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創科技(300667)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
報告期內,公司管理層認真貫徹產品定位和市場需求,專注主營業務發展,充分運用成熟的行業應用經驗和優質的客戶資源,持續進行技術創新、疊代升級產品應用,快速為客戶提供滿足需求的專業產品和服務,準確把握行業方向,完成了年度經營計劃。
2019年度公司各項業務正常穩定開展,實現了營業收入36,525.2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3.61%,其中合併子公司卓立漢光12月的營業收入7,794.45萬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32.59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9.59%,利潤減少變動原因主要系:對重組合併時子公司卓立漢光的存貨、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評估增值部分結轉成本及計提折舊攤銷2,157.73萬元,以及向激勵對象授予限制性股票分攤股份支付費用1,176.35萬元。報告期內重點工作的完成情況如下:
(一)夯實主營業務,布局光電感知領域
公司是一家智能傳感器和光電儀器產品、系統解決方案和應用服務提供商,主營業務為工業監測系統、檢測分析系統及MEMS傳感器晶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報告期內,公司依託公司整體發展戰略,通過併購重組的方式實現了公司在光電感知領域的戰略布局,實施重大資產重組持有卓立漢光100%股權,增厚了規模的同時,增強了公司核心競爭力,完善了公司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能力。公司專注主營業務發展,持續聚焦工業、城市管理和科研教學的物聯網監測和檢測市場,立足於現有的感知+連接技術,以「感」為基礎、以「連」為關鍵、以「智」為目標,拓展和豐富感知技術,開拓和探索智能化技術。在傳統細分市場方面深挖潛力,增加新應用;在重點行業緊抓機遇,積極拓展產品應用領域;引進研發類人才,加速產品結構調整及升級;同時著力新興市場需求,加大優勢板塊推動力度,提升了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二)持續研發,提升創新應用能力
研發是公司長遠發展的根本保證,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公司圍繞行業的發展趨勢及國家產業政策方向,聚焦無線傳感器網絡、光電檢測技術、光電傳感器和MEMS晶片四個技術核心,經過多年的技術和經驗積累,形成了貫穿平台研發、系統軟體開發、智能終端開發的技術體系,該體系涵蓋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現代傳感器技術、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和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等多個學科。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支出3,010.28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8.24%,研發投入金額同比增長33.59%。公司遵循專注核心技術研發,開發具有技術差異性的標準化產品系列,組成目標市場完整解決方案的總體技術架構,持續加大研發設備及人才投入。持續的研發投入為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提供了技術保障,提高了公司的自主創新能力且技術成果顯著。
2019年6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公布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的通告》(工信部企業函[2019]153號),經地方推薦、專家評審及社會公示等程序,子公司卓立漢光成功入選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2019年9月,子公司無錫必創與無錫高德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電信無錫分公司聯合申報的《智慧河道水環境管理平台》案例,在2019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評選中榮獲金獎。
(三)精耕細作,追求卓越品質
