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一整天都沒看到、想到、或做過什麼值得在飯否上說的事,那這一天就太渾渾噩噩了。美團創始人,飯否創始人,校內網創始人,非典型清華工科男。Create like a god. Command like a king. Work like a slave.」
——飯否@王興自述
文/ 馬 冬
從07年到現在,十年多的時間裡,王興更新了12838條飯否消息,很難想像,作為一個幾乎已經被封神的人,會在一個公眾空間,持續不斷地吐露自己的真氣。
前一篇章,小輩王興刷著飯否微博,發出感慨:「大半夜才趕到烏鎮會場。之前早到的朋友們估計晚飯/飯後都聚過好幾撥了。突然覺得「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應該是美好的場景。」
緊接著,又是一年烏鎮相會,新篇章里,媒體的文章標題這樣寫:《大佬烏鎮發言最全匯總:張勇、李彥宏、王興、丁磊、沈南鵬一個都不能錯過》。
上下篇章不同的是身份和江湖地位的轉變,但是王興還是那個王興,「狼人」王興。
熟悉王興的人曾說,他是一個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開的人。在這12836條消息裡面也可以看到,正兒八經說到美團的,不超過20條。要做到這點,需要極其強大的心勁兒(否則控制不住),以及極其豐富的觸角(否則沒那麼多料可以倒)。
之前有一本講王興的書叫《九敗一勝》,但看完王興發的飯否,你會發現這些失敗都太小兒科了,幾乎很難傷得了他。
王興也是通透的。
有極強的好奇心,思維活躍,頭腦開放,這讓他能一眼看到底,也會想著一竿子捅到底。
前段時間民間一直熱議,試圖定義「美團的邊界」;但真實情況可能是,王興看到哪裡,「邊界」就會退散……比如「美團打車」,不是他硬要搶地盤,而是往前一看,那個地盤裡恰好站著一個對手,如是而已。
美團榮光無限,離不開「狼人」王興,此時回頭看來路,他唯一的錯誤可能是生得太晚。
他比馬化騰小8歲,比李彥宏小11歲,比馬雲小15歲。他也比劉強東小6歲,比王小川小1歲。這種尷尬的年齡註定了他要在大樹的陰影下成長。但當這棵小樹苗吸取了養分,便一發不可收拾……
當所有人都在為美團和王興著書立傳的時候,你可曾知道,王興自己就是一本著作,每一個篇章回目都精彩絕倫……
第一章·師徒反目
「我最喜歡的態度是:一邊建設一邊建設性的批評。」
——飯否@王興
55歲的馬雲退下來了,40歲的王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經過那一戰,美團已經在江湖裡有了地位。本來,師父阿里巴巴和大師兄美團,很有可能成為「一家人」的,馬雲和王興也不至於「反目成仇」。事實上,在美團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師父阿里的作用和助力還是很大的。
過去的「千團大戰」,關鍵時候,或許是美團或者說王興的運氣更好一些。當時BAT已經功成名就,是網際網路創業者心目中的大粗腿,誰抱上了誰就能贏。
那時候的阿里巴巴正在進行業務調整,B2B的副總裁呂廣渝和干嘉偉被派出去考察幾家團購網,美團在B輪融資時,干嘉偉去做的對接,經過多番努力,王興成功把干嘉偉挖到了美團,而阿里也成為了美團的投資人。
當年王興去杭州見馬雲,談阿里巴巴對美團的投資,第一次見面,十分好學的王興就問了馬雲一個問題:你最強的地方是什麼?
