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在光影的世界裡,這一年出了兩部以郵輪為背景的經典,一部刷新了全球票房,甚至引發流行文化熱潮。
另一部則以文藝手筆演繹了一首浪漫恢宏的史詩,慰藉了此後無數孤獨疲憊的靈魂。
豆瓣評分高達9.2,在Top250榜單中,它位居第15位,參與評價的人數高達90萬,其中超60萬人給出五星。
最近,它即將在國內上映的消息引發一眾網友關注,可以說,過了這麼多年,它依然有著令人沉醉的魅力— —
海上鋼琴師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01
1998年,吉賽貝·托納多雷執導了第一部英文片《海上鋼琴師》,這是他「時空三部曲(尋找三部曲)」的第二部。
另外兩部是《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一望無際的大海,一個往返於歐美兩地的郵輪,一個被遺棄在船上的嬰兒1900。
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某天深夜,眾人被優美的琴聲吸引,循著琴聲而去,他們發現1900坐在鋼琴前忘我地彈奏,無師自通。
從此,大海、鋼琴、1900,共同組成了遊輪上最美的風景。
略帶荒誕的故事情節,雙線敘事結構,流淌的鋼琴旋律,翻湧不停的大海波濤,令這部影片散發出了最極致的浪漫。
完美的呈現,一部分歸功於導演。
吉賽貝·托納多雷是出了名的嚴苛,從劇本到置景,處處都馬虎不得。
他曾經因為劇本跟主演蒂姆·羅斯產生分歧,兩個人在烏克蘭拍攝時,除非萬不得已的情況,否則絕不跟對方多說一句話。
拍攝耗時110天,羅馬搭建外景19處,烏克蘭11處,服裝2500套,群眾演員10000名。
最終耗資超2千萬美元,大大超出了當時義大利拍片的平均水平。
02
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那一段經典的斗琴。
周杰倫2007年的那部《不能說的秘密》,同樣有一段斗琴的片段,靈感便是出自這部影片。
照現在的處理方式,可能會找個鋼琴家代勞,臉是演員的,手和炫技部分由鋼琴家完成。
之前有人看這段的時候,也產生了同樣的疑惑,彈得那麼好,肯定不是蒂姆·羅斯本人彈的吧?
或者,就算是他彈的,他肯定學過很久鋼琴。
都不是。
影片開拍之前,導演專門給了蒂姆·羅斯半年的時間學鋼琴,沒有任何基礎,從零開始學起。
為此,他專門從英國請來一位鋼琴老師教他彈琴,每天至少練習3個小時鋼琴,從認識鋼琴,把手指放在正確的琴鍵上,再到彈出優美的曲調。
雖然不至於達到多麼專業的水準,但能做到一個「形似」,對於鋼琴小白來說已經是非常不容易。
尤其是1900彈琴時那個手部的特寫鏡頭,更加說明那是蒂姆·羅斯的手,因為他的手指並不修長。
從鋼琴技藝而言,毫無疑問,1900是無師自通的天才,但從他本身來看,他又有著如孩子一般的純真無邪。
沒有章法,他帶著朋友一邊彈琴一邊在船艙內與大海的波濤共舞。
和對手斗琴的過程中,他情不自禁被對方彈奏的曲調感動哭了,「我想賭他,他是最棒的了」。
他在大海上出生,又在大海上成長,看盡浮華人世,卻未被世俗沾染分毫。
03
從影片來看,1900所在油輪,其實就是社會的縮影。
有個情節,朋友問1900靈感是從哪裡來的,他說是自己看到的。
比方說這個女人,她看起來像是和情夫在一起,殺了丈夫後帶著昂貴的珠寶跑路。
這個男人暗藏心事,心中充斥著無限回憶,卻被困於現實無能為力。
而這個正在跳舞的女人,極盡風情,眼淚卻弄花了她的精緻妝容,像是一個想做修女的妓女。
形形色色的人演繹著人世慾望,鮮活的社會萬花筒。
包括後來1900在斗琴後名氣更大,不少人慕名而來的同時,也有人想著說動他走下油輪,向世界一展他的天賦。
然而唯一讓他心裡掀起波瀾的,不是那片陸地,也不是任何名利,只是一個眼神。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無聲無息,宛如夢境。
儘管風景未曾給予他同樣的回饋,於他而言,卻擁有了一輩子最美的風景。
如果說他選擇追隨這道風景而去,那部這麼影片可能會淪為一部俗套的愛情電影。
然而1900沒有,就是這麼一個停下的舉動,一切不一樣了。
那片陸地沒有他所期待的想像,不是他想要到達的地方。
那裡的人喜歡刨根問底,永遠都在擔心,看似前途無量、五光十色的陸地上,卻沒有他看得到的未來。
有限的琴鍵,他可以彈奏出無限的旋律,樂在其中。
無限延展的都市,卻沒有一條看得到盡頭的道路。
「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並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攜帶兩千人。這裡也有慾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我已經習慣這麼生活。」
從頭到尾,他清醒自知。
不像現在我們中的大多數,整日都在焦慮,痛苦不堪。
說到底,這焦慮的源頭是貪心。
想要的太多,又不願意付出同等的努力。
而那些始終清楚自己方向的人,從來不會有多餘的時間去焦慮,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並且一步步在前行。
清醒自知,才是最高級的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