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新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的廣東也書寫了濃墨重彩的華章
回顧70年風雨征程
正是一代代人民警察前赴後繼 無悔付出守護萬家燈火 守護南粵大地
1949年12月25日,湛江市公安局成立。歷經戰火的城市迎來解放後的第一個新年,然而,一串炸彈的轟鳴聲打破了原有的和諧,也正式拉開湛江公安殲滅國民黨潛伏特務組織的序幕。
決不讓特務機關在廣州炸響一個炸彈
決不讓一個行動特務或炸彈進入北京
1954年至60年代中期,美蔣特務機關利用廣東毗鄰港澳的特殊地理位置,每年向廣東派遣數十名至上百名行動特務。企圖炸毀交通能源設施、製造爆炸事件,以引起社會動亂。
繳獲的電台。
繳獲劉耀坤使用的電台。
被抓獲的特務劉耀坤及繳獲的電台。
於1949年12月14日成立的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安廳以「先期制敵,徹底打擊」為方針,廣泛發動人民群眾,一次次粉碎了美蔣特務的破壞計劃。1962年,在珠海拱北口岸和深圳羅湖口岸發生多起爆炸事件;同年,武裝特務在廣東海豐、惠陽、惠來、電白、台山縣沿海地區或山區偷登。全省公安嚴密防範,加強打擊,這場曠日持久的對抗戰於1975年收場。228名武裝特務投誠或被俘。
建立勞改機構,以親情感化罪犯
廣東公安引領全國勞改熱潮
在預審工作基本結束後,省公安機關對這228名武裝特務集中管訓、教育改造、分期分批處理。組織他們讀書、學習政治理論、與親人通信、會見,讓他們聯繫自身實際,交代自己的罪行,以身說法,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的黑暗統治。管訓幹部採取多種形式和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改造工作,促使他們轉變立場,放棄反動思想,改惡從善,重新做人。
組織罪犯參觀新中國的成就。
通過家屬對罪犯進行思想教育。
獲得新生的勞改釋放人員高呼口號:感謝共產黨,感謝人民政府。
廣東省公安廳成立後,接收了國民黨政府設在廣州市黃華路的監獄,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安廳監獄因而成立,並由省公安廳政保處執行科負責管理。1951年6月,省公安廳將勞改科擴大成立勞動改造工作處,全省各地也相繼建立勞改隊伍及勞改監獄、場所。
勞改工作除對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予以鎮壓外,亦對普通反革命罪犯及其他刑事罪犯進行勞動改造。通過勞動和教育,絕大多數罪犯認罪悔過,改變好逸惡勞的惡習,成為遵紀守法、自食其力的新人。廣東公安對罪犯的成功改造,是人民公安工作的一大輝煌成就。
3年取締煙毒、賭博
廣東公安創世界禁毒禁賭史奇蹟
解放前,廣東省內有40餘縣種植罌粟,面積達15萬餘畝。廣州毗鄰港澳,又與西南各區接近,因而不僅是毒品銷售地,也是煙毒品出入總口岸、販運毒品的重要中轉站,還是華南地區走私毒品的中樞。
1949年冬,廣東各地人民政府、公安機關開始著手清除舊社會遺留下來的禍害,剷除煙苗、沒收煙土、強制戒毒。1950年8月至10月,全省共破獲煙毒案2967宗,抓獲毒犯3890名,其中制販毒品萬兩以上重大犯罪嫌疑人402名,僅廣州就查獲毒販2113名,繳獲鴉片21948兩、「白面」、嗎啡459兩。
1952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於頒布《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全省再次掀起禁毒高潮,並結合「三反」(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五反」(反對貪污盜竊、反對投機倒把、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分散主義、反對官僚主義運動)進行徹底清查。至此,廣東由解放前的鴉片煙館、賭館林立,煙民、賭徒數以萬計,變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各級公安機關著手查禁取締煙毒、賭博。廣東公安僅用3年時間就清除了這些舊社會遺留下來的社會醜惡現象,創下了世界禁毒禁賭史的奇蹟。
徹底改造舊警察、開設專業培訓班
廣東公安全力打造高素質純潔隊伍
隨著新的人民警察機構在各地相繼建立,為解決民警緊缺、素質不高的問題,1949年11月,廣東省公安幹部學校成立,從社會上公開招收青年學生進行短期培訓,學員畢業後充實到各級公安機關。從1950年1月到1952年9月,全省先後舉辦了3期培訓班,招收學員2234名,打破了原本公安民警從部隊轉業幹部、復員軍人及其他國家機關幹部中進行調配的僵局。
