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概況

2019-05-03     旭東讀史

壺關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位於山西東南部,東與河南省林州市和輝縣市相連,西與上黨區、潞州區為鄰,北與平順縣隔界,南與晉城市陵川縣接壤。截至2017年,壺關縣轄5個鎮、7個鄉和1開發區,總人口29.93萬人,面積1008平方公里,有漢族、回族、滿族、壯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等七個民族。故西鐵路、蔭林公路橫貫縣境,是國家中部地區經濟開發的重化工基地,也是晉豫經濟文化交流的要衝。壺關風景秀麗,旅遊景點眾多。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旅遊區集雄奇險幽於一體,融南北風光為一身,具有很高的旅遊品位和極大的開發潛力,是山西省重點建設的十大景區之一。曾先後榮獲「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十大最美峽谷」、「中國縣域旅遊品牌景區200強」和「國家AAAA級景區」。[1]

2017年,壺關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40683萬元。[2]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位置境域

壺關縣位於山西東南部,東經113度10分—113度40分,北緯35度51分──36度13分之間。全縣總面積1008平方公里,東西長46公里,南北寬42公里。東與河南省林州市和輝縣市相連,西與本市的上黨區、潞州區為鄰,北與本市的平順縣隔界,南與晉城市的陵川縣接壤。[1]

地質地貌

壺關大峽谷

壺關縣境內地勢東高西低,地質類型以奧陶紀石灰岩為主,是典型的干石山區,平均海拔為1252米。土壤有褐土、草甸土、2個土類,分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粗骨性山地褐土、褐土性土、碳酸鹽褐土、淺色草甸土6個亞類。

氣候

壺關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全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630.1小時,日照率60%。境內年平均氣溫8.9℃,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6.5℃,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2.1℃。年降水量在574.5毫米左右。全年無霜期約153天。

水文

壺關縣境內河流有陶清河、郊溝河、石子河、百泉河、桑延河。

動物資源

壺關縣有金錢豹、黑鸛、金雕等130種國家保護動物。

植物資源

全縣森林面積50多萬畝,耕地35萬畝,境內盛產小麥、玉米、穀子、土豆、大豆等糧食作物。還有酥梨,紫團參等土特產品。

礦產資源

壺關縣境內礦產資源有三十多種,金屬礦主要有鐵、矽、黃鐵礦等,非金屬礦主要有煤、石灰石、白雲岩、粘土、大理石、礦泉水等。

水資源

壺關縣境內水資源總量1.47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5650萬立方米,地表水9060萬立方米。

太行山大峽谷

太行山大峽谷(4)

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旅遊區面積5848公頃,地處晉豫兩省交界,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東南部。林草覆蓋率達74.9%。區內有享譽全國的紫團參、紅豆杉等300餘種珍稀植物和金錢豹、黑鸛、金雕等130種國家保護動物。共有自然景觀400餘處,景點44個,以五指峽、龍泉峽、王莽峽三大峽谷為主線,串聯真澤宮、紫團洞、十八盤、青龍潭、「貓路」險道、「天橋」奇觀等風景名勝。

文物古蹟

名勝古蹟(5)

壺關縣文物古蹟和革命遺址遍及境內13個鄉鎮區。不可移動文物537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有紹良遺址、沙窟遺址、三嵕廟、真澤二仙宮、天仙廟、東嶽廟、萬佛寺石刻、大安橋碑、森掌墓地、苗晉卿墓地、抗大一分校舊址、朱德總司令舊居、縣第一次黨代會舊址、常行民兵窯洞保衛戰舊址紀念館、常行民兵窯洞保衛戰舊址紀念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HqB2wBmyVoG_1Z7L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