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人年後跳槽找工作,應該選什麼樣的房企?

2019-12-16     飆馬商業地產

每年年底都是跳槽慾望蠢蠢欲動的時候。

最近,就有不少地產人說,明年想要換個東家,問我們能不能推薦一些好的房企和崗位。

那麼,什麼樣的房企,對地產人來說才算是一個好僱主?

跟一些地產人聊了下,發現大家喜歡和嚮往的房企,其實是有共性的。本文,筆者梳理出了地產好僱主的7大共性,供準備跳槽的地產人參考。

公司有前途

能許你一個穩穩的未來

公司好不好,不能只看現在,關鍵還是得看未來。

有的房企,前幾年年終還帶高管去國外旅遊度假,海吃海喝,派錢派物,好不風光。那時大家只覺得公司財大氣粗,錢途無量。

去年市場一變,錢借不到了,地也拿不起了,公司現金流捉襟見肘,只好大規模收縮業務,裁掉一大批員工,剩下的人全員降薪;

所以,就公司而言,一家公司只有持續不斷的成長,才有可能付給員工更多的工資和福利,許員工一個穩穩的未來。

地產行業進入新周期以後,很多邏輯都在變化,規模大跑得快的房企未必安全,規模較小的房企也未必危險。

就像陽光城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說的,好的房企只有發展快慢、增速高低的問題,而不會為生存而擔憂。

地產行業已經進入馬拉松賽,選公司,你不僅要看爆發力,還要看他們的耐力。

能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好選手。

老闆有格局

捨得發錢、會發錢

在一家公司裡面,老闆的高度決定了企業的高度。職場人選公司,說到底是在選老闆,高層員工尤其如此。

有格局的老闆,不僅捨得發錢,還知道怎樣發錢才能最有效的激勵員工。

1、對員工有誠意,發錢的時候從不摳門。

以年終獎為例。此前就聽說過,有的房企利潤其實還不錯,就是對員工超小氣。

去年有某地產公司的員工在知乎上吐槽,辛苦一整年,就拿了幾百塊的年終獎;有的人連幾百塊都拿不到,跟年初公司給的承諾大相逕庭。

有的房企還喜歡搞「精神獎勵」,發個表揚信,發個獎狀,就想把員工打發了。

其實對房企來說,核心的因素無非錢、地、人。借錢和拿地都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唯有人是把控在自己手裡的。

而養人才,是需要下血本的。

管理學有個著名公式:工作績效=能力 x 動機激發。

這裡的「動機激發」包括金錢、文化、福利待遇等,其中,金錢是最強的原動力。

在上一輪發展迅猛的房企,核心武器之一就是利用超強的機制來吸引和激勵人才。

比如中梁採用多層級員工激勵機制,包括「事業合夥」、「成就共享」、「項目跟投」、「專項激勵」和「費用包干」等。

好的房企,一定懂得把人力槓槓用到極致,用足夠多的錢激發員工幹勁。

2、發錢講究方法,把激勵效果最大化。

激勵的目的,是為了幫員工建立目標,讓他們有奮鬥的動力。

有的房企錢發的不少,員工卻鬥志不足,往往是因為沒有建立好的激勵機制,不能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發錢也講究方法,對不同層次的員工,分別對應不同的激勵機制,比如基層員工的獎金很重要,而中高層更注重股權、期權、合伙人制度等;

另外,要有長期、短期、中期三線並行,保持一定節奏感,讓員工始終抱有期待。

一些標杆房企針對不同的員工,量身定製了專屬的激勵方式。

比如旭輝的激勵邏輯,是高激勵、強共享、差異化福利以及精神激勵,目標是讓員工實現物質精神雙豐收。

在旭輝,從基層到中層到中高層到高層,有著不同的激勵目標。

在這種激勵目標下,實行向績優員工傾斜的薪酬定位策略、獎金分配規則和股票期權計劃,極大調動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員工有奔頭

能看到職業發展前景

現在,職場人員已經不再單純追求基礎經濟回報,大家更多的希望自己的工作能與企業的目標和使命保持一致,在工作中有挑戰和成長。

也就是說,一家好公司僅僅會發錢是不夠的,還得做到以下幾點:

1、 晉升路徑清晰,能看到員工可達到的位置。

很多管理者都知道,內部晉升是留才的最好方式之一。

目前很多房企也像騰訊、華為一樣採用雙通道晉升機制。人才可以走專業和管理兩種不同的職業發展路徑,不同潛質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管理通道:專員—主管—經理—總監/項目總—集團高管;

專業通道:主力工程師/設計師—專業工程師/設計師—高級工程師/設計師—技術總工;

標杆房企對員工的晉升還會有詳細的時間表。

以校招生為例,萬科新動力生一般在入職三四年會第一波晉升,不出意外的話,7-8年後基本到部門經理級以上,優秀的校招生30歲就能成為管理層甚至總經理。

2、管理層捨得放權,員工能展示才華。

一些房企效仿標杆重金招攬人才,並且也給員工規劃好了發展路徑。

問題在於,人來了之後捨不得放權、或者不敢放權,晉升機製成了一句空話,員工的價值無法體現,根本看不到未來。

我們曾經聽說,有個房企的老闆連項目推廣方案,他都要過問。

這樣一來,城市總有名無實,事事都得向老闆請示彙報。時間長了,老闆自己累得夠嗆,城市總當然不甘心做個執行人員,很快就離職了。

還有一些房企管理者總覺得下屬能力不夠,不敢把重要工作分給他們,什麼都自己扛。在這種崗位只能一直打雜,加薪升職什麼的,自然都不用想了。

競爭公平公正

每個人都有機會加薪升職

再好的激勵,如果沒有公平公正的競爭制度來配合,只會淪為少數人的謀利工具。

一家值得地產人為之奮鬥的房企,內部競爭一定是能公平的,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賽,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