報告期內,公司完成了物聯網工程實驗室CNAS認證申請,日前已順利獲得認證證書。同步建立的溫濕度檢測計量實驗室,也在申請CNAS資質認證。公司的非標裝備研發隊伍,研發完成多套生產裝配及校準測試專用裝備。裝備柔性化程度高,可適應多品種產品生產要求,部分裝備性能超越國內外同行水平,保障了自主產品生產工藝的獨特性和先進性。公司大力支持研發試驗室及生產測試平台建設,保障了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是公司提高產品品質及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對於物聯網設備的標準化、規範化也有著重要意義。
(四)完善公司治理,加強投資者關係管理
報告期內,公司繼續加強在財務規範、內部審計、風險管控等多方面的持續優化工作,積極完善公司治理體系,切實落實公司內控制度,堅持依法治企,建立科學有效的決策機制、市場反應機制和風險防範機制,進一步推動公司管理向規範化、標準化發展,提高董事、監事及高管履行職責的能力和水平。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提升信披工作的質量,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在投資者關係管理方面,公司積極參加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活動,加強與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也高度重視與投資者的日常互動,以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通過互動易平台、投資者諮詢熱線、公司郵箱等多方途徑,加深投資者對公司的了解。
(五)強化人力資源管理,重視創新人才培養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大對人力資源建設和管理的力度,大力推動內部人才培養和外部人才引進工作。通過建立科學化、系統化、規範化的培訓體系,促使人力資源效率提升,擴充復合型人才數量。建立人才激勵機制,提高全體員工的工作激情,構建良好的晉升渠道,完善績效考核體系,為實現公司發展戰略創造良好平台。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技術和研發創新優勢
公司自成立以來,高度重視產品研發的投入和自身研發綜合實力的提升,致力於先進感知技術的研究和產品的開發,積極引進研發人才與資源,目前公司已組建了一支專業功底紮實、高效務實的技術團隊,具有較強的自主研發實力。緊跟行業發展步伐,根據客戶的需求快速研發、試製新產品,迅速量產,並在形成市場規模後不斷優化產品性能,提升產品的品質,使其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
公司目前已經掌握了光敏、力敏等先進感知技術,推動新型智能傳感器朝著無線化、微型化、埋入及邊緣計算等方向的發展,目前已經具備了較為突出的監測方案和檢測方案的設計能力、產品選型及研發定製能力、專業化配置能力、數據採集及處理能力、智能化升級能力、安裝調試能力、售後支持能力、技術開發及服務能力。自主研發生產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系列產品、金屬化光纖、MEMS壓力傳感器晶片、光柵光譜儀、螢光光譜儀和拉曼光譜儀、精密位移控制單元等多項產品的技術性能指標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豐富的技術儲備為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自主創新及技術研發成果顯著,截至報告期末,共計取得國內發明專利授權48項,國內實用新型專利授權71項,國內外觀專利授權10項及軟體著作權71項,參與制定並發布7項國家標準及2項國際標準,取得國內註冊商標19項。
報告期內新增國內授權發明專利4項、國內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4項,國內外觀專利授權1項及軟體著作權9項,新增國內註冊商標2項。
(二)先發優勢
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新型智能傳感器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之一,子公司卓立漢光也是國內光學感知領域率先進行自主研發的企業之一,在相關領域積累豐富的基礎技術和應用技術,並以監測方案、檢測方案的形式在工業、科研場景獲得了成熟的產業化應用,實現了規模銷售。持續的技術和市場經驗積累,使公司在監測和檢測領域具有較強的技術和市場先發優勢,對行業應用的特點和需求了解更加透徹,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三)擁有自主生產測試平台及實驗室優勢