1958年3月,省公安幹校、廣州市公安學校、省政法幹校、廣州市行政幹校以及省民警干訓大隊合併成立省政法幹部學校。
此外,從1952年開始,根據中央關於清理「中內層」以及「徹底改造舊民警」的指示,結合「三反」(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全省公安機關對公安隊伍進行了一次集中清理整頓,調出一批不適合從事公安工作的人,同時對那些犯有一定錯誤,但可以改造的民警,通過在工作中不斷教育改造,使之成為合格的人民警察。
1949年11月,學員在省公安幹部學校門前合影。
根據形勢和鬥爭的需要,全省各級公安機關還舉辦了多種形式的短期專業培訓班。1954年和1956年,省公安廳預審處先後開辦兩期預審工作培訓班,培訓了預審幹部228名。1979年,刑法、刑事訴訟法公布後,省公安廳於同年7月舉辦了由各地市、縣公安局以及邊防檢查站、勞改單位負責人共187人參加的學習班,至1979年底,全省共舉辦學習班556期,參加學習的民警達36938人次。
筆為槍、字為彈,公安新聞宣傳助力廣東公安邁向自信開放現代警隊
沒有金戈鐵馬,亦無警用「八大件」,這支公安隊伍卻築起展現公安民警風采的平台,架設警民溝通交流的橋樑。1987年4月,省公安廳召開全省第一次公安宣傳工作會議,要求各級公安機關逐步打破「神秘」的觀念。
自此,公安新聞宣傳身上籠罩的層層面紗隨改革開放的進程逐漸褪去。公開發行的《廣東公安報》自誕生之日起便成為廣東公安宣傳的主陣地。這份為全國40餘家新聞單位提供了幾十萬字資料和300多幅照片的報紙頓時聲名鵲起。
有了報紙,還要「觸電」,1994年2月18日,《南粵警視》欄目在廣東電視台開播,是目前全國唯一上星的警方自辦電視新聞專題欄目,已成為廣東公安對外宣傳的重要陣地。
1999年,省公安廳為適應新形勢下加強公安宣傳工作的需要,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註冊了廣東公安網際網路站。2003年7月18日,廣東公安網際網路站順利進行了改版開通試運行,次年更名為平安南粵。平安南粵網站通過對現有資源的優化整合和建設改造,打造統一的網上辦事服務平台、信息發布平台和交流互動平台,使之成為廣東公安信息公開、為民服務的網絡窗口。
從「二八槓」到「高精尖」
警用裝備的更迭見證廣東公安的巨變
改革開放初期,大多數的公安部門硬體設施條件較差。從早期採購便宜的蘇式手槍,到現代自行設計研製可發射不同彈種的手槍,廣東公安配槍經歷了從早期的51式、54式,到後來的64式、77式,再到92式、9毫米轉輪手槍、92G手槍的大致演變過程。
與此同時,解放初期警員出警配備的交通工具大多只是一輛「二八」自行車,隨著時代及科技的發展,警用摩托車、防暴水炮車,乃至警用飛行器等先進裝備逐一亮相,並在一線實戰場合發揮重要作用。全省部分地區公安特警部門還配備了高精度狙擊槍、雷射炫目槍、排爆機器人、無人機等「高精尖」特種裝備,其中廣州、深圳兩支公安部重點建設特警隊裝備配備率均達100%。
上世紀80年代民警使用的51式手槍。
2017年11月,「羊城突擊隊」駕駛性能優越的大功率警用摩托車巡邏。
1981年1月,佛山市公安局治安巡邏隊騎著「二八」自行車上街巡邏。
2018年5月,東莞特警使用拐彎槍演練。
2002年8月28日,EC120和EC135直升機首沖雲霄,廣東省公安廳警務飛行隊(下稱「警務飛行隊」)正式宣告成立,作為全國首家省級飛行單位,警務飛行隊成立至今戰功赫赫,圓滿完成多項飛行任務,在抗洪搶險、大型活動安保、專項打擊整治、交通監測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科技強兵、智慧強警
智慧新警務助力警務邁上智能化發展
2018年2月,廣東省公安廳指揮中心運用交通信息發布平台實時掌握全省道路交通情況。
隨著公安信息化建設的持續推進,警務改革也邁上智能化發展的快車道。從東莞的「脫落細胞『百變』粘取器」被12個地市引進,佛山的「執法大管家」、珠海的「出入境便民服務系統」被10個地市引進,湛江的「『網際網路+』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自助申辦系統」被5個地市引進,成為被各地公安機關主動引進範圍較廣、推廣使用頻率較高的「明星項目」。
2018年4月13日,省公安廳和華為公司共建推出「智慧新警務聯合創新中心」,這項以大數據為統領的新警務模式彙集數據1萬億條,一線民警可通過移動終端「秒級」採集數據、核查信息。在智慧新警務的協助下,廣東公安成功偵破「颶風66號」——涉及20多個省市的2000餘起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與此同時,智慧新警務還榮獲全國公安移動應用創新第一名,並有效改善了全省公安信息化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突出問題。