熟悉王興的人都知道他很喜歡請教別人,今日資本的徐新就說看著王興的眼睛,你會不由自主就把自己的經驗說給他聽。作為江湖後輩,王興也是想請教下前輩馬雲的。
馬雲就反問他覺得是什麼,王興說是戰略和忽悠。馬雲笑著說其實自己最強的是管理。
幾個月後,阿里巴巴拿出5000萬美金投資美團,3年後又再次跟進美團的融資。
除了真金白銀,阿里對美團還有更重要的信任背書以及資源扶持,比如阿里關閉了自己的口碑網,開放淘寶流量給美團等,那是阿里美團的「蜜月期」。不得不說,馬雲對王興應該是很欣賞和看好的。
獲得阿里的支持,美團以充裕的彈藥儲備贏在了最後,再加上干嘉偉給美團一手搭建起來的「阿里地推鐵軍」隊伍,美團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升級。
可是江湖就是江湖,如果沒有恩怨情仇,那就太過無趣了。
矛盾是早就註定的,屢敗屢戰的連續創業者註定不是甘於人下的人物,王興追求獨立的個性和意志,與阿里巴巴商業生態體系的戰略意圖是有衝突的。畢竟,阿里要做的是商業作業系統。
從2014年底開始,衝突加劇了,王興引進了多方投資以尋求「制衡」阿里。
2015年,騰訊支持的大眾點評與美團合併,意味著矛盾徹底爆發。其後,王興想要在巨頭之間搞平衡,他不願意做「棋子」,所以他再赴杭州向馬雲和逍遙子解釋。
他認為前面有滴滴、快的這個成功的例子——原來兩家A、T打得不共戴天,後面握手言和,都成為滴滴的股東。所以在王興看來,美團完全可以像滴滴一樣同時獲得騰訊和阿里的支持。
但他沒想到的是馬雲和逍遙子兩人告訴他:「你完全搞錯了,我們認為滴滴合併快的對阿里來說是一個失敗的例子,我們不會讓這種錯誤再次發生。」
一個向左,一個向右,阿里與美團終是分道揚鑣。此後,王興對阿里一直不乏批評。
「如果你有什麼商業舉措,他們就認為你是在偷他們的錢。」
比如在一次採訪中他評論阿里巴巴,從戰鬥力來說,阿里非常強,但如果他們各方面做得更有底線一點,我會更尊敬他們。
對此,阿里巴巴CEO的張勇曾在媒體訪問中隔空回應,「我自己覺得,王興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能夠走到今天,一定有其獨到之處。我曾經非常希望能夠跟美團合作好,但後來發覺,這就跟談朋友一樣,你錯過了這個點,可能緣分就沒有了。」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放到商業遊戲里,也是這麼回事。張勇還說,可能將來大家老了,坐下來喝杯小酒,還可以聊一聊。
而王興似乎不在意張勇表露的善意,在今年對外媒的訪談中,王興突然再次「開炮」,指責馬雲有「誠信問題」。阿里巴巴集團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則回應稱:企業領導人的境界格局決定了企業的未來。惡意中傷傷害不了阿里,也減輕不了自己競爭的困局……
在外人看來,「反目」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阿里巨大損失,另一種是得罪了阿里,美團會走向下坡路。
但王興是「狼人」,比狠人還多一點。之後的發展,阿里的損失肉眼可見:王興干翻了時常出現在風口浪尖的「百度」,一躍躋身江湖老三,與此前「A、T」二位大哥平起平坐。真不知阿里作何感想。
且不論是誰成就了誰,單從劇情來看,王興為自己爭了一口氣。直到站在交易所大鑼前,「3…2…1…」,倒計時結束,王興使勁兒敲擊大銅盤,嘴巴隨即由微笑著的「U」變成「O」形——他注視著大螢幕上美團點評-W(03690)開盤價72.9港元,那一口氣才鬆了下來。
第二章·開始的結束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誠哉斯言!兩千年前尚且如此,更何況日新月異的今天。」
——飯否@王興
2018年9月20日9點28分,距離美團在港交所正式開市還有兩分鐘。王興手持鼓槌,難掩興奮。
站在台下見證一切的美團點評投資人、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也替王興感到開心。她評價王興為人聰明、善於學習、洞察力強,但同時用「他並不急於求勝,這種人挺可怕的」來形容這位剛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第五大公司CEO的39歲男人。
就在美團上市1周年前夕,美團點評Q2財報顯示,美團點評首次實現整體贏利8.76億元,當日股價大漲,市值達4359億港元,摺合556億美元。這個數字僅次於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讓美團點評位列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比去年晉升兩名。
