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高雲林寺拾遺,增補「十八羅漢」彩塑溯源

2019-05-01     龍山大先生

筆者曾在「大同陽高雲林寺拾遺」詳細的介紹了雲林寺的起源,以及現今的狀況,有讀者問,大雄寶殿內的十八羅漢都是誰呢?首先說雲林古剎大雄寶殿內共有二十五尊泥塑像。其中正面三世佛端坐蓮台,面部豐滿,寬衣博帶,兩眼凝視前方,左手放於盤腿而坐的膝上,右手微抬,仿佛正在給弟子講經說法,造型生動,雕刻精美,肅穆之中給人以親近感。

蓮花座是佛教凈土的象徵,內寓佛祖潔身自處的高尚、聖潔。佛背後裝飾的背光,是一圈火焰,中間是一面摩尼鏡(如意鏡)。火焰中還有七尊小佛,這是佛教所謂的「過去七佛」,其中也包括釋迦牟尼佛,前六佛是他的前輩。佛祖兩側侍立二位弟子,一為迦葉,老成持重,一為阿難,溫順謙恭;二力士左手叉腰右手握戟,怒目而視,威武勇猛。

寶殿東西兩側分塑有十八羅漢,每側九尊,體態面貌各異,造型極富變化。有的老態龍鍾、有的慈眉善目、有的面目猙獰、有的半人半妖、有兩臂生翼的大藥叉、有袒腹笑口的彌陀、有赤腳望天的行者、有展卷沉思的書生、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充分顯示了佛門弟子的形形色色、各行各業,更令人讚嘆不已的是古代雕塑家們豐富的想像力和精湛的技藝。

十八羅漢本來是十六羅漢,他們是釋迦摩尼的十六個弟子,後來又增加了兩位。羅漢是梵文「阿羅漢」的略稱。佛教認為一個人因為修行的功夫不同,故而取得的成就也不同,也有高低之分,每一種成就叫做一個「果位」。「阿羅漢果」是小乘佛教修行達到的最高「果位」 ,應受人天供養。十八羅漢功德圓滿,不入涅槃,常住世間,弘揚佛法,永不投胎轉世,不在受所謂「生死輪迴」之苦。

羅漢遠比菩薩,佛接近民眾,羅漢堂一般建在寺院的後殿,獨立成院。建立羅漢堂,所費財力一般甚巨大,必須是名剎大寺方可勝任,可見,雲林寺在明清一代是一方名剎。

十八羅漢位居第一位是賓頭盧尊者又名坐鹿羅漢,出生婆羅門貴族,是個白髮長眉羅漢,佛經《法註記》說他住在西瞿陀尼州。第二,迦諾迦代蹉尊者,他是知道一切善惡法的聲聞弟子。第三,迦諾跋厘墮闍尊者,出生時掌中握一枚金幣,長大後經常用金幣施捨給窮人,而金幣送出一枚便又生出一枚,永不枯竭,故而又名「具金」羅漢。第四,蘇頻陀尊者,手托一塔,塔為葬佛舍利而用的,故又稱托塔羅漢。第五,諾矩羅尊者,住在南瞻部洲。第六,跋陀羅尊者,是佛陀的一名侍者,主管洗浴事。

第七,迦哩迦尊者,也是是佛陀的侍者,住在僧伽荼洲。第八,伐諾羅弗多羅尊者,常日趺坐,寡言少語,住在缽刺拏洲。第九,戌博迦尊者,出身低微,曾為奴隸,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半托迦尊者,與第十六羅漢注荼半迦尊者是親兄弟二人。意即「路邊生」,原來這位羅漢是個私生子,他弟弟也是「路邊生」,所以又叫大路邊生羅漢。第十一,羅睺羅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親身兒子,出家後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十八弟子之一,號稱「密行第一」。第十二,那伽犀那尊者,人們習慣稱他為「那先比丘」,住在廣半度坡山。

第十三,因揭那它尊者,原是波羅奈國首相的兒子,住在廣脅山中。第十四,拔那拔西尊者,沉靜有禮,謙虛好學,住在可住山中。第十五,阿氏多尊者,心腸極好,被譽為「心是菩薩」,住在鷲峰山中。第十六,注荼半托迦尊者,是「大路邊生」的弟弟,「小路邊生」。後來增加的兩位一是降龍羅漢即迦葉尊者和伏虎羅漢即彌勒尊者。

雲林寺的這組羅漢雕像其身材,面容一反通常消瘦矍鑠的相貌,顯得衣冠整肅,儀太豐盈,但表情大多隨意,頗具明代風韻。這組塑像是研究明清彩塑不可多得的珍品,故而雲林寺在北方寺院中獨占一席之地。

張夢章: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OYCDmwBmyVoG_1ZV1L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