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熱搜的朋友,應該最近會反覆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李子柒。
先是因為某越南博主被扒出抄襲她的風格,後是被一位老師寫進考卷里而引來爭議。
自打走紅之後,李子柒每一次衝上熱搜,都能引發一場網絡辯論。
李子柒已經成為了一個現象級的網紅,坐擁龐大的粉絲,吸金能力超過許多家上市公司。
當然,李子柒的成功離不開她本人的努力和堅持,她自己也付出了足夠多,相信這一部分很多人都寫過了,今天我就不寫了,聊一點不一樣的東西。
有一句這樣的古話,天時地利人和,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成功有很多的因素影響。
李子柒確定是踩中了短視頻的風口,也確實是有足夠的努力,可是踩中了風口和努力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是李子柒紅了?
那麼,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李子柒背後的男人——劉同明。
通過天眼查我們就可以發現,劉同明是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監事(李子柒原名李佳佳,是法人)
而李子柒的公司有51%的股份是一個叫杭州微念公司的,而這個杭州微念公司的法人就是劉同明。
從以上的種種證據來看,劉同明是一個和李子柒息息相關的人。
那麼這個劉同明究竟是誰呢?
可以說,他是一個改變李子柒命運軌跡的男人。
大家都知道,李子柒的身世並不好,父親早逝,奶奶從小把她養大。
她是從底層爬出來的人,當過服務員,在酒吧工作過,也很多次想要努力改變命運,可是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掙脫命運的牢籠。
她能夠去拍攝關於農村古色古香的視頻,也純粹是為了自己的淘寶店,希望看過她製作食物視頻的網友,能夠去她的淘寶店消費。
你想想,如果按照她的步數和計劃,拍一個視頻就很明顯地植入商業廣告,廣告痕跡太重,李子柒能夠火起來嗎?
根本不可能的。
當時是劉同明看中了她,他給李子柒寫了一封信,說自己很喜歡她的視頻,也詳細了解了李子柒當時的情況。
他和李子柒聊商業模式以及大時代的趨勢和方向,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李子柒目前發展的困境,深深打動了李子柒。
他無數次肯定道:
「李子柒,你這麼好的視頻,全世界的人都愛看,應該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
並不僅僅如此,劉同明還親自從杭州跑到了李子柒所在的四川,當面和她聊,兩個人約了一頓火鍋。
那一頓飯上,劉同明和李子柒聊了很多,也就是那一頓飯,李子柒和劉同明達成了合作。
在劉同明接手之後,李子柒獲得了一大波微博的流量扶持,她也迅速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網紅,一躍成為微博小有名氣的視頻博主。
隨著李子柒的走紅,有無數廣告商找上了門,有的願意花200萬的廣告費,只為在她的視頻里「露個臉」,有的花巨額的代價,只為請李子柒參加一場活動和商演。
可是這樣的廣告,劉同明幾乎都拒絕了。
李子柒確實是要賺錢,但不是這個時候,李子柒需要進一步去提升自己,打磨視頻,產出更為優質的作品,提高影響力。
現在的李子柒還遠遠沒有達到他想要的,如果這個時候去商業化,只會過早地結束她的職業生涯,而且以李子柒當時的能力和認知,也無法駕馭那些商業廣告。
推掉巨額收益的背後,是為了她更加長遠的發展。
