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直播中最吸引觀眾的究竟是什麼?清華法律經濟學研究團隊給出答案

2019-10-11     檢察風雲雜誌

清華大學法律與經濟研究組發布國內首份遊戲直播法律經濟學實證研究報告,報告結論證實了在遊戲直播中,直播創作者對直播價值的貢獻遠大於遊戲本身。

2019年9月27日上午9點,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經濟所、法律與經濟研究組舉辦了主題為「數字經濟中的智慧財產權與反壟斷」研討會,會議邀請了來自清華、北大、人大等反壟斷與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國內頂級專家,特別就數字經濟中的智慧財產權與反壟斷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圖為研討會現場

本次研討會發布了由謝丹夏教授帶領的清華大學法律與經濟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遊戲直播的法律經濟學實證研究報告》,這份研究報告也是國內首次運用法律經濟學的實證分析方法,對遊戲直播行業的利益分配問題進行研究。

該報告分析了某直播平台近半年的遊戲直播數據,通過計量經濟學工具計算出不同主體對遊戲直播價值的貢獻,發現直播創作者對遊戲直播的社會價值具有突出貢獻,應採取合理措施保護其利益,從而激勵其原創貢獻,更好地平衡遊戲直播中各主體的利益。

報告認為,遊戲直播是遊戲主播以遊戲為主題,基於自己的創造性,加入劇本、美工、音樂、服飾、語言、服裝等要素,將自己的遊戲操作技術、對遊戲的理解與豐富的想像力,藉助讚賞與彈幕等直播平台提供的互動方式,建立與不特定觀眾間的交流,滿足觀眾視聽享受與雙方交流分享的社交需求的一類行為。

研究通過直播觀看情況、直播創作者收穫的關注度、直播創作者的收入等指標衡量遊戲直播的社會價值。研究發現,直播的遊戲種類、直播時間等因素對遊戲直播社會價值的影響並不顯著,而直播創作者個人的特徵對遊戲的各項社會價值均有統計上顯著的正面影響。

根據經濟學理論,作為上游的創新者,有可能基於已擁有的智慧財產權,在與後續創新者的談判中處於優勢地位。相應的,遊戲版權授權市場也可能出現拒絕授權、授權時高價挾持等現象,遊戲主播、遊戲廠商與直播平台之間有時難以成為平等的市場主體,遊戲直播創作者的獨創性智力成果和遊戲直播平台的專有性投資難以得到保護。這可能導致遊戲版權授權市場出現失靈,甚至出現部分企業壟斷的現象。

因此,建議可以效仿標準必要專利SEP許可中適用FRAND原則來進行許可談判。適當干預上游市場的主觀定價權,參照法定許可或強制許可等手段來保證遊戲直播創作者的可參與性,從而更好地激勵創作,提升受眾福利。

為了更好地平衡智慧財產權和反壟斷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特別是涉及到遊戲直播這樣新的事物時,不僅要更好地劃清智慧財產權的邊界,也要積極地探索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的反壟斷法工具,以更好地平衡激勵創新和維護市場公平競爭這兩者的價值,更好地促進社會整體福利。

對於反壟斷領域的經濟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吳漢洪指出,在中國《反壟斷法》實施了的11年中,經濟分析在這個實踐過程中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反壟斷領域的實踐與產業經濟學有機結合,將是中國未來的一種趨勢。

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何文鋼律師指出,遊戲直播的權益分配問題可以參考音樂版權法定許可的方式進行,以減少社會經濟成本,跨過潛在壟斷障礙,但前提是必須對遊戲的許可價值施加不同的權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孟雁北認為,數字經濟為傳統的反壟斷分析帶來了很多挑戰。因此,在數字經濟領域如何界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壟斷,需要新的視角和工具,比如借鑒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或採用新的標準。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楊東教授提出,可以用新的思路去解決網際網路平台經濟中的反壟斷和利益分配問題,比如通過區塊鏈技術實施共票機制。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易繼明、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崔國斌也作了生動深刻的發言和點評。此次會議還吸引了來自京東、搜狐、百度等業界人士、國家相關部門人士,大家對多個專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參會人員紛紛表示,學界與業界的交流對產業和學術都有重要意義。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mx3um0BMH2_cNUghqC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