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至今記得,當年他與王興一起在清華大學念書時,兩人志趣相投,曾經對未來有過清晰的願望:一起創立一家簡單的小公司,員工60人左右,估值10億美元就滿足了。
如今,他們兩人顯然沒想到,一起創辦的這家公司,邊界已經遠遠超出他們當年想像的範圍。
當年,校內網被賣掉時,王興曾用邱吉爾的話來表明他的態度:這不是結束。這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但它,也許是開始的結束。
現在,美團已經上市,王興已經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巨大成功。40歲的他,也許可以用另一句話來形容:這是中場的結束,也是下半場的開始。
看到這裡,你再細想想,一個教人「吃喝玩樂」的公司,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第三章·八大金剛
「一整天的會,終於開完了。「又猛又持久」實在是不容易啊。」
——飯否@王興
今年五一放假,美團員工去南京遊玩,順便嘗試了美團打車。老王問到:「感覺怎麼樣?」司機很得意,說只有南京才有美團打車。不過老王覺得,車還是太少,有一次還沒叫到。
老王是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餐飲平台總裁王慧文,八大金剛之一。
美團還小的時候,員工喊王慧文老王,叫王興是興哥。現在,美團點評將近3.5萬人,難免會有人分不清,把老王的演講也安到興哥頭上。
王慧文和王興是清華的同學兼室友。大學畢業後,王興去了美國德拉瓦大學,王慧文去了中科院聲學所。在美國,王興知道了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比如社交網絡。商量過後,兩個人一起退學,再加上王興的高中同學賴斌強,三個人開始創業。
賴斌強是三個人里唯一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人。他從廣州辭職來到北京,要看看產品怎麼樣了,得到的回答是:還沒有呢,我們還在學編程。
他們先搞SNS,又搞輸入法,兩年折騰了差不多10個項目,都沒什麼起色,最後決定再回到SNS,專注在校園上。而後,校內網正式上線。楊俊、付棟平和陳亮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分別加入這個團隊的。
校內網不能算太成功,融資不順,最終賣給了千橡。但每人都分到了不少的錢,也不能算失敗。
幾年後,校內網(改名為人人網)鎖定期一過,王興和郭萬懷、楊俊、付棟平再加上來自百度的穆榮均,一起創建了飯否和海內網。後來飯否被關,為了讓團隊有事干,又搞了美團網。
王慧文、賴斌強結伴出去歐洲、東南亞遊玩了一年,回來後,拉著陳亮一起搞了淘房網。淘房網進展也不是很順利,花了很多錢去做廣告,但效果並不好。這也是王慧文學到的一個教訓。
2010年12月中旬的一個上午,北京的天氣已經很冷了,王興給王慧文打了一個電話,大意是:你就別搞了,我這邊發展挺快的,也比較需要人,你們來吧。於是,當初的那個創業小團隊又聚到了一起。
即使是在飯否被關停的時候,王興的團隊都沒有散。只走了兩個,一個獨立開發者回老家了,另一個是張一鳴,去找其他的創業機會,後來創建了今日頭條。
穆榮均說,這個團隊沒散,有一個原因是,王興很努力,從不停止嘗試。
當問到王慧文:為什麼願意拋下自己的那一攤事(淘房網)到美團,這麼相信王興?
「他人比較正直。這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王慧文說,王興很聰明。「其實你能猜的出,總不至於說這個人很傻,但是我願意。」
團隊里有些人覺得王興有點兒像劉備。劉備落魄的時候,張飛、關羽們也願意跟著,早期還老打敗仗。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老是感慨,「如果阿干(干嘉偉),或者去任何一個人,拉手肯定會解決這些問題。」干嘉偉婉拒了拉手網吳波的幾次邀請,原因是他看到了葛優代言的廣告。他之前在阿里乾了11年,見過泡沫也見過危機,覺得錢應該花在投入產出比最好的線上,而不應該浪費在又貴、轉化率又低的電視廣告上。
干嘉偉站在外面看美團,「電子商務是滑鼠加水泥,他們以前都是玩滑鼠的,水泥基本上沒見過,但他們很勇敢地衝進了一個自己以前非常陌生的領域。做事情非常的敬業、非常的認真。」最終,干嘉偉成為美團第一位COO,並幫助美團打造出一支強有力的地面部隊。
