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認為喵星人不友好?

2020-09-06     造就

原標題:為什麼我們認為喵星人不友好?

貓是我們成功馴養的唯一一種非群居動物。

我們能很輕易地與狗建立起親密的聯繫,但似乎很難與貓咪們親密相處,我們為此很是失望,但我們是否錯過了一些跡象?

在生理上,狗似乎無法隱藏自己的內心情緒——它們通過抖來抖去、嗅來嗅去、搖尾巴來暗示它們滿足、緊張的情緒或純粹、簡單的快樂。

不管下面這幅名畫想告訴你什麼,我們都不得不說,狗真是糟糕的撲克玩家,因為我們很容易從它們的小動作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玩撲克的狗狗們》 by Cassius Marcellus Coolidge

貓咪也有複雜的肢體語言——它們通過搖尾巴、炸毛、以及耳朵和鬍鬚的位置來傳達情感信號。咕嚕聲通常表示友好或滿足,可以用來判斷貓是處於友好狀態還是最好讓它們自己呆著。

數千年來,儘管喵星人一直陪伴著我們,但它們的公眾印象卻不是很好。與此同時,我們可以肯定地確定狗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許多人認為獨立是貓的魅力所在,但在其他人看來卻是一種冷漠和自私。貓咪詆毀者聲稱,貓只有在飯碗空了的時候才會表達出它們的愛意。

當然,貓奴們會說這完全是胡說八道,他們和貓的關係和養狗的人一樣牢固,但為什麼這種冷漠、不友好的貓主子形象依然存在呢?這有什麼原因嗎?

一些人認為,貓的深情只是一種獲取食物的方式

01 獨立的貓

不過這種「獨立」的貓咪形象,對它的受歡迎程度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據統計,僅在英國就有1000萬隻家貓。201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約25%的家庭至少有一隻貓。

對貓的偏見,可能與它們最初是如何被馴化的有關。與狗相比,這是一個更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且貓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主動權。

大約一萬年前,最早的家養貓出現在中東新石器時代的村莊裡。它們並不依賴於早期的人類宿主來獲取食物——而是被鼓勵「自食其力」,保護莊稼和食物免受老鼠和其他害蟲的侵害。

從一開始,我們與貓咪的關係就比與幫助人類打獵且依賴人類獲得戰利品的狗狗們要疏遠一些。

現在蜷縮在沙發上或在書架上盯著你看的貓主子,和它的史前祖先有很多互通之處——渴望捕獵,巡邏領地,保護自己免受其他貓的侵害;與狗相比,它們更接近過去原本的自己。

我們對貓的馴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它們從野外進入家庭。

國際貓咪護理協會的獸醫兼理事凱倫·希斯坦德(Karen Hiestand)說:「大多數情況下,這只是人類對貓咪的誤解。狗和人類非常相似,而且已經在一起生活了很長時間。在某種程度上,狗已經和人類一起共同進化。而對於貓來說,它們的祖先不是群居物種,獨居而生。」

因此,我們的家養貓更享受「獨居」生活,只有在交配的時候才會與小夥伴見面。

「貓是唯一一種被馴化的非群居動物。我們馴養的其他動物都與同類的其他成員有社會聯繫。」

當貓的基本需求需要得到滿足時,它們才更有可能尋求主人的陪伴

02 貓的社交能力

鑒於貓是與我們一起生活的動物中的異類,這也難怪我們有時可能會誤解它們發出的信號。

希斯坦德說:「因為它們很有主見,也能照顧好自己,所以貓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但這種生活方式是否適合它們就得另當別論了。人類期望貓像人類和狗那樣,但它們並不是那樣的。」

一直以來,人們對貓咪情感和社交能力的研究落後於對狗的研究,但最近這些研究的步伐加快了。雖然大部分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已經有研究表明:貓與人的社交能力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貓咪社交的能力受到基因的影響,且複雜易變,還可能與它們在出生後六到八周內的經歷有關。如果它們擁有幸福的童年,就更有可能喜歡人類,想和人類一起玩耍。」

甚至貓的馴化本身也因地而異。流浪貓經常會躲避或遠離人類,它們的行為更像它們的野生祖先。

在地中海和日本等地,「社區貓」會聚居在漁村繁衍生息,它們非常友善地去迎合、討好喂養它們的人;在伊斯坦堡,當地人喂養和照顧半流浪的貓,它們已經成為這個城市的一部分,甚至最近還催生了一部相關的紀錄片。

家貓和人類的關係,也往往「因貓而異」:一些貓咪會高冷地和人類保持距離,而另一些則積極地與人類相處。

03 讀懂貓的情緒

所以,當我們想和貓建立密切的聯繫時,應該注意什麼呢?