粵港澳三地警方從摸索嘗試
到如今緊密合作、攜手滅罪
70年來,針對常有的跨境犯罪,粵港澳三地警方從最初的摸索嘗試到逐步完善規範,再到如今的緊密合作、攜手滅罪。
隨著1984年10月我國加入國際刑警組織及1986年12月國務院批准成立國際刑警中國國家中心局廣東聯絡處,廣東與港澳警方初步建立合作機制,並從最初的信息交流、聯絡官約見、函電往來發展到上世紀90年代的對口聯絡、個案協助和聯合行動。
- 1994年5月25日,廣東警方首次向香港警方移交5艘被盜遊艇。
- 1999年4月20日,廣東警方在珠海拱北海關首次向澳門警方移交1名犯罪嫌疑人。
- 2001年10月,粵港澳三地警方首次聯合舉行反恐演練。
- 2019年9月10日至11日,粵港澳三地警方同步開展 「雷霆2019」第一次統一清查行動,破獲刑事案件440餘起 抓獲涉案嫌疑人710餘名。
- 正是三地警方深化警務協作,及時規範執行涉港澳通報機制,一批大要案得以迅速偵破,既贏得境內外群眾和媒體的積極評價,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
從治安科到刑偵局
廣東公安砥兵礪伍,重拳懲治犯罪
建國初期,廣東的刑事偵查工作主要由各級公安機關治安部門負責。1949年12月,省公安廳在治安處設城市治安科,主要負責刑事偵查工作。1953年底,省公安廳政治處治安科改為刑偵科。1956年8月,省公安廳成立刑事偵查處。直至今日,刑事偵查處已演變為刑偵局,並設立緝戒毒處、新型刑事犯罪偵查處等多個部門。
2016年,省公安廳開展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的「颶風」專項行動,直至2019年5月,全省共發起169次「颶風」集群戰役,輾轉全國30餘省及境外多個國家,重點打擊整治涉槍爆、涉毒、涉電詐、涉盜搶騙、涉黃賭、涉食藥環、涉金融領域、涉走私、涉網等突出違法犯罪。
2019年上半年,全省共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4488宗,同比下降15.45%,打掉犯罪團伙300餘個,抓獲犯罪嫌疑人5400餘名。在這一系列的「颶風」專項行動中,廣東公安創下偵破跨國案件涉及範圍最廣、打擊鏈條最完整、破獲案件最多、抓獲人數最多、搗毀窩點最多的記錄。
勇立潮頭敢爭先
從深化惠民利民到展現中國警察風采
從1982年開通全國第一家110報警服務台到建立全國第一支巡警隊伍;從2002年廣州公安成立第一支「抗擊非典應急處置分隊」到2010年廣州亞運會啟用「實景三維地理空間數據保障系統」;從創辦全國第一家保安服務公司、建立全國第一個公安出入境政務網站到首批開辦按需個人赴港澳游業務、按需申領護照業務。廣東公安不僅在雪災、地震及颱風等極端天氣中逆向前行,以人民為重心。更在日常生活中推出一項項惠民便民工程,走在全國前列。
2002年「非典」時期警方嚴控人員出入。景國民攝
2008年冰災,廣州警方守護廣州站。景國民攝
歷經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水警蛙人」。錢文攀攝
2018年「山竹」颱風,佛山民警撤離轄區孤寡老人。
2016年以來,廣東公安在全省推出出入境移動服務辦證機,真正實現廣大市民「24小時」自助辦證及立等可取。從2018年5月至今,3批共228項公安高頻服務事項先後上線「粵省事」小程序。電子身份證、電子戶口簿、一鍵移車、在線預約辦理......這一項項「智慧新民生」業務正在全面鋪開,全省公安業務進入「指尖」時代,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釋放惠民福利的同時,廣東公安也積極走在開放的最前沿,自2018年一季度起,廣東全面實施53個國家人員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並放寬外籍人員在華永久居留門檻。
第二屆世界警察手槍射擊比賽舉行開幕式。
中國一隊獲團體總分前三名。
中國代表隊參加手槍射擊比賽。
第二屆世界警察手槍射擊比賽現場。
跟進時代,擁抱變化。2018年11月14日至19日,廣東省公安廳舉辦國際警體聯史上規模最大的比賽——第二屆世界警察手槍射擊比賽。7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賽,國內外500餘家媒體網站通過60種語言播發,廣東公安機關在實現競賽組織、場館運行、接待服務、新聞宣傳和安全保衛「五個一流」的目標的同時,也在競賽場館中多次奏響雄壯的國歌。廣東公安不僅向世界呈現精彩絕倫的賽事,也在同台競技中展現中國警察高超的競技水準及傲人的風采。
來源 :南方法治報、廣東公安工作、廣東公安奮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