治療(簡稱SABR)療效已和手術相似,在國際上已成為不能或拒絕手術的早期肺癌患者的標準治療手段。該治療具備不開刀、無疼痛,相比於傳統放療技術用時短、副作用小且腫瘤毀損明顯,可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期。」河南省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葛紅說,針對張女士的病情,病區制訂了精細的SABR方案和精確的放療計劃。不但每次在SABR照射前給予CBCT驗證,而且在使用Truebeam直線加速器治療過程中採用實時動態監控腫瘤的運動,精確照射腫瘤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腫瘤周圍的正常器官和組織,最大限度提高腫瘤控制率降低併發症。

通過放療專家診斷—體位固定—CT定位—靶區勾畫–計劃設計和評估–劑量驗證–位置驗證—射線治療,容積調強、呼吸管理、CT引導等一系列嚴謹規範的治療流程,近兩個月的放療結束了,張阿姨的腫瘤也完全消失了,現在的張阿姨成為了活躍在抖音上的網紅阿姨,絲毫看不出她是一名癌症患者。

據河南省腫瘤醫院放療物理師李定傑介紹,消融式放療,通俗地說,就是通過多個角度將X射線瞄準小病灶進行集中照射。

這种放療,不同於其他放療技術,在精確定位的基礎上,可以給予腫瘤病灶以消融毀損級的高放射劑量,而周邊正常組織的放射劑量要達到快速衰減從而實現更好的保護。

更形象一些,消融式放療就像腫瘤治療領域的「第四代核武器」,第四代核武器除了威力大以外,更具備核定向能武器,即可以選定方向、選擇特定目標進行打擊;同時突出某一種效果,單項能量更集中,有可控制的特殊殺傷破壞作用;並且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優點,那就是「乾淨」,爆炸後幾乎無輻射污染。

第四代核武器的破壞力可控制、定向能攻擊、破壞力集中、無輻射污染等特點,消融式放療的作用與之極其相似:

一、射線能量高:放療用高能X射線比核武器爆炸伽瑪射線的能量高、穿透力強;

二、單次劑量高:治療次數少於5次,也可以只照射1次,癌細胞即可直接打碎;

三、毒付作用很小:照射準確、照射範圍可以控制;

四、打擊準確保證:加速器照射系統和劑量等須保持非常高的精準度;瞄得准,射線在CT圖像引導下照射腫瘤;

五、患者感覺好:病人生活和工作不受影響,無治療死亡,無創傷;六、特別適合早期發現的小腫瘤(小於5cm)。

相比手術,消融式放療最大的優點就是,最大程度地保存肺功能,而且無需麻醉、無疼痛、不瘤疤,因此,它比手術有更好的耐受性。

「SABR的原則應是大劑量、少分次、短療程。」河南省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葛紅介紹說,這种放療技術適合於較小的病灶,通常要求在3厘米以下,而且病灶隨呼吸而移動的幅度不能太大。根據病灶部位、距離胸壁的距離等因素綜合考慮,通常照射4次或5次,相當於常規照射40~50次的生物效應劑量。所以,在制訂SABR計劃時,應充分考慮、謹慎評估器官組織如脊髓、食管、氣管、心臟、胸壁及臂叢神經等的耐受性,避免併發症的發生,而且必須在影像的引導下,精確度能夠達到亞毫米級。

【河南省腫瘤醫院 常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NZQmwB8g2yegNDJl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