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買保險,最大的障礙就是接觸保險渠道有限,主要缺乏品類齊全的選險平台、專業選險意見,導致很多希望得到保障的家庭踩坑。
今天靠譜周給大家講一講有哪些銷售保險渠道,我們都可以通過什麼方式獲取保險產品?
保險公司設計開發保險產品,並把銷售的工作交給了6大渠道:
分別是:銀行保險、團險、電話銷售、代理人、經紀人還有網際網路保險
全部保險產品都在這6個渠道里了。
不過每個渠道賣的產品都不是全部的,不過倒不用擔心,因為目前大部分的保險都是全國通賠,而且只要是有保險銷售牌照的渠道都是正規的,可以放心買。
先來說說大家最熟悉的保險銷售渠道,代理人渠道~
代理人是什麼大家都知道,他可能是你的親戚,你的朋友,你大街上碰見的人,或者是你去保險公司熱情接待你的人
這個是我們比較熟知的,保險代理人代表的是一家公司的,銷售的產品也是一家的產品。
他的優點很明顯:代理人可以和客戶面對面,可以增加信任感,而且身邊有代理人,甚至有一個是轉介紹關係的,感覺買起來也放心。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一是保險代理人從業門檻低,行業素質參差不齊,存在部分從業人員對產品的條款和保險知識並不熟悉,無法全面解讀產品的情況。
有些代理人為了追求業績和佣金,誇大產品優點,只關注業務數量,不注重服務的質量還有就是只關注自家公司的產品,不能貨比三家。
這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現在大家去銀行辦業務想必也會試過被推薦銀行的保險,或者所謂的「理財產品」。
這些就是投放在銀保渠道的保險產品,銀行比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多,但是銀行擁有的保險產品種類較少,多以3-5年的分紅險、理財險、兩全險為主。
而且銀行保險是銷售誤導的重災區,可能會過度強調產品的收益率,客戶無法正確了解產品,就會直接購買,還有一些更過分的,本來以為自己是買了個理財產品,結果後來才發現自己買了一份保險。
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聽起來挺像,但是他們是有區別的。保險經紀人是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的。
簡單來說他是站在消費者這一邊的,保險經紀對接很多家保險公司,所以能夠以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各個保險公司的產品。
並且經紀人能夠從客戶的實際情況出發,幫助消費者選擇搭配市場上最為合適的保險。
但是在我國,現在保險經紀的發展還不是很完善,保險經紀人的門檻同樣較低,所以同樣會有一些不專業、不負責的人加入,或者靠話術來銷售保險。
電話銷售早期比較多,現在更多是房產中介的辦法了,就是打電話給你賣保險,電銷的產品主要以推銷為主,大多數產品性價比不高。
電話銷售的套路就是用一種保險產品進行撒網式推銷,沒有結合客戶的實際情況分析,而且通過電話溝通效果比較差。
因為一些比較複雜的產品,例如重疾險、分紅險等等,沒有用數據演示,只是在電話里三言兩語是說不清的。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消費者觀念的轉變,現在網際網路保險可謂是風生水起,像支付寶、京東等等都紛紛進入保險行業。
這個渠道同樣也是優缺點很明顯。優點是網際網路保險選擇多樣化,消費者可以進行對比;沒有代理人佣金和銷售成本,價格更有優勢;創新型產品多,很多性價比高的產品出現。
缺點是因為保險合同的複雜性,很多人在看的時候容易一頭霧水,搞不明白,保險配置和產品選擇全靠自己分析對比,而且只能線上投保,很多人對此信任度不高。
目前來看,高性價比的網際網路+保險是未來保險行業發展的大趨勢。網際網路很可能像顛覆其他行業一樣,顛覆保險業。
團體保險一般以公司為員工提供福利的形式出現,可以用較低的保費獲得保障,而且通常也不需要健康告知,現在很多公司都會為員工配置團體險的。
他的缺點在於大部分的保額是不能自己選擇的,可能起不到真正轉移風險的作用,以及有些保險產品離職就不再保障,因此仍然需要消費者額外補充保險,最後則是個人很難買到團體險。
六大渠道都在這裡了~
總結一下:保險的購買渠道並沒有絕對的優劣勢,理賠時也完全不會因為購買的渠道不同而被保險公司區別對待。
找產品不難,普通家庭買保險難點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保險,也是很多人買錯的原因。
怎麼辦呢?找錢耳朵就好!
錢耳朵會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給大家提供中立中肯建議,解決問題,不踩坑,不花冤枉錢。
需要靠譜周支招的,點擊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