就像狗一樣,貓是通過身體而不是聲音進行交流。研究貓行為的博士研究員克里斯汀·維塔勒(Kristyn Vitale)說:「我認為,比起狗,人類更難讀懂貓咪的肢體語言。」這並不一定是貓的錯。

朴茨茅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狗狗已經學會模仿嬰兒的表情,這激發了主人的憐愛之情。這也是狗狗趕超貓咪,贏得人類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種變化似乎是由於肌肉的發育而使狗狗的眉毛內側揚起——而這在它們的狼祖先身上是找不到的。「無辜的狗狗眼」並不是無稽之談,而是一種進化技巧,加強了狗和人類之間的聯繫。

狗狗已經學會模仿嬰兒的表情,這激發了主人的憐愛之情

不幸的是,貓咪缺少這種肌肉。因此,它們的眼神會讓人覺得冷酷無情,兩隻貓咪互相盯著對方看,往往會成為打架的前奏。

但是如果你的貓咪從房間的另一邊盯著你慢慢眨眼睛,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是它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即使它們把頭轉到一邊,也不一定是對你不屑一顧,而是一种放松的表現。

緩慢地眨眼是貓咪錶達愛意的一種方式

維塔勒在俄勒岡州立大學做了一項研究。在這項研究中,主人把貓和狗留在一個房間裡,過一段時間後,主人會突然回來。

「有趣的是,和主人在一起很安全的貓,當主人回來時,大多數都會歡迎主人,然後回去繼續探索房間,很少有回來的時候。狗也是這樣。」維塔勒說。「如果狗在房間裡跑來跑去,玩玩具,偶爾還會回到主人身邊,我們就不會那麼擔心了。」

研究人員稱這種現象為「安全依戀」——當主人回來後,寵物會很安心,這體現出主寵之間強烈的情感聯繫。

04 放鬆的貓更想交朋友

維塔勒說:「人類對動物的期望偏差,會影響動物的行為。」

貓咪為了表現出對我們的在意,不得不向狗狗學習,我們迫使它們遠離其自然天性。

希斯坦德說,我們從來沒有發現貓和狗的性格不同,這也是問題的一部分。即使是受過多年培訓的專家也無法倖免。

她說:「2007年,我去參加一個會議,感覺自己像個十足的白痴。關於貓的所有基本信息我都不知道,比如它們希望主人把水和食物放在不同的地方。這項研究是全新的,但一旦你虛心地認為自己對它們並沒有那麼了解,你就會開始學習一些有趣的東西。」

如果貓在早期與人類有積極的接觸,它們更有可能想與我們建立聯繫

就拿貓在主人身上蹭來蹭去來說吧。這曾被認為是一種標記領地的行為,就像野貓可能會在領地的樹或其他地標上做的一樣。

但當它們在人身上這麼做時,這通常是一種從屬關係的標誌——貓把它的氣味轉移到你的皮膚上,同時把你的氣味轉移到它的皮毛上。這就是野貓會和同盟貓做的事情。這是一種用「共同氣味」來區分朋友和敵人的方式。

最後,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放鬆的貓更有可能想要交朋友

希斯坦德說:「貓咪希望自己的水、食物、睡眠安排和貓砂盤都要恰到好處。當一切安排妥當後,它們就能開始探索社會關係了。」

所以,如果下次回家時,你發現你的貓在沙發上靜靜地打量著你,或是懶洋洋地打著呵欠走進走廊,請不要失望,它們正以自己安靜的方式告訴你,見到你它很高興。

(本文未經造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QJbY3QBd8y1i3sJ1n9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