公司一直重視生產測試平台和技術產業化轉化能力的建設,結合產品的特點和應用要求,自主設計產品生產線。公司自主設計的生產線,可以迅速跟進市場需求變化,滿足多品類產品的柔性化生產,生產工藝設計能力強,具備訂單調整靈活、內外部協調高效、整合能力突出等快速應變特質。自主生產線快速應變能力和專用生產檢測設備研發能力,為公司在市場競爭的優勢地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公司的物聯網工程實驗室已獲得CNAS實驗室國家認可證書。該實驗室具備低功耗測試、EMC測試、通信測試、無線傳感器OTA測試等能力,對物聯網產品在需求設計、產品開發及生產等環節提供全過程基礎性關鍵性能指標的測試及整改,同時具備為客戶及公司產品提供更嚴謹、更權威的檢測報告能力。公司同步建立的溫濕度檢測計量實驗室,也在申請CNAS資質認證,未來可提供冷鏈設備設施驗證及計量校準服務。公司大力支持研發試驗建設,是公司提高產品品質及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對於物聯網設備的標準化、規範化有著重要意義。
(四)產品線齊全優勢
監測方案和檢測方案應用領域廣泛,客戶對其需求具有個性化的特徵。公司憑藉優秀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多年承擔應用項目的經驗,建立了監測和檢測的共性技術和工藝平台。該平台既能開發、生產出通用性強的產品,也能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及不同行業多品種的差異化需求。另外,公司收購卓立漢光後,增加了光學感知的系列產品,豐富了公司的產品庫,並為拓展多種類型的傳感器或核心部件打好了基礎。
公司齊全的產品線,可以為客戶群提供更專業、全面的服務;可以拓寬公司的行業覆蓋面,從而增強了公司抵抗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可以在研發端和銷售端產生規模效應,降低公司成本和費用,提升公司整體運營效率。
(五)行業經驗優勢
經過多年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公司憑藉先進的技術、健全的品控體系和完善的售後服務,全力服務於基礎科研、智能製造、智慧城市、數字油田、智能電網、醫藥食品、環境保護行業、安檢防控行業、發光顯示行業、自動化生產行業、日常消費電子行業等專業或領域,積累了大量行業的應用經驗、產品開發經驗、配套服務經驗、人員培訓經驗等。豐富的經驗有助於公司深度挖掘客戶需求,迅速提出完整的、優化的、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從而保持客戶的高度黏性,形成較強的品牌競爭優勢。
(六)客戶基礎優勢
公司一直高度重視客戶關係的建立、維持和鞏固。結合不同的產業系列,在多個工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企事業單位積累了龐大的用戶群體。豐富的客戶資源為公司新產品的開發、現有產品的優化和升級、以及公司整體水平的提升與進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有助於將技術與實際應用有機結合,提高產品和業務的附加值,也有助於公司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加強前瞻性研究投入,持續推動技術創新,實現產品技術領先和差異化戰略。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公司業務發展目標
1、整體發展戰略
隨著工業、城市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進程的加速,物聯網作為關鍵技術和應用也隨之規模化增長,作為率先研發新型智能傳感器並推動感知層應用的企業之一,公司將繼續專注於通過先進感知技術幫助工業和科研客戶獲得高效、精準的數據。
公司將充分利用感知技術的先發優勢、行業應用的成熟經驗和優質的客戶資源,以深刻理解行業需求、快速響應市場為導向,持續進行技術創新拓展、疊代升級產品應用並提升運營效率,打造公司核心競爭力。為滿足成熟應用場景的需求提升及新的應用場景的需求衍生,公司將以深耕細分下遊行業、提供高性價比的系列產品和應用為縱向發展目標,以豐富現有力敏和光敏的感知手段、融合感知+連接+智能的綜合性技術為橫向發展目標,實現公司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力爭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品、方案及服務提供商。
2、未來三年經營計劃
在物聯網行業受到國家重點支持、整體發展向好的趨勢和背景下,未來三年公司將充分運用「內生+外延」的發展模式,積極完善業務和市場布局,進一步把握核心客戶需求,鞏固行業市場占有率;加速科學管理體系建設,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融合,優化產品結構,加快研發成果產業化進程;積極推進與上下游產業的合作,培育健康的產業生態。不斷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及持續盈利能力,從而實現整體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