後來,干嘉偉確認離開美團點評加入高瓴資本,外界就有很多猜測,說是被擠走了。實際情況卻未必是這樣。
美團點評和阿里的正面交鋒越來越多,作為當年阿里鐵軍的核心人物之一,干嘉偉不想和馬雲搞太僵。要知道,當年王剛和程維剛拿了騰訊錢那陣子,也都不好意思再跟馬雲一起打牌了。
「他們就像春秋里的晉文公。」創始資本創始人周煒說,網際網路創業圈裡有那麼幾個團隊,跟著老大一起乾了很多年,都沒散。
晉文公還是重耳的時候,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落魄的不行,身邊有很多能人異士,每個國君都想邀請他們來做上卿,但他們都不肯,就跟著重耳到處流浪,好像每個人也沒做出什麼大事情。但等重耳成了晉文公,只一年時間,晉國就成了春秋霸主。
而早期的八大金剛,也跟隨當時「平凡」的王興在網際網路的江湖裡,大鬧了一場。王慧文、賴斌強、干嘉偉、郭萬懷、楊俊、付棟平、陳亮、穆榮俊,從跟隨王興那一刻起,他們沒有預料到將來會不會還在王興麾下開疆拓土,也沒有預料到美團能擠進「ATM」行列,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王興封王稱雄的時候,這八個人功不可沒。
第四章·生不逢時
「老祖宗們還真是有智慧,「任勞任怨」這兩項放在一起,能同時做到就很難得了。有些人「任勞」不「任怨」。說來說去,關鍵依然是搞明白「有什麼,要什麼,舍什麼」。」
——飯否@王興
王興,生於福建。早些年的一篇專訪文章里,採訪記者對王興的印象是:「他說話聲音很小,長著一副娃娃臉,卻不太愛笑,是個一板一眼的人。」
但是當他看到社交網站在美國蓬勃發展,馬上就感覺這會改變世界,一想到這個令人激動的未來,他做出了在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決定。
在他有次被問及關於行業發展的問題時,王興自信地回答說:「有些事情總會發生」。
當王興開始創業的時候,正是中國網際網路進入強者恆強時代的開始。此前搜狐張朝陽、盛大陳天橋和騰訊馬化騰等初代網際網路人們白手起家,很快就能創立新局面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網際網路行業從藍海時代,變成了巨頭們林立的紅海時代。而投資界的資源也向幾個巨頭傾斜,形成了各自的勢力範圍。
隨著網際網路大環境的變化,王興似乎生不逢時,最起碼從他在創辦美團之前屢戰屢敗的6年創業經歷來看是如此。
在這6年中,他有兩個足以證明生不逢時、宿命未至的案例。
一個是王興瞄準大學生群體用戶所創立的SNS校內網站。當校內網的用戶量暴增後,王興沒錢增加伺服器和帶寬,只能飲恨將校內網賣給千橡互動集團CEO陳一舟,並將校內網改為後來大家所熟知的人人網。
另一個是王興推出微博「飯否」時,微博業公認的鼻祖Twitter在美國面世的時間也只有半年,後來飯否逐漸成為微博的領軍者。
在2009年7月初,飯否跟一個VC投資的框架協議都定了,但網站突然被關閉,這筆投資就此泡了湯,只留下了一句伺服器擁擠時的經典語錄:「對不起,王興正在下片,伺服器暫時無法響應……」,代表了那個時候「飯否」的巔峰。
朱嘯虎在2010年時曾這樣評價過王興,「你可以去業界問問,大家都覺得王興在管理和待人處事上不太成熟。他很聰明,非常聰明,但太過聰明了。」
朱嘯虎說,投資圈普遍不太敢投王興,因為「一個人失敗這麼多次肯定是有原因的」。
王興的一些性格特點,讓他確實變成了網際網路行業里的某種異類,不受一些投資人喜歡。但,有些事情,終於發生了,且與王興有關。
2010年3月4日,美團網正式上線,這個網站被業界公認為內地首批真正意義上的團購網站先行者。之前的校內網或是飯否網,都是沒有盈利點的企業。到了美團,王興一開始就選擇了盈利模式清晰的團購模式。
當美團網正式上線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問:多次創業之後,美團出道,王興不老,還能「飯否」?
當年8月,美團就獲得了紅杉資本1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他在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採訪時,說過這樣一句創業心得:「創業本身就是一個遇到困難、解決困難的過程。還能飯否,要看牙口」
在當時還普遍缺乏「用戶」思維的年代,或許正是他異於常人的思維,成就了自己與美團。
隨即,在後來的「千團大戰」(關於千團大戰,後續詳表)中,王興的使命逐漸得到兌現,美團贏得了團購市場60%的市場份額。