萬科最新的薪酬體系就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將月薪分為基本工資和崗位責任工資兩部分。其中,基本工資以員工的專業能力和工作經驗為主要依據,同時考慮社會工資水平。

崗位責任工資根據員工承擔的責任大小、任務多少、風險高低來確定,每年至少評定一次,能上能下,可能變多可能變少。

不管是什麼職位級別的員工,只要有能力、能主動承擔更多責任,就能比同級甚至上級拿更多的報酬。

這能有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有能力的人能通過承擔更多高難度的任務,可以獲得更多的回報。

文化簡單透明

不搞官僚主義

現在房企都在學習網際網路公司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提倡內部平等開放,但真正做得好的並不多。

在不少房企內部,官僚主義依然盛行,領導說一不二,上級能批評下級,下級不能反駁上級,否則就要被批評是工作態度不端正。

所謂的平等和尊重,不能僅僅存在宣傳冊子上。

房企員工年輕化趨勢已經很明顯,85走上了中層,而90後則成為基層主力軍。年輕人都崇尚自由和民主,排資論輩怎麼叫人心服口服?

一家房企的文化如何,從上下級的關係就能窺見一斑。旭輝的剝皮會,就是公司文化簡單透明的一個很好佐證。

每年3月份,旭輝會展開一場內部「剝皮會」,高管之間可以互相批評,也可以向董事長提意見。

和中南置地的觀照會相似,被提意見的人不能反駁不能解釋。下級可對上級提批評,但上級不能批評下級。

為了讓大家能敞開胸懷,會議開始之前會先組織大家聚餐喝酒熱身,放鬆情緒。然後對會議規則宣誓,明確就事論事,不做人格攻擊,虛心接受意見。

會議結束後,人事部門會制定每個人改進計劃,挑出最核心的問題,由人資部備案,做成表嵌入相框,放在辦公室裡面。

管理有人情味

員工有幸福感

地產人的工作時間特別長,每天至少有10個小時在上班。如果公司的工作環境不能讓你產生幸福感,那每天將會有近一半時間處於鬱悶狀態中。

什麼樣的公司會讓人有幸福感?

1、 會打情感牌,能與員工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一位資深獵頭髮現,人們在求職和離職問題上,奉行的是雙重標準:

在求職的時候,絕大多數人是理性的,會非常注重公司的規模,公司的行業地位,比如是不是500強,在行業排名第幾;以及薪資待遇如何,晉升前景怎麼樣;

到了離職的時候,絕大多數人是感性的,比如覺得這個領導很傻逼,跟同事合不來,覺得公司氛圍不好等等。

這也是為什麼,在地產行業,規模很大,工資很高的房企,未必是地產人們最推崇想去的。

反而一些待遇中等偏高的房企,卻很受地產人敬仰,很多人即使離職了,依然關注前東家的動向,關鍵時刻還會主動跑出來為前東家打CALL。

比如去年金地30周年的時候,各地離職群被「金地是家好公司」這句話刷屏,有人說,雖然離開多年,但每次看到公司的好消息都會主動轉發。

2、管理人性化,能在生活上理解和體貼員工。

我們聽說過一一件事,某地產人感冒發燒40度,去跟領導請假,領導看了看他,說了句,「我覺得你病的不嚴重啊」。在這樣環境中幹活,分分鐘把自己逼成抑鬱症。

好公司,絕不會把員工當成幹活的工具,而是努力幫員工平衡工作和生活,讓員工能心無旁騖的投入到工作。

建立休假制度,設置各種運動俱樂部,鼓勵員工勞逸集合;

還會組織員工家庭走進公司,了解家人的工作環境,逢年過節給員工家人寄禮物,給員工家庭發感謝信等等,員工在這裡能找到滿滿的歸屬感。

公司三觀正

員工能以它為榮

有人說,找工作就像談戀愛,三觀一致才能走得遠。

一些房企為了賺錢完全沒底線,產品各種偷工減料,壓縮工期;為了賣房對消費者連坑帶騙,把做生意基本的誠信都丟了。

這樣的公司在社會上風評太差,即使規模做得很大,員工也找不到自豪感,以後跳槽還可能被同行公司鄙視。

正是因為這個時代有太多的房企都很急,才讓那些堅守初心的企業顯得更加難得。

有的房企堅持用心建房子,一直維持較高水準的出品。比如龍湖和綠城,在建築水準與工藝細節上一直有口皆碑,研發、工程、園林、物業、客服都是行業內追捧的對象。

公司嚴標準,員工才可能快成長。在這類公司工作,不僅在職時有收穫有自豪感,離職後在人才市場也更受歡迎。

小結

優秀的企業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當然,你不能強求公司每一項都做到100分,畢竟沒有房企是完美的,就像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

文章來源:明源地產研究院

特色地產諸葛亮-飆馬中國,20餘年專業、專心、專注為地市縣房地產企業轉型特色小鎮、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單式服務:

1、拿地顧問,聯合國際國內機器人、科創名校、智慧醫院、文化創意、養老產業資源,為特色小鎮、特色商業街等特色地產項目戰略策劃頂層設計;

2、策劃設計一體化,攜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為房地產企業轉型商業地產如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社區商業;產業地產如商旅、文創、科創、農創、大健康、運動休閒、養老教育、新經濟園區開發,提供定位策劃、概念規劃、建築設計方案;

3、租售代理,攜20餘年千萬方地市縣菜單服務經驗,為商貿物流地產、特色商業街等產業地產&商業地產項目招商銷售;

4、項目診斷,為地市縣問題項目提供解決之道;

5、全程顧問,以20餘年積累的菜單服務經驗為項目全程保駕護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JwbDm8BMH2_cNUgo06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