公司將在智能工業、數字油田、智慧城市、科研教學、數據連接、泛在電力等現有行業深挖客戶的剛性需求,擴展品類,推出系列具備先進性、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應用方案,在部分領域實現國產替代。針對大客戶,公司將進一步擴大產品的產能,提高產品的品質,改善客戶的用戶體驗,以爭取更多的配套份額,獲取持續穩定的訂單;在光電感知市場,公司將以高端科研為先導,逐步拓展產業化和規模應用,建立各應用場景的先發優勢;在水生態、智能工廠、智能物流等部分垂直行業,公司將繼續培養應用方案的綜合能力,對現有系統進行完善拓展,構建基於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的更強大、更完整的解決方案;在海外市場,公司將進一步拓展海外代理商的數量,並在細分市場,與海外大客戶合作推廣,將國內成熟產品和應用經驗在海外相關行業形成複製。
(二)實現業務目標的具體發展規劃及措施
1、研發規劃
公司將繼續以研究核心技術為基礎,開發具有技術差異性的標準化產品系列,組成目標市場完整解決方案的總體技術架構,強化無線傳感器網絡、光電檢測技術、光電傳感器和MEMS晶片四個技術核心。公司研發部門將劃分為基礎研發測試部和應用技術研發部,基礎研發測試部集中進行核心、共性等基礎技術研發,應用技術研發部以事業部為依託,為客戶研髮針對性的應用方案。公司將重點在以下方面提升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
(1)重點在智能工業、數字油田、智慧城市、科研教學、數據連接、泛在電力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深挖行業應用需求,為該領域客戶提供創新產品。
(2)進行無線傳感器網絡鏈狀網絡、網狀網絡等前瞻性技術研究,推出NB-IOT系列5G產品。
(3)進行基於人工智慧的數據分析模型研究,在2-3個行業為客戶帶來智能化實際價值。
(4)開展無線傳感器網絡及產品測試標準的研究、制定與推廣;完善包括無線傳感器網絡參數性能、可靠性測試的研發測試中心,具備仿真、測試、產品、反饋閉環研發能力。
(5)進行無線傳感器網絡關鍵技術的研究,主要包括節點技術的研究、通訊協議的研究、路由技術的研究、MAC層協議的研究、定位技術的研究、安全技術的研究、同步技術的研究、低能耗技術的研究、節點長期穩定性的研究等內容。
(6)進行無線傳感器產品的行業適應性與核心算法的研究。
(7)進行MEMS晶片SOI前導工藝研究,進行信號調理晶片研究。
(8)進一步拓展拉曼,螢光兩大系列產品標準化,使其涵蓋科研,檢測,監測,在線四大方面應用。
(9)發展雷射測試診斷完整解決方案,並針對雷射雷達,雷射識別,雷射晶片等領域提供在線雷射診斷測試方案。
(10)進一步發展光電顯示行業光色檢測解決方案,並擴充發展針對MicroLED,MiniLED新型產業檢測及產品篩選用產品。並逐步在原有高能檢測的基礎上,為CT安檢機,礦物篩選,無損檢測等方面提供探測檢測單元。
(11)進一步擴充精密光機及精密位移控制產品,為智能製造及工業機器人提供關鍵部件。
2、產能擴充和生產自動化提升規劃
充足的產能儲備,是公司爭取新的關鍵客戶和關鍵項目的必備基礎。隨著公司整體業務規模的快速發展,目前公司的產能已經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在階段性的出貨高峰期間,甚至出現了瓶頸工序,影響了及時供貨能力。公司將結合規劃投入資金,快速擴大公司的產能規模。
自動化生產將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保障產品質量。自動化生產設備需要與公司的產品製造工藝密切結合。公司為實現無線傳感器網絡產品和MEMS壓力晶片自動化生產目標,將自主開發設計多項關鍵工藝生產設備,公司在生產線設計方面積累的設計和製造經驗,將有助於提升公司的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未來三年內,公司MEMS晶片封裝測試線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公司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光電傳感器產品生產將在保持適當彈性的基礎上,大力提升自動化生產水平。
公司將進一步優化EPR系統,實施MES項目,提高產線的信息化水平。
3、市場拓展規劃
未來三年,公司將繼續以工業和科研的監測和檢測為重點市場,持續在各細分領域培養大客戶;組建覆蓋全國的市場營銷隊伍,加強其他應用領域中小客戶碎片化應用需求的開拓,獲取新的市場機會。
(1)貫徹大客戶銷售策略
針對大客戶,公司將在現有水生態、智能工廠領域增強解決方案提供能力;在數字油田,泛在電力,智慧城市,數據連接等領域進行產品市場拓展,增加大客戶項目的銷售金額。針對裝備配套大客戶,公司將進一步擴大產品的產能,提高產品的品質,深挖改善客戶的用戶體驗,以爭取更多的配套份額,獲取持續穩定的訂單。
(2)建設規模營銷網絡,提供產品平台,爭取碎片化需求中小客戶,拓寬產品的應用市場。
工業物聯網市場需求具有碎片化的特性。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升級擴建現有的大區辦事處,建成覆蓋全國每個省份、擁有省級營銷服務中心的全國性營銷服務網絡。通過營銷服務網絡和產品平台的建設,加大客戶技術支持力度,提高客戶服務反應速度,努力提升客戶滿意度。採用營銷網絡建設來爭取碎片化需求中小客戶,拓寬產品的應用市場,獲取新的市場機會。