看起來像是劉同明讓李子柒失去了許多的利益,可仔細一想,如果沒有劉同明把住那一道利益誘惑的關口,李子柒恐怕也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小網紅。
沉寂了兩年,沒有廣告商打擾,李子柒有了大量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視頻、去提升自己,也就是在這兩年內,李子柒產生了大量的優質作品,自己也變得越來越成熟。
這個時候,短視頻的風口爆發,攢足了實力的李子柒,順著這個風口,乘風而上,越來越火。
隨後,這把火逐漸呈現燎原之勢,從國內燒到了國外,她在油管上的關注度和播放量甚至超越了CNN。
有人說,李子柒對中國傳統文化輸出的影響力,可以抵得上1000個CGTN(中國國際電視台)。
那個時候流傳著一句話,李家有女,人稱子柒。
不僅是國內的網友愛看李子柒,國外的網友也愛看,她的視頻能夠舒緩在大城市緊張生活的焦慮感。
大紅大紫之後,李子柒終於完成了劉同明當初對她的規劃,他們也慢慢開始李子柒這個品牌的商業化。
19年年末的時候,有人統計了李子柒同名店鋪的銷售額,每月的業績輕鬆達到4000萬,一年近5億的流水。
而在今年,她的月營業額更是破億,即使除掉成本,也是相當可觀的一筆收益。
那些年累積拒絕掉的廣告,李子柒一年就能回本,甚至還有不少盈餘。
劉同明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也非常牛。
他不去過早地消耗掉李子柒積累起來的影響力,而是像養一株勁竹一般,耐心地等著她紮根,並且不斷把這根蔓向四周延伸。
等到她的根蔓在泥土裡扎牢,在地底下延伸出足夠紮實的根莖,才讓她破土而出,瘋狂生長。
所謂的一鳴驚人,其實不過是蟄伏許久,厚積薄發。
為什麼要寫李子柒這個故事呢?
就是想要告訴大家,其實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的道理。
在本該沉澱和充實自己的時候,如果你選擇了過早曝光,過早消耗自己,那麼就很難走得長遠。
實力沒有攢夠,過度的消費和透支,就是毒藥。
說起在北京奧運會上唱歌的漂亮小女孩,很多人會想到林妙可。
其實當時唱歌的並不是她,而是另外一個小女孩而已。
當時的林妙可一下子就紅了,她的媽媽當經紀人,廣告幾乎來者不拒。
13歲在酒吧走穴;
不孕不育醫院的廣告也接;
14歲和37歲的男演員拍感情戲;
因為過度曝光自己,沒有時間去提升自己,所以她去參加藝考的時候,被多所院校拒之門外。
然後接受採訪的時候,又因為一直在搖頭晃腦,遭到網友一片罵聲。
為什麼她要搖頭晃腦去回答記者問題呢?
因為她還一直停留在9歲那年,一個9歲的孩子去搖頭晃腦說話沒有問題,可是一個19歲的青年還這樣說話就有問題了。
老戲骨濮存昕老師說:她應該像個真正的孩子一樣去上學去成長(而不是過早地消耗自己)。
再說說那個站在林妙可身後,為她貢獻聲音的小女孩楊沛宜。
當時楊沛宜的聲音很好,也受到很多廣告商和節目的邀請,可是她的父母幾乎都回絕了。
在父母的保護下,她專注於學業,開啟了學霸模式,2013年被北京最好的中學——人大附中錄取。
就在林妙可被各個藝術高校拒收的2017年,楊沛宜在廣州參加了USAD China 2017美國學術十項全能中國賽,並成功晉級。
這個比賽非常牛,是美國最權威的高中學術競賽,有著極強的國民影響力。
不僅僅如此,楊沛宜的唱歌習慣一直保持著,她會參加為數不多的幾次活動,比如說「香港國慶60周年」晚會、李雲迪演奏會這樣正式、高端的活動。
但都沒有以營利為目的,只是為了讓女兒在音樂上進一步突破。
除了會唱歌之外,楊沛宜的小提琴拉得很好,會多個國家語言,還組建了自己的樂隊,現在已經考入了非常頂尖的大學。
記得當時,很多記者追著楊沛宜的父親,要她出道,要她接受採訪,楊沛宜的父親拒絕之後,那個記者追問:「沛宜是完全不考慮往音樂方面發展了嗎?」