獲勝的美團以團購作為切入點,橫向發展,深入生活服務的各個領域。截至到2015年8月與大眾點評網的合併,美團2015年上半年的成就是:活躍用戶數是1.3億,這個數據在當時跟京東差不多;2015年上半年的交易額為470億元,這個數字相當於阿里巴巴同期的五十分之一,相當於京東的六分之一。
網際網路江湖裡,「狼人」王興站住了腳,用他自己的方式,但此後他所面對的,還有更多……
第五章·「死人才能看到終結」
「韓寒的《獨唱團》要關門了?哦,千團大戰又少了一個選手。」
——飯否@王興
前面提到,網際網路世界曾經發生了一件「小事」,名為千團大戰。
千團大戰不是一千個團購網站打群架,而是五千個。這場大戰,對於阿里巴巴和騰訊來說,僅僅是側面戰場的一個不起眼的戰役,但是對於王興來說,至關重要。
2011年6月,才成立兩年的Groupon申請上市,預估值250億美金,融了10.6億美金,國內的團購網站融了70億人民幣,這一仗,中美的投入基本一致,都想占據這個市場,當時拉手、24券等投資人給創業者的話都是:「你往前沖,速度最重要,錢,不是問題!」
在千團大戰地圖中,在時間軸上都是天在出牌。講究的是,誰在帶領市場節奏,市場拐點由什麼構成。剩下的就是人間事,千團大戰是典型的,由VC吹起來的風口。
Groupon成立7個月之後實現盈利,融資1.4億。那些緊盯著美國新模式的VC和創業者,都被刺激到了。2010年1月,國內第一家團購網站滿座上線,3月到6月之間,所有的主要玩家全部上線。
團購是一種古老的交易方式,突然間有了一個清晰的樣板,所有人、所有的錢都抖擻了,瘋狂融資、瘋狂打廣告、瘋狂開站,每天都有新的爆單和融資記錄誕生。
那個時候,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才是天選主角,創業者感覺投資方人傻錢多。
問題是,在這場遊戲當中,帶領節奏的是美國的Groupon,而不是市場中的任何一個人。Groupon衝到IPO門口,突然遇阻。中國的VC瞬間就感到了恐懼,投資的風幾乎瞬間就停了。
到了8月,Groupon依然沒有成功上市,所有的VC對創業者都開始嚴苛起來。真的相信投資人,「別管去,只管擴張」的創業者,瞬間陷入困局。
美團也遭遇到了這個窘境,然而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總部一個普通會議室里。
「戰火」中,王興的團隊們七嘴八舌地討論美團的下一個方向在哪裡,最終決定,模仿已經成立了5年的餓了麼「外賣」方向,作為戰略方向。
接下來幾年,王興與王慧文帶領美團外賣迎擊巨頭的槍林彈雨,殺出一條血路。再次強調,在美團稱呼「老王」,指的並不是王興,而是八大金剛之一的王慧文。
王興的兇猛之處在於懂得韜光養晦,就像我們人類祖先智人一樣,大不了跟你耗個十幾萬年,但你有生之年想看到我主動犯錯,門兒也沒有。
一位參加過真正的戰爭的投資人曾說,多數人對戰爭的理解是錯的,戰爭不是由拼搏和犧牲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組成的。王興本人的話更有深意: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戰爭的終結。
在千團大戰中,王興守住了最後的堡壘。
王興深知,美團在一開始,就著重發展二三線城市市場,在紅海當中搶藍海。2010年至2011年,美團在一線城市的份額並不高,在不少的二三線城市,已經確立優勢。2010年,美團在二三線城市開一個站,啟動成本假設為一萬塊,2011年,點評團想再殺進來就需要100萬。一年時間,就是一百倍的代價。
美團在大王(王興)和老王(王慧文)的把持下,在整個市場近乎瘋狂的時候,守住了什麼不做,什麼做。
雖然實物電商可以快速起量,但只要阿里入場,就是立刻清場。不做實物電商就付不起廣告費,沒辦法提升士氣。代價就是營業額增長緩慢,團隊在短時間內看不到希望,軍心就會動盪。一百人的團隊被別人整建制挖走,挖走就挖走,而王興的原則是,「我就是守住自己的底線不動搖。」
美團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用戶視角的運營態度,讓它比別人精緻很多。「世界末日」那年,堅決轉型移動網際網路,美團在團800上面做投放,從UV到訂單的轉化率,可以達到30%。縱使PC上面,還有巨大的流量存留,美團主動切斷所有PC端投放,用全部的錢購買移動用戶。這件事,是美團和點評、糯米拉開差距的一個重要選擇。
闊別多年,王興終於進入「主戰場」。通過外賣,美團「刻畫世界」的能力逐漸開掛,路越走越順了。
終章·顛覆
「晚飯時瞎想,不想不知道,一想嚇一跳,衣物竟然有這麼多細分用途:裝飾,保暖,耐高溫(消防隊),擋風,防曬,防蟲,耐磨,遮羞,防彈,塑形,偽裝,防輻射,抗壓/增壓,防靜電/絕緣,標誌身份(警服),易於辨識(加螢光反射條),防塵(潔凈室的兔寶寶服),減少摩擦力(鯊魚皮泳衣)⋯」