(3)大規模複製現有的MEMS產品市場
針對MEMS壓力晶片及模組產品,公司將聚焦於汽車應用市場,該市場容量龐大,公司將進一步加大現有客戶的市場拓展力度,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同時,公司嘗試通過投資、合資的方式,和下遊客戶緊密合作,大規模複製產品應用市場。
(4)拓展海外市場
公司計劃在美國和歐洲組建海外辦事處,逐步建立起海外直銷網絡。公司計劃和國內外應用系統品牌加強合作,通過他們的全球渠道,將國內的成功產品和應用方案銷售到海外市場。
(5)加強品牌建設
公司的新型智能傳感器及光電檢測產品已經為眾多的客戶所採用,憑藉領先的技術和優良的服務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讚譽。公司將持續通過市場推廣活動,進行公司形象和產品宣傳,展示自身的實力,逐步樹立起工業智能化領域領先廠家的品牌形象。
(6)以科研合作建立產業先發優勢
以國家大科學工程為導引,採用自主研發及與外部科研單位合作之模式,進一步拓展公司光電核心基礎技術及技術應用,為新型材料(納米材料,二維材料,鈣鈦礦,醫學材料),生命科學(光譜成像,小動物活體成像,病毒快速檢測),雷射精細診斷,同步輻射研究用科學儀器等方面提供新型高性能科學儀器及裝置。在為公司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可為公司長期發展儲備更多先進技術,建立相關產業技術的先發優勢。
4、人才引進及培養規劃
隨著物聯網大潮的來臨,應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領域越來越廣,人才作為新興產業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是實現公司戰略發展規劃的重要保障。公司一直高度重視人才的引進、培養和激勵,努力打造一支穩定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技術和服務專業人才隊伍。
(1)引進和培養核心技術研究人員,擴充到研發測試中心,增強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保障公司的技術領先性和持續創新能力。同時,公司擬逐步擴展應用技術開發、工程技術開發專業人員,進一步提高各事業部產品和解決方案技術能力。
(2)引進高級營銷管理人才,組建一支規模營銷隊伍,進一步複製公司的成功應用,開拓新市場,確保業務增長。
(3)引進專業的管理人才,持續改善公司的運營效率,完善公司的內控制度,打造一支高效、高執行力的管理隊伍。
(4)注重人才的培養和職業規劃,有計劃、有目標地對管理者和員工進行各種培訓,制定全員培訓計劃,對員工進行分層次、分階段的培訓,不斷提高全員素質、強化員工的專業化發展觀念。
(5)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增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責任心。通過建立人才的選拔與培養、使用與激勵制度,逐步形成一個凝聚和激勵人才的企業軟環境,營造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發揮人才、鼓勵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和環境,實現人才和企業共同發展的目標。
5、內部管理提升規劃
(1)產品研發管理提升
為了提高公司的產品研發管理能力,公司嘗試推行IPD集成產品開發管理體系,計劃引入PDM產品研發協同管理平台系統,通過信息技術,實現產品數據的全面管理和研發業務流程的協同管理,全面提升企業整體研發管理水平,縮短產品研發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2)產品生產品質提升
公司將全面推行6S管理體系,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打造一流的產品品質管理水平。公司將貫徹軍品、汽車質量體系標準;建立完善供應商管理體系;並進一步提高生產線智能化過程管理水平。
(3)公司治理管理持續優化
公司將持續完善員工績效管理,結合企業發展情況完善工作流程,建立完善預算體系,加強內部控制管理,防範風險等內部管理措施,推動公司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規範公司運作,保證公司的持續健康發展。
6、資本運作規劃
公司將根據整體發展戰略以及未來發展方向,採用收購兼并和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的方式整合細分領域的優勢企業,實現產品品類拓展,獲得關鍵技術、拓展市場並培育健康的產業生態,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和規模,為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