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歲男孩被父親打成香腸嘴,調查人員介入,對家長進行了批評教育

2019-12-14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生娃容易養娃難,家家都有本養娃經。教育孩子,「生」下來,僅僅是第一步,關鍵還在於後期的一個「養」字。或許你能把孩子「正常」地拉扯長大,卻不一定能夠把孩子「教育得當」。所以希望我們每一個父母,都能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科學育兒,讓孩子優秀健康的成才。

就在前段時間,發生了一件特別痛心的事情。原來是一位九歲的小男孩,竟然遭到了父親「暴力打罵」,甚至有鄰居街坊看見,說是孩子的整個臉和嘴都腫了,嘴巴都成「香腸嘴」,這還了得?簡直就是赤裸裸的「虐待親生兒子」。並且還有好事者直接報了警,讓調查人員直接陷入了這件事情當中。

眼看著事態一步一步的擴大,這位打罵孩子的父親劉濤,也是十分無奈,哭喪著一張臉說:「誰打孩子不心疼?打在他身上,疼在我心上。這孩子從小就皮,我和他媽常年在外面工作,卻沒有想到,這孩子在外面竟然學會了和人打架,甚至每次都要請家長。

每次打工回來,總會有孩子的家長堵到家門口來要「醫藥費」,畢竟自己的孩子把人家的娃給打傷,怎麼說也是自己沒有理。你說這麼皮的孩子,能不打嗎?」聽到這位老父親的話語,調查人員也表示了理解。

但即便是孩子在皮,暴力總歸不能解決問題,甚至還會加劇事態的嚴重性。

孩子犯了錯,該不該打他?家長別再只會「暴打」一頓,不然會毀了娃的未來:

第一,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愈發叛逆

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一味的打罵,不僅不能夠解決問題,甚至還會讓孩子變得越發的叛逆。面對父母的暴力,或許一開始孩子還會屈服,但是時間長了,慢慢習慣過後,就會習慣父母的打罵,甚至變得愈發的叛逆,讓父母根本就管制不了。

第二,忽略孩子感受,造成親子間隔閡越來越深

父母一味的打罵,不能夠解決問題,而且還直接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關於孩子打架的事情,父母沒有了解事情的真相,沒有了解自己孩子的動機,只是一味地對孩子進行暴力教育。直接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損壞,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第三,管教方式不當,家長會對孩子樹立負面的榜樣,以後他總以暴力解決問題

還有一點,父母對孩子暴力管教,直接對孩子樹立了一個負面的影響,甚至,也漸漸地讓孩子走向極端和暴力。其實看一個孩子,看他的家庭和他的父母,就能夠看出來這個孩子到底是怎麼樣的。原生家庭會對孩子產生一輩子的影響,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夠管理自己的行為,科學的教育孩子。

這時候不僅有人疑問:「孩子打架犯錯,父母打不能打,罵不能罵,這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難道任由他不管不顧嗎?」

不是任由他不管不顧,只是我們在育兒的時候,一定要掌握科學的辦法,當孩子出現問題過後,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夠謹記以下起點。

1.平時多多陪伴孩子,對孩子多一份了解

總是有很多家長抱怨自己家的孩子比較叛逆,不聽話,根本就管不了。在這裡我想說:其實有很多家長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平時的時候對孩子多一份陪伴,多一份了解,在「陪伴和了解」的基礎上,明確孩子的叛逆動機,走進孩子的心理,孩子也很願意和你敞開心扉。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2.可以適當理解孩子,對孩子多一份耐心

我們只知道孩子打人了犯錯了,只知道孩子做錯了就應該教育。但是在孩子做錯事情的背後,我們還應該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這麼做,對孩子多一份理解和耐心。

如果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可能有很多家長就會理解孩子的這種做法,孩子的家長,也會多一份感激和聽從,也會讓育兒的路程越來越順暢,也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3.正確方式管教孩子,不要一味使用暴力

用正確的方法來管教孩子,千萬不要一味地使用暴力。當孩子做錯事情了,我們要學會以德服人,從根源上來理解孩子的訴求。

一味的打罵孩子,不僅得不到效果,甚至還會讓孩子變得愈發叛逆。取締暴力管教,靜下心來和孩子好好溝通,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兒,家長也趁此多多了解自己的孩子。

孩子做錯事情了,管教是正確的,因為現在不管教,日後很有可能釀成更大的錯誤。但是我們關鍵要掌握「正確的管教方法」,尤其是注意以上三點,科學育兒,助力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今日話題:孩子做錯事了,你會打孩子嗎?打的時候,你會注意輕重嗎?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Ik5A28BMH2_cNUgiDn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