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媽媽都在問我寶寶添加輔食後多久才能給寶寶吃肉?
Ms.懂在媽媽群里一細問才發現:原來很多寶寶添加輔食2個月了還在吃米粉、土豆、菠菜、西蘭花等幾乎全素!
媽媽這樣做無非是擔心寶寶消化不了,還是晚添加些好,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今天無肉不歡的Ms.懂就來跟媽媽們嘮一嘮「寶寶吃肉」這個充滿爭議的問題!
肉對寶寶有多重要?
滿6個月以後,媽媽供給寶寶的鐵已遠遠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需求了,如果長期攝入不足,會導致缺鐵性貧血,所以必須從外界補充。
高鐵的輔食包括:高鐵米粉、紅肉類食物、肝臟類食物等等。考慮到肝臟有重金屬超標的風險,通常不作為常規推薦。如果食用,儘量一周內不超過兩次。
說到這裡,Ms.懂不由得感慨一下知識更新的力量。大寶小的時候我們還都按標準參考輔食添加順序,比如:先吃米粉,後添加蔬菜和水果,8個月以後再加肉等等,而現在的觀點則認為輔食添加的順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在添加輔食的早期就儘量嘗試多種類食物。當然,前提是一樣一樣添加,以排除孩子過敏的食物種類。
如果一個孩子在8個月之前都沒有吃過肉,那TA缺鐵性貧血的風險肯定是很大的。
判斷孩子是否缺鐵性貧血並不難,可以去醫院做個血常規檢查。如果已經貧血了,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鐵劑;如果不貧血,也不能放鬆警惕,高鐵輔食同樣要跟上。
總之,記得給孩子吃肉!別給太晚了!6個月添加輔食後就可以逐漸給寶寶引入肉類了,最晚不要晚於8個月!
寶寶肉類輔食添加攻略
肉類添加總原則
寶寶貧血,紅肉(豬肉、牛肉、羊肉)是最佳的補鐵神器。白肉(雞肉、魚肉、蝦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也深受家長的喜愛。
禽類、畜類和海鮮類等食物要換著給寶寶吃,保證營養多方攝入。
Ms.懂先總結一下添加原則:
種類:從白肉類(雞鴨)紅肉類(豬牛羊)深海魚肉(魚蝦)。
形態:從稀泥狀稠糊狀碎末狀小塊狀。
食量:從一勺尖開始,逐步增加。
只要給寶寶提供的肉類剁得足夠碎、煮的足夠軟,寶寶就不會消化不良。另外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改變一下肉的做法和形狀,這樣既符合不同月齡寶寶的咀嚼需要,又不會給TA的腸胃造成太大負擔。
根據寶寶月齡,變換食物形狀:
6個月到8個月,用料理機把肉都打成泥;
9個月到12個月,把肉切成碎肉丁、小肉塊;
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做成肉丸、肉絲、肉腸等
精選高品質的肉
給寶寶吃的肉,一定要新鮮、衛生,這樣的肉口感更嫩,營養價值更高。
不知道怎麼判斷肉新不新鮮?記住這幾點,讓你練就火眼金睛:
1)雞、鴨等禽類的挑選技巧:
要選肉質緊實、無粘連感的。挑選整隻冰鮮禽類時,要注意觀察禽類的眼睛。若眼睛凹陷或渾濁,說明不新鮮或是病死禽類。
2)豬、牛、羊等畜類的挑選技巧:
肉質緊實、有光澤、色澤均勻、無血液或其他液體滲出的,用手摸之有彈性、不粘手即比較新鮮。
3)魚、蝦等海鮮類的挑選技巧:
肉質緊實有彈性、表面無黏液,魚鰓呈自然紅色,聞之無強烈魚腥味的,則為新鮮魚蝦。
肉菜混著吃,做成餡兒
我們建議把菜、肉和主食混在一起吃,而不是一勺肉泥、一勺菜泥這樣喂。從滿6個月添加到一歲半都建議混著吃,不給寶寶挑選的機會,就減少了TA挑食的毛病。
如果每一口味道都不同,等於給寶寶出了選擇題。Ta就會開始區分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然後就要挑食了。
不要認為肉湯比吃肉好
很多媽媽都覺得肉湯、大骨湯特別有營養,還能補鈣,肯定比光吃肉好,就經常做給寶寶喝。肉湯只是可以用來促進寶寶食慾,營養價值並不高!
再者,寶寶的胃容量很小,如果大量喝湯,會影響其它食物的攝入,也不利於寶寶的發育,所以,在給寶寶喝湯的同時,還要給他吃一定量的肉。
沒長牙能吃肉嗎?
寶寶沒長牙並不代表只能吃泥糊狀食物,寶寶的牙齒出生後就藏在牙齦下面,即使沒有萌出,牙床也有一定的咀嚼能力。
媽媽們可根據自家寶寶的咀嚼能力,逐漸過渡食物性狀,一直吃泥糊狀的食物可不行哦!
寶寶見肉就躲,怎麼治?
嬰兒嘗試7~8次才會接受一種新食物。寶寶把肉泥吐出來並不代表不愛吃,家長可多努力幾次。
家長還可以嘗試:
讓葷菜的做法多樣化,如水餃、丸子等;
巧妙去除肉味(寶寶可能還沒習慣肉味);
讓寶寶和喜歡吃肉的小朋友一起進餐。
吃肉消化不了怎麼辦?
一般家長給寶寶提供的肉類剁得足夠碎、煮得足夠軟了,寶寶就不會消化不了。只要寶寶不對某種肉出現過敏反應,那麼就可以放心地給寶寶吃。
當然,不要因為Ms.懂說吃肉好,然後就使勁給寶寶加肉。肉不能不吃,但也不能多吃!
Ms.懂說:
媽媽們,6個月之後就放心的給寶寶引入肉類吧~但是要注意,不管是什麼肉一定要徹底煮熟,這樣才能充分殺死其中可能含有的致病菌!當然還要注意葷素搭配才好~
願我們的寶寶都能健康茁壯成長~
PS,
#你家寶寶最喜歡吃哪種輔食呢?#歡迎留言區一起交流分享喲
你可能還想了解:
寶寶發濕疹,都是輔食惹的禍?要不要選擇忌口?
一頓輔食引發的婆媳之爭,你站我還是站婆婆?
盤點寶寶最佳輔食,排名第一的竟然是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uFiB2wBmyVoG_1ZyZB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