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作家余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殘忍的底層社會苦難人生的生存圖卷。
閱讀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心靈遭受苦難與死亡之旅的洗禮。這部小說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苦難與死亡的故事,是一個人在無法改變的苦難歷程中,面臨一次一次死亡而含笑活著的悲劇。閱讀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是一次靈魂的震撼。
作家余華
小說通過一個鄉村小人物艱難活著的故事,同時也展現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展現了社會的大背景,以及在時代洪流中,個人不可自主和無法改變的悲劇命運。
主人公福貴是一個富家公子哥,年輕時吃喝嫖賭,享盡了富有和快樂。最後,好賭的福貴把家產輸給了龍二,一家人住進了茅草屋。敗光家產的福貴決心洗心革面,戒賭后好好生活。但在去給生病的母親抓藥的路上,福貴又被國民黨抓了壯丁。
兩年後,福貴在戰鬥中被解放軍俘虜,隨後又回到家鄉。母親已經病逝,幸好妻子家珍一直撫養著兩個孩子。土改運動開始了,贏了福貴家產的龍二被斗死了,替福貴還了一條命。解放後,福貴以為可以過一段安心的日子了,結果,面臨的卻是一個個親人的不斷地悲慘死亡。在短短的十幾年裡,福貴親眼目睹了五個至親的人一個個死去。
先是兒子有慶的死亡。有慶是一個很懂事而又刻苦的孩子,福貴罵他穿鞋太費,他就自己赤腳上學,赤腳趕羊。但因為有慶的血型很特殊,為了給有病的縣長夫人獻血,被救討好縣長的醫生給活活地抽乾了血,最後身體衰竭死了。福貴想要為兒子報仇,卻發現縣長是他原來被抓壯丁時的「戰友」,善良的福貴和家珍悄悄咽下了這口氣,只希望這個縣長能平安活著,好好為老百姓辦點事。
第二個死亡的親人是福貴的女兒鳳霞。鳳霞因為從小一場大病變成了殘疾,是個聾啞人,一直是福貴和妻子家珍的心病。但是天性賢良的鳳霞經人介紹,遇到了老實的農村小伙偏頭二喜。偏頭二喜雖然有偏頭的毛病不好看,但對鳳霞是真心的好。福貴原本以為女兒總算命好,一輩子有了依靠,結果不幸卻再一次降臨。因為產後大出血,女兒鳳霞死在了醫院裡。福貴不敢讓身體多病的妻子家珍知道,和女婿偏頭二喜一起埋葬了女兒鳳霞。
三個月後,多年一直患病的妻子家珍,因為受不了連續失去兒子和女兒的打擊,最終病情加重死了。
再後來,女婿偏頭二喜又在工地上發生事故,被兩塊水泥板夾死。福貴再次親手埋葬了女婿二喜。然後領著孤苦伶仃小外孫苦根一起生活。
一家人只剩下小外孫苦根跟著福貴,苦根是福貴這世上唯一的親人,唯一能帶給他心靈的安慰與歡樂,卻不料在飢餓的日子裡,福貴為了讓生病的苦根吃一頓飽飯,給他煮了半鍋黑豆放在他跟前讓他吃,結果平常連黑豆也吃不到的苦根,因為吃得太多撐死了。福貴從田裡回來,看到肚子鼓鼓的撐死的炕沿上的苦根,悲痛欲絕,欲哭無淚。
幾十年人生活下來,只剩下了福貴一個人。福貴買了一頭老牛回來,給它取名叫福貴。每天與老牛相依為命,苟延殘喘。他每天對著老牛說話,嘮嘮叨叨,把它當作一個人,當作自己的親人。兩個福貴一起活著,一起耕田,一起收穫莊稼。那頭據說當時只能活兩三年的老牛,又陪著福貴一起活了十幾年。
從小說主人公福貴身上,我們看到了時代的蠻力,看到了個人命運的不可抗拒。不管是解放前還是解放後,福貴都無法撐控自己的命運。解放前他被抓丁,解放後他回到家鄉,卻面臨著一個一個親人的死亡,一次次白髮人送黑髮人,親手埋葬自己的親人,一次次經受著心靈被死亡摧殘的煎熬。
小說中最溫馨,最值得感動的是,福貴在經歷了人生的多重災難之後,沒有被命運打倒,他依然很堅韌很樂觀地活著,把苦痛埋藏,把災難埋葬,笑著面對人生,在苦難著感受活著的幸福。
與一頭牛相依為命那段日子,福貴每天和牛說話,述說著自己的喜怒哀樂,不管生活多麼艱難,不管人生多麼殘酷,都沒有把福貴打倒,他頑強地活著,而且樂觀地活著,快樂地活著,他沒有把自己的苟延殘喘定義為生存,而是堅持過著自己的一種生活。不管這生活是多麼痛苦或者苦難,福貴都是在過著自己的一種生活,在苦難中笑著,哪怕是含著淚,也要感受著活著的快樂,感受著活著的幸福。
生存和生活,一字之差,卻顯示著不同的意義。由生存而變為生活,福貴的人生得到了升華。
活著是美好的,同時又是艱難的,正因為異常的艱難,活著才具有更深刻的意義。小說中死亡的重複發生,既給人物心靈巨大打擊,也帶給讀者出乎意料的強烈震撼,從而實現了情感的升華,使讀者的靈魂在苦難中得到了凈化,獲得了藝術的審美。
正因為余華的小說《活著》帶給讀者強烈的心靈震撼與藝術感染力,才使這部作品在中外文學界得到廣泛好評,不但獲得多種國內外文學獎項,同時也被譯為多種文字出版。目前已知的有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荷蘭文、韓文、日文等在國外譯本。
活著,就是面對死亡與苦難笑著,感受活著的幸福。這便是這部小說,帶給我們的深刻含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t-GM28BMH2_cNUguo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