楊沛宜父親溫和卻堅定地說:「我當然認為我女兒未來有無數種可能,但現在她需要過的是她15歲的暑假。」
這句話非常打動我,讓我看到一個父親在名利誘惑面前,依然保持著難得的清醒,給予了女兒最深沉的愛。
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任它『滿城春色宮牆柳』,我自『獨上西樓勸斜陽』。陳師省身有言曰:『於水流婉轉處能耐住寂寞,臨波濤驚駭時可躍於其上』,以此示兒且自我明志。
兩個女孩的命運相比,讓人唏噓不已。
按理說,林妙可比楊沛宜占更多的優勢,也擁有更多的名氣,應該有很好的前途,可是一手好牌卻打得稀巴爛。
楊沛宜有一個好父親,他一直在堅守自己的底線,即使面對巨大的利益和誘惑,他一直都在讓自己的女兒去成長和提升自己,以此去換取更多的人生籌碼。
我們古人總是講日積月累,厚積薄發,你只有把根系扎得越深,你才能站得更穩,也才會走得更遠更紮實。
很久以前,我曾經在網絡上看到一組漫畫,至今記憶尤深。
一堆人背負著一個屬於自己的十字架,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有個人覺得這樣走下去也太慢了,什麼時候才能走到別人前面呢?
於是他想了想,就把十字架的一部分切掉了,這樣走起來果然快了很多,他很快就走了前面。
接著他好像就發現走得更快的秘密,不斷地切短十字架,讓他前進的速度越來越快。
他甚至開始哼起了歌,嘲笑那些固執背著十字架前進的人,認為他們都是傻子,放著輕鬆的法子不會用。
直到他走到一處斷崖面前,斷崖很寬,而他手裡的十字架已經快速前行的過程中,被削磨得只剩一點,遠遠不夠成為他度過斷崖的橋樑。
他被攔在了斷崖前,而後面那些走得很慢的人也漸漸追了上來。
走到斷崖前,別人都放下十字架搭成橋樑,從容不迫地走了過去。
只有他被留在斷崖的這一邊,看著手裡的十字架,無力地垂下了頭。
漫畫中的那副十字架,其實就是我們擁有的人生資本,而砍掉十字架就是我們面臨短期利益做出的損害行為。
很多東西一旦過早地消耗掉,前面等待自己的就是懸崖。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有很多考生參加高考,也有很多人害怕高考、逃避高考,選擇了較為輕鬆的一條路,可是後面參加工作的時候,被一道叫學歷的東西,擋在門外。
讀書苦,可是不讀書的人生更苦。
失去了為你人生托底的東西,一個小小的懸崖,就會讓你無法過去。
其實我們很多行業都是這樣,我們走在這世間,就像背著一隻裝滿水的桶在沙漠裡前行,水越滿,我們走得就越安心,因為桶里有著足夠的水在支撐。
那些只裝了半桶水就迫不及待上路的人,最後也會因為灑盡了桶里的水而倒下。
因為網絡的發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忍不了一步步往上爬的速度,總是忍不住想坐快車,更早地消耗他們自己。
然而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當你的實力配不上你的位置,必然會有跌落神壇的的一天。
聽說過金蟬定律嗎?
真正優質的蟬,往往要在地底下蟄伏三年之久,甚至還有一種蟬,要在地下生活17年,忍受著地底的黑暗和孤獨,吸收著土壤里的養分,等待著得見陽光的那天。
而那些等不到時間就迫不及待爬出洞的蟬,看了一眼熹微的晨光,就要面臨消亡,因為它們為爬出洞的儲備不夠。
而只有那些熬過漫長等待的蟬,才能夏天來臨的時候,高傲地飛到枝頭上歌唱,飛向屬於它們的自由。
生活就是如此,耐得住寂寞去打磨自己,才會有一鳴驚人的那天。
比展露自己更重要的,是擁有足夠多的儲備。
人生就像一場耐力跑,跑得快不是贏家,跑得遠才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mqALXMBiuFnsJQVEi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