——飯否@王興
王興說,「有些事情,總會發生」,然也。
回頭再看王興創業之路上的所有篇章,曾遍布荊棘,亦曾灑滿鮮花。這和他的優缺點分不開。
他的情商很低,經常得罪人,而且沒有好的搭檔幫他彌補這一點。他做校內網,在產品很好的情況下,卻搞不定投資人,最後被迫賣掉;不聲不響做美團打車,又得罪了多年好友;因為接受騰訊投資,他和馬雲鬧翻。而王興的優點就是,他的執行力和決策能力大於情商,使其能在關鍵時刻找准未來的路。
當所有人都在關注,或者說為王興和他的美團成為江湖老三而側目的時候,這並不代表王興從此高枕無憂。這些年,美團的業務橫跨團購、外賣、酒旅、電影、到店綜合、出行、生鮮等領域,四處出擊,八面受敵,中國網際網路半壁江山遍布它的敵人。
雖然今年Q2財報實現整體贏利,但美團日漸龐大的複雜組織架構,多條業務線同時開戰的局面,仍然讓外界對它也有擔憂與質疑。「四十不惑」的王興有他自己的野心。
國慶節之後,美團宣布成立美團大學,美團大學下設8個學院,主要內容是培訓餐飲、外賣、美業、酒旅等多個生活場景的服務從業者,同時並計劃在未來10年內與國內1000所職業院校合作,培養1億名生活服務從業者。
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巨頭似乎都愛辦大學,而作為剛剛躋身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的「新貴」,美團此時成立大學似乎也並不太讓人意外。不過相較於阿里、騰訊等面向高端商業人才、培養CEO的湖畔大學和青藤大學,以及注重培養技術型高級幹部的華為大學,美團這所主要培訓新藍領階層服務人員的大學似乎更接地氣。
為什麼會辦大學,筆者覺得,對美團和王興來說,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它已經走到行業的最前面,原來可供借鑑的公司和事物已經沒有了,王興必須得自己去發現新的機會。
如果都是跟在別人後面,去別人已經做得很成熟的市場搶存量,美團的社會價值何在?美團未來的發展前景何在?普通人能想到的,王興又何曾想不到?
所以,接下來,王興需要做出一些真正原創的,引領市場而非跟隨市場的東西來,才能保障美團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
早先,王興和王小川有過一個對話,他們共同預測手機將在很短時間內被新生事物顛覆。
王興認為,撐死五六年,也就是2020年前後,會有比手機更新的重要設備出來,取代手機。就好比手機取代電腦一樣。
他預測,在2020年以前,這個新的設備,就會在一些潮人那裡漸漸流行,到2020年,就會在大眾中普及。而所有的商業,都將因為這個新的設備和新的使用場景而重構,就像網際網路重構了傳統商業,而移動網際網路又重構了傳統網際網路商業一樣。
他們沒有說到這個新的設備是什麼。
現在已經是2019年,到了王興等人預測的開始逐漸流行使用某一設備的時候了。
這個設備,也許是谷歌眼鏡這樣的可穿戴設備,也許是VR(虛擬現實),也許是Waymo這樣的無人駕駛汽車,也許是Alphago或Dynamics機器狗這樣的人工智慧,甚至,也許是尚未引起我們注意的一個全新事物。
如果王興的預測是準確的,那麼,美團(以及一切商業形式)都有可能被顛覆。美團如果不能及時著手布局,可能會像曾經的柯達、諾基亞這樣沒落。
王興已經40歲。聖人說,這是一個不惑的年紀,但對於具有強烈好奇心的王興而言,肯定還有很多迷惑。王興的未來成就,也不會止步於此。
習慣持續學習和深入思考的人,年齡不是他的負擔,而是財富。
從15年前到現在,王興已經進化成為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從創業者到成熟的領頭人,從大二時台下的青澀少年到與大佬一爭江湖高下的俠客,這一路他已經創造了很多奇蹟,再給他15年,或許還能創造新的奇蹟。
時間回到2019年10月20日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會場,這是網際網路屆的「華山論劍」,群英薈萃,摩拳擦掌。
此時在台上演講的,是百度掌門人李彥宏。王興在台下,身著深藍色西裝配淺藍色領帶,精幹的短髮配銀邊眼鏡,他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掌門人。反目也好,酣戰也罷,那些過往似乎都已經化作另一股靈氣融進了他深邃的眼睛。
等李彥宏演講完畢,主持人報出:「請下一位演講嘉賓,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
王興深呼吸,抻了抻西裝衣角,扶了扶眼鏡,對擦身而過,旁邊的李彥宏回應一個微笑,昂首邁步向台上走去……