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修復湖泊水質,高郵湖放流40萬斤「環保魚」

2020-01-02     新華揚州觀察

交匯點訊 1月2日,省高寶邵伯湖漁管辦在高郵湖長征圩水域啟動增殖放流活動,此次放流的魚種是經過高寶邵伯湖放流苗種暫養區暫養一年的環保魚種鰱魚、鱅魚,放流總重量約40萬斤。

據了解,2020年省高寶邵伯湖漁管辦計劃列支財政專項放流資金450萬元,並將在今年舉辦高寶邵伯湖第十一屆放魚節、6月6日全國放魚日、生態修復專場等放流節慶活動20多場,預計放流鰱、鱅、中華絨螯蟹、草魚、翹嘴紅鮊、細鱗斜頜鯝、河川沙塘鱧、長吻等8個品種11個標段苗種約1.14億尾。

「60斤,65斤……」在高郵湖暫養區,隨著裝筐、稱重、記錄等過程完畢,一筐筐魚種被放流回高郵湖中。記者了解到,本次放流的鰱魚、鱅魚是典型的「環保魚」,它們具有濾食、草食、雜食的特點,有利於完成水體營養物質和能量的有序流動,能夠有效防止水體富營養化和湖泊沼澤化,保持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潔凈的水源和優美的生態環境,因此它們也被稱為是水域「割草機」和「清道夫」。

「此次放流的魚種是我們經過暫養之後的成魚,這也是我們放流工作的一大特點。」省高寶邵伯湖漁管辦資環處副處長許飛介紹,對魚苗進行暫養,一方面能夠防止幼苗投入到湖區後被肉食性大魚或者是漁民提前捕撈,另一方面能夠增大產出,放大放流效應,去年暫養的5萬斤魚苗,如今已經長成了40萬斤的魚種,大大提高了放流的生態效益。不僅如此,為響應中央長江大保護要求,本年度還增加了長吻等長江名貴經濟品種,並將在通江湖泊邵伯湖放流,完善漁業資源品種結構。

「高郵湖放流,不僅能夠促進水體修復,也能夠為漁民創收增收,真正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許飛介紹,三年來,鰱鱅放流苗種不僅從水體中移除氮64.5噸、磷14.0噸,形成碳匯1074.99噸,消耗藍綠藻25545噸,形成生態效益服務價值1137.7萬元。而且還通過暫養的方式實現魚苗增重16倍,增產6.1倍,與在敞水區直接放流同等金額的鰱鱅夏花對比,捕撈產量增加12.6倍,產值增加75.6倍,相當於為每位持證捕撈漁民增收2.1萬元。

通訊員 段斌

交匯點記者 李源 趙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EJeZ28BMH2_cNUgCw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