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大家好,我是一名婚戀情感問題導師,提到對男人的吸引力,很多人認為就是美貌,我承認那是途徑之一,但是我們今天分享的是最隱蔽最持久的那種吸引力開關。我經常聽到女人跟我傾訴,說現在好男人很少,我也經常聽到男人跟我抱怨,說好女人真的好少。
後來我就奇怪了,是不是好男人都跟好女人結婚去了呢?那剩下的人就沒有希望了嗎?當然不是,我覺得他們的話應該換個說法,現在好男人好女人不少,但是有吸引力的不多,那吸引力的開關到底在何處呢?這個開關可以繞開顏值這座大山嗎?
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姐妹的故事,之前有個姑娘曾經找過我求助,說,她有個妹妹個頭不高,五短身材,長相普通,但是卻找了個公務員男朋友,男孩兒家裡也不錯,還願意付出,最近跟自己的妹妹求婚了,可是自己長相氣質俱佳,跟一個程式設計師在一起,那個傢伙對自己很不用心,連晚上出來陪自己散個步都要磨磨蹭。結婚也是一拖再拖。相貌不僅不是吸引力的唯一開關,而且未必能夠開啟心理開關。
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親身的經歷,那時候我上高二,有兩個姑娘喜歡我的好哥們兒,本來我覺得結果很簡單,我的好兄弟會選擇那個漂亮的姑娘,但是他卻選擇了那個長著鸚鵡臉的姑娘,那個漂亮姑娘坐在我前面,經常向我打聽我好兄弟的事情,有一次我看她實在可憐,就鼓勵了他一句,沒事兒,你長得比那個姑娘漂亮多了,她失落的說了一句不看顏值的魅力才是最難對付的。
從上面兩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有著這樣一種吸引力的開關是可以超越顏值的,我們把它稱作框架理論。這個理論最早是由人類學家貝特森提出,社會學家高夫曼則把它引入到了文化社會學,高夫曼認為對一個人來說,真實的故事就是其對情景的定義。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使用特定的全是框架來理解日常生活啊,這樣說可能對你來說有點抽象,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聚醯的設定。
很多人都說小米是飢餓營銷其實是不準確的,小米用的是框架營銷。那些手機用戶饑渴嗎?一點兒都不饑渴,因為市面上可供選擇的智慧型手機實在是太多了,他們不選擇小米可以選擇其他的手機品牌。那小米是如何進行預先的設定它的框架又是什麼呢?小米的框架一直是不是被我們客戶選擇,而是客戶追著我們,那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一價值方面對產品配置進行了高價值包裝,高配置,價格美麗,注意打造小米文化。二永遠保持著客戶追著我買的框架,買手機要排號而且一號難求。其實這也是非常符合人性的,大眾的內心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感覺,好的不如貴的,貴的不如得不到的,越是求之不得,越是心痒痒的。蘋果手機其實也是一樣,每次蘋果發布的時候總是宣傳什麼,旗艦店門口排滿了人,各門店也都是供不應求,各大媒體的爭相報道,為的就是塑造一種大家追逐我的感覺。
《甄嬛傳》裡面的下個紅利,因為是皇帝醉酒之後與宮女所生,所以她在見到其他達官貴人的時候都會唯唯諾諾。因為她的心理就是帶著這樣一種設定,我的娘親並不是出自名門,皇上也不喜歡我,所以大家看不起我,這就是她對自己角色的設定,也就是她的框架。
我們再回到一開始,我們講的兩個故事裡面貌似人生贏家都有著這樣的設定。那個男人非常喜歡我,那個男人在追求我,我在考核和選擇這個男人,現在請你回顧一下自己的行為,無論是在兩性關係中還是工作中,自己的框架到底是什麼樣的?再看到一個稱心的男性時,你的內心是這個男人各方面條件我都挺滿意,可以考驗考驗他,還是說你的內心是這個男人,太棒了,非他不可了。
在戀愛裡面,當你要拒絕另一半的要求時,你的內心是我這個決定是合理的,他一定可以理解,還是說你覺得你要是這麼做了會讓他不開心,最終你選擇了委屈你自己呢?運用好框架理論,你是要做到兩點:
一是我價值的重新定義和提升,二把自己的框架融入到語言和行為模式當中,從價值的角度來說一種價值是顯性的,比方說收入多少,職務的高低,開的什麼車,另一種價值呢就是隱性的,比方說你是好聲音里的評委就自帶無形的光環,因為選手歌唱的再好也得評委轉身才可以呀。
在兩性關係中也是一樣,即使你的硬價值稍微遜色了一點,但是如果你把自己放在篩選者的角度隱形價值就會得到提高。如果你無法把自己放到篩選者的角色,你就要問自己到底是因為什麼導致了之前的框架設立,是我不夠自信還是不夠幽默,或者確實是自己不夠優秀,價值不夠高。這就要讓我們首先進行自我價值的重新定義與提升,然後再進行語言與行為模式的調整。
在此,我就根據很多粉絲跟我留言提到的如何通過和男人更幽默的聊天來拉近關係這一個問題呢分享兩條話術,比方說跟男人去清吧,小酌一杯的時候,你可以說今天調酒師一定是失戀了,對方會問為什麼這麼說呀?你可以回答,因為今天的酒有點苦,然後接著就可以聊聊初戀這些感性的小事上面啦。
再比方說聊歷史的時候,談到慈禧太后的時候,你可以說慈禧是故宮廣場舞的霸主,順帶不就可以撩到家裡,同樣跳廣場舞的媽媽接著就可以分享家庭觀,價值觀了。
那麼框架理論如何落實到行為模式裡面去呢?我們以簡單的用一個小例子來說明。之前我們有的女生就是主動追求自己的男友,在這樣的格局下,男朋友經常提出來讓她給自己買東西,女孩子也覺得很憋屈呀,後來我們判斷是他們之間的框架出了問題,必須重新建立男孩子主動追女孩子的框架,然後後面男孩子在讓女孩子去給他買東西的時候,我們讓他這麼回復,最近某人表現不達標,差評,沒有福利。這樣就重新樹立了框架,是我在篩選你,我給你什麼待遇取決於你拿出什麼表現。
當你看完這篇文章也喜歡的話,請點擊收藏+關注,成功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